-
公开(公告)号:CN11802867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792410.X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深性能良好的稀土镁合金板带及其制备方法,稀土镁合金板带的成分:Al 0.5%~6.0%,Zn 0.5%~6.0%,Mn 0.1%~1.0%,Zr 0.1%~1.0%,RE 3.0%~12.0%;余量为Mg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过程包括熔炼、半连续铸造、均匀化热处理及热轧开坯、温电耦合轧制及退火。本发明实现了镁合金在低温(≤100℃)下的大变形量轧制变形,产品满足高强高塑指标的同时兼具良好的拉深特性,从而满足了汽车、电子通讯、航空航天等行业对产品轻量化,以及对镁合金高强度、高塑性和高拉深性能等特殊性能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947340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787591.7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6 , C22C38/14 , C22C33/04 , C21D1/26 , C21D6/00 , C21D8/02 , B22D11/00 , C23C2/06 , C23C2/40 , C22C18/04 , C22C1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氢脆型冷轧DH1500钢及其制造方法,该钢板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C:0.20%~0.30%,Mn:2.0%~3.0%,Si:0.8%~2.0%,Al:0.8%~8.0%,Mo:0.02~0.80%,Cu:0.05~0.80%,P≤0.01%,S≤0.01%,N≤0.005%,Mg:0.005%~0.50%,Ti:0.01%~0.50%,V:0.01%~0.50%,且1≤Al/Si≤10;其余为铁及不可避免杂质;制造方法包括电炉冶炼、中薄板坯连铸连轧、酸洗冷轧、连续退火或连续热镀工艺或合金化热镀锌、光整;本发明以短流程低成本工艺路径和极致降本的合金设计实现汽车高强钢低碳、绿色、轻量化设计开发,同时兼顾超高强钢抗氢脆、高塑性和高成形性个性化需求,为广大汽车厂家和钢铁公司提供可靠的技术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77884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92689.1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表面质量稀土镁合金棒材及其制备方法,稀土镁合金棒材的成分为:Zn 1.0%~9.0%,Al 0.1%~1.0%,Mn 0.1%~1.0%,Zr 0.1%~1.0%,RE 4.0%~15.0%;其中,RE组分中La元素占比为30%~60%,剩余为Sc、Y、Nd中的一种以上,且(La+Ce)/Zn为1.0~5.0;余量为Mg及杂质。制备方法包括熔炼、半连续铸造、均匀化热处理、热挤压、声电耦合表面处理过程。所制备产品满足高强高塑指标的同时兼具高表面质量特性,从而满足了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领域对产品轻量化,以及对镁合金棒材高表面质量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77884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92134.7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稀土镁合金板带/棒材及其制备方法,稀土镁合金板带/棒材包括:Zn 1.0%~10.0%,Fe 1.0%~6.0%,Ag 0.5%~5.0%,Mn 0.5%~5.0%,Ca 0.5%~3.0%,RE 0.5%~5.0%;余量为Mg及杂质。稀土镁合金板带的制备过程包括:熔炼、半连续铸造、均匀化热处理、热挤压、电脉冲辅助异步轧制及退火;稀土镁合金棒材的制备过程包括:熔炼、半连续铸造、均匀化热处理、热挤压、声电耦合表面处理。本发明所制备的稀土镁合金板带/棒材兼具高表面质量及高强高塑特性,并且稀土镁合金板材还实现了室温大压下量轧制变形,从而满足了医疗器械领域对镁合金高强高塑性、耐腐蚀性及高表面质量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637390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211387667.2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短流程冷轧DH980钢板及其生产方法,该钢板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C:0.15%~0.23%,Mn:1.80%~2.50%,Si:0.30%~1.40%,Al:0.50%~5.00%,P≤0.01%,S≤0.01%,N≤0.005%,Ti:0.010%~0.100%,Ca:0.005%~0.100%,Mg:0.002%~0.100%,且Al/Si:2.0~10.0;C/Ti:2.0~10.0;Ca+Mg:0.05~0.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方法包括转炉冶炼、中薄板坯连铸连轧、酸洗冷轧、连续退火、光整;应用本发明生产的钢板屈服强度为550~700MPa,抗拉强度980~1100MPa,A50断后伸长率≥18%,扩孔率≥20%;满足汽车的低成本和优异延展和成形性能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377320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91181.7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塑积的冷轧汽车用超高强钢及其制造方法,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C:0.32%~0.36%,Si:1.2%~1.5%,Mn:2.9%~3.4%,P:≤0.010%,S:≤0.010%,Al:0.02%~0.035%,Ce:0.02%~0.04%,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提高碳含量及添加稀土元素Ce,实现净化钢质,通过淬火+配分的退火工艺,抑制回火马氏体中碳化物的析出,配合炼钢转炉冶炼→连铸→热连轧→罩退→酸洗→带温轧制→连退的生产工艺,能够在现有的生产线上完成生产,不需要添加新的生产设备;生产的钢卷(或钢板)具有高强度、高强塑积、弯曲半径D=a情况下弯曲180°不开裂。
-
公开(公告)号:CN115652207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387229.6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780MPa级短流程经济型冷轧DH钢板及其生产方法,该钢板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C:0.08%~0.15%,Mn:1.0%~2.5%,Si:0.2%~1.4%,Al:0.5%~5.0%,P≤0.01%,S≤0.01%,N≤0.005%,Ti:0.010%~0.100%,Ca:0.005%~0.100%,Mg:0.002%~0.100%,且Al/Si:2.0~10.0;C/Ti:2.0~10.0;Ca+Mg:0.05%~0.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中薄板坯连铸连轧、酸洗冷轧、连续退火、光整;用本发明生产的钢板屈服强度≥440MPa,抗拉强度≥780MPa,A50断后伸长率≥20%,扩孔率≥30%;满足汽车的低成本和优异延展和成形性能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940836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10174686.6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0M173/02 , C10N40/24 , C10N3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散性纳米二硫化钼水基轧制液及其制备方法,选用粒径<50nm的纳米二硫化钼,聚丙烯酸钠和六偏磷酸钠作为表面改性剂和分散剂,苯并三氮唑、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三乙醇胺、钼酸钠、磷酸三钠复配作为防锈剂,水性硼酸酯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极压剂,加上去离子水组成具有高分散性和润滑性能的水基纳米轧制液。本发明旨在采用新型的二硫化钼水基纳米轧制液替代传统的水包油性(O/W)乳化液,更符合当前冶金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及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整体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3403551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0561131.7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屈强比抗氢脆冷轧DH980钢板及其制备方法,该钢板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C:0.16%~0.23%,Mn:1.8%~2.5%,Si:0.4%~1.2%,Al:0.30%~0.90%,Cr:0.10%~0.50%,Mo:0.10%~0.60%;P≤0.01%,S≤0.01%,N≤0.005%,Nb:0.01%~0.1%,Ti:0.01%~0.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冶炼、中薄板坯连铸、热连轧、酸洗冷轧、连续退火、光整;应用本发明生产的钢板屈服强度为720~900MPa,抗拉强度980~1100MPa,垂直于轧制方向A80断后伸长率≥15%,屈强比≥0.70,扩孔率≥30%。
-
公开(公告)号:CN111272552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010127515.3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变速率拉伸曲线评价方法,将金属动态变形理论与流变规律相结合,将应变速率与材料的屈服及抗拉强度相关联,以0.2%~1%为标准,通过实测各应变速率下每个试样的屈服及抗拉强度来评价变速率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变速率拉伸曲线评价方法,克服了现有方法随机误差较大等缺点,能够准确评价出合理的变速率工程应力应变曲线范围,实现处理后的有效应力应变曲线互不交叠,满足CAE碰撞仿真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