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66803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35254.4
申请日:2014-04-04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路基边坡支挡结构物大比例模型试验加载系统。所述的水平加载系统由反力墙、伺服加载缸、加载板、导向杆、锚索组成,反力墙嵌入地基,反力墙顶部设置2道锚索加固,反力墙的地上部份安装有多个伺服加载缸,伺服加载缸的一端连接加载板,在反力墙与加载板间有导向杆。采用水平加载,可使传递到结构物上的力的大小及分布形式更加明确。采用伺服加载系统分级加载,可更准确的再现土体真实受力状态,有利于获得更加真实的实验数据。反力墙嵌入土体并用锚索加固,位移控制好,对环境影响小,造价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852572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410135288.3
申请日:2014-04-04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路基边坡三维模型试验平台的可加载移动侧壁。可加载移动侧壁主要由斜支撑架、加载梁、钢面板、加载缸构成,加载梁通过卡具固定于斜支撑架上,卡具通过滚珠与加载梁接触,加载缸安装于卡具上,加载缸的一端与钢面板接触。本发明的可加载移动侧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可精确控制侧壁力及位移,以模拟模型两侧符合工程实际的位移和力边界条件;可将模型两侧受到的摩擦力降到最低,以得到更加符合实际、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62230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47572.X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浅埋偏压段零开挖棚洞结构,该浅埋偏压段零开挖棚洞结构包括纵向主洞和若干辅助横洞,若干辅助横洞等间距布设于纵向主洞上,且将纵向主洞分割成若干段,每段纵向主洞与辅助横洞交替连接构成棚洞结构;辅助横洞的高度大于纵向主洞的高度,斜坡剩余下滑推力作用在辅助横洞上时,辅助横洞斜上方滑体向辅助横洞间侧移,滑体在辅助横洞间楔紧,并在辅助横洞间形成土拱;辅助横洞的支护结构和土拱共同承担滑坡剩余下滑推力,确保整个棚洞的安全和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853486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257078.5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缺失条件下隧道工作面岩体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包括获取岩石隧道开挖面高清图像建立第一代图像数据集;改进并训练Swin Transformer模型,通过模型生成第二代图像集并智能获取隧道面关键信息,继而建立包含特征参数的多源岩石隧道面特征数据集;建立树增强朴素贝叶斯网络,通过EM算法对建立的贝叶斯网络进行训练和验证等过程。通过训练和验证后的树增强朴素贝叶斯网络,能够对数据缺失条件下隧道工作面岩体质量进行自动化评价,输出判定结果,从而解决预测围岩质量的准确性和效率较低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688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09971.9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先验信息的大变形段支护衬砌及方法,包括:进行大变形判断及对应支护衬砌安全性验算;在设计阶段,在二衬拱肩或拱脚外侧小范围或其它先验外侧受拉、内侧受压破坏部位,间隔预先布设带肋碳纤维板,增大二衬外侧抗拉承载力,约束外侧开裂变形,增大内侧二衬混凝土受压区宽度,减小二衬内侧混凝土应力,控制衬砌应力始终处于0~0.5#imgabs0#范围内,防止衬砌出现开裂病害。该方法为局部加强措施,经济性较好,同时还能防止二衬因受拉侧二衬开裂,钢筋锈蚀而再次出现病害,并从本质上改善了断面受力状态,整体安全性提高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764944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410114887.0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7/73 , G06N3/045 , G06N3/0475 , G06T7/62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20/10 , G01M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工作面渗漏水智能识别和分割方法。本发明首先通过在工程现场拍照获取隧道工作面照片建立图像集;随后基于swin‑transformer模型将图像集导入模型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后的模型识别图像集对图像集进行分类,最终可以区分五种隧道工作断面渗透水类型。然后进一步对有水的四种状态的图像进行分割,完成边界确定和面积二维计算,实现对工作面渗漏水的定位。本发明可以解决以往渗漏水识别中数据获取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了渗漏水病害识别的准确程度与效率,对隧道工程的智能监测与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29160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29842.3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D11/20 , E21D11/10 , G06F30/17 , G06F30/1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软岩隧道的可缩式波纹板结构及设计方法,属于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该适用于软岩隧道的可缩式波纹板结构由隔离板、弹性波纹板和板后充填物组成,弹性波纹板、隔离板通过锚杆或铆钉固定于围岩上,板后充填物保证围岩压力均匀作用在弹性波纹板上,隔离板则为弹性波纹板预留了足够的变形空间。该适用于软岩隧道的可缩式波纹板结构一方面允许围岩通过变形释放部分的地应力、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另一方面弹性波纹板以径向均匀收缩适应围岩的径向挤压,将围岩的挤压变形均匀转变为波纹板的环向变形,弹性波纹板变形后仍能与初期支护密贴,协同受力,不影响隧道受力环境及支护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97023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370065.X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走滑断裂活动影响的初始地应力场反演方法,涉及地质勘察领域,包括:获取待分析区域的地形地质资料和地应力测量结果;根据地形地质资料,建立模拟了断裂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地应力测量结果的坐标系进行变换;根据坐标系变换后的地应力测量结果,设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通过多元回归法,对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通过显著性检验计算,检验回归效果,得到初始地应力场反演结果。本发明适用于含有走滑断裂活动的工程岩体区域,充分考虑了断裂带两侧岩体的自重和地质构造作用,其地质构造作用通过边界位移来体现,使岩体地应力反演结果更加符合实际。
-
公开(公告)号:CN106014442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32036.3
申请日:2016-07-07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隧道逃生救援横通道设置方法,属于公路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公路单洞及双洞间距离过大或高差过大的中、长及特长隧道,在不具备设置双洞间横向通道条件的情况下,根据隧道位置与周边山体的关系,设置直通地面的逃生救援横通道。该横通道包括主洞交叉口、通道洞身段和地面出口,通道洞身段按纵坡情况可设为爬坡型、平坡型、下坡型;根据地面出口地貌及构筑物情况,地面出口连接既有交通设施或平整场地,且出口需设置隔离栅栏围护。与常规分离式隧道双洞间设置横通道及单洞隧道设置紧急停车带或平导、避难室等防灾救援方案相比,具有因地制宜、设置灵活、隧道内受困人员能迅速通过横通道逃生或被营救至洞外安全地带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541740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525587.3
申请日:2013-10-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E21D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小寒区隧道衬砌冻胀力的结构系统”,属于寒区隧道工程抗冻害领域。构造设计为:由内侧到外侧依次包括隧道初衬混凝土、复合土工布防水层、缓冲层和二次衬砌;所述缓冲层由聚乙烯泡沫塑料衬垫和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组成;所述聚乙烯泡沫塑料衬垫铺设并固定于防水层表面,并使二者紧密粘合;在聚乙烯泡沫塑料衬垫外侧浇筑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当地下水冻结成冰后,缓冲层结构可发挥保温作用,缓解地下水的冻结;当地下水冻结后,缓冲层通过自身的变形,对施加在二次衬砌结构上的冻胀力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小二衬的受力和变形,防止开裂,达到避免隧道结构冻害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