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境因子的动物通行热区的评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64608B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110422949.7

    申请日:2011-12-15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山区公路勘察设计中缺乏动物基础资料时采用的一种基于生境因子的动物通行热区的评判方法。其能够综合考虑区域关键野生动物对生境特征需求从公路沿线地形、植被、资源和人为干扰共4个主要生境因子评价沿线动物的生境质量,评价采用沿公路路线方向计算不同段落生境综合评价分值,再对不同段落分值统计并排序,将公路全线划分为不适宜路段、边缘路段、一般路段、适宜路段4种等级,将等级区间为“适宜路段”处判定为动物通行热区。该方法可综合两种以上动物的生境需求,还可纳入公路设计因素,从而适用于公路建设前或改扩建中野生动物敏感生境保护、通道选择与公路设施优化,成为一种具有实用及进步的新方法,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应用。

    一种加固软弱地基的变截面加筋碎石桩的施工桩管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938610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59854.4

    申请日:2014-04-2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加固软弱地基的变截面加筋碎石桩施工桩管及工艺。由法兰盘、进料口、上桩管、锁定套筒、下桩管、预制混凝土桩尖、桩管外壁凹槽组成。上桩管的截面半径大于下桩管,上桩管与下桩管通过锁定套筒连接,旋进或旋出锁定套筒上的螺杆可以将上下桩管进行连接或分离;当锁定套筒从桩管上取下时,上桩管可沿下桩管在一定的长度范围内上下自由滑动;靠近上桩管的顶端设有进料口,用于投放碎石和土工织物袋。采用该桩管进行施工能够避免人工爬管放入土工织物袋的危险,完成的变截面加筋碎石桩有利于桩体强度的全面发挥,加强近桩顶部的侧向约束作用,限制侧向变形,进而提高桩体的承载力,减小桩顶的沉降。

    一种路基边坡与地下工程多功能三维模型试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3884831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135920.4

    申请日:2014-04-0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路基边坡与地下工程多功能三维模型试验平台。所述的三维模型试验平台由地下槽体、地上反力墙、地上槽体、伺服作动器、加载板、中隔板、地下水系统、人工降雨系统组成;地上反力墙位于地下槽体一端,地上槽体安装于地下槽体侧壁之上,伺服作动器置于地上反力墙与地上槽体之间,地下水系统设于地槽内,人工降雨系统及喷头置于地上槽体的上方。本发明的路基边坡与地下工程多功能三维模型试验平台的建设,可对现有的大型地基及边坡模型试验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可为路基边坡支挡结构、地基处理、隧道、基坑等工程项目的大比例模型试验提供良好的试验平台,并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模型试验效率。

    基于生境因子的动物通行热区的评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64608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422949.7

    申请日:2011-12-15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山区公路勘察设计中缺乏动物基础资料时采用的一种基于生境因子的动物通行热区的评判方法。其能够综合考虑区域关键野生动物对生境特征需求从公路沿线地形、植被、资源和人为干扰共4个主要生境因子评价沿线动物的生境质量,评价采用沿公路路线方向计算不同段落生境综合评价分值,再对不同段落分值统计并排序,将公路全线划分为不适宜路段、边缘路段、一般路段、适宜路段4种等级,将等级区间为“适宜路段”处判定为动物通行热区。该方法可综合两种以上动物的生境需求,还可纳入公路设计因素,从而适用于公路建设前或改扩建中野生动物敏感生境保护、通道选择与公路设施优化,成为一种具有实用及进步的新方法,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应用。

    基于全寿命期风险分析的路堑与隧道方案决策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01777152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1010102159.6

    申请日:2010-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全寿命期风险分析的路堑与隧道方案决策模型。该模型可通过对不同方案的常规工期风险、常规成本风险、以及施工期偶然风险导致的人员伤亡、工期拖延和经济损失等5项指标进行分析预测,给施工方进行风险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还可对不同方案运营期的运营维护费用、工程可靠性指标、环境影响指标等3项指标进行分析计算,综合考虑施工期和运营期的8项指标可以给投资方或政府部门进行风险决策选择最优方案提出理论依据。以上决策过程中,可采用个体决策和群决策两种手段。本发明应用风险的理念来分析路堑及隧道方案的各种不确定性问题,能够对不同方案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评判,从而得出更合理的方案。将风险的理念和全寿命期成本的概念结合起来,使公路工程中典型方案的决策更加合理,工程的建设以及寿命期的服务水平和长期投资控制得到更有力和更全面的保证。

    一种路基边坡与地下工程多功能三维模型试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3884831B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410135920.4

    申请日:2014-04-0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路基边坡与地下工程多功能三维模型试验平台。所述的三维模型试验平台由地下槽体、地上反力墙、地上槽体、伺服作动器、加载板、中隔板、地下水系统、人工降雨系统组成;地上反力墙位于地下槽体一端,地上槽体安装于地下槽体侧壁之上,伺服作动器置于地上反力墙与地上槽体之间,地下水系统设于地槽内,人工降雨系统及喷头置于地上槽体的上方。本发明的路基边坡与地下工程多功能三维模型试验平台的建设,可对现有的大型地基及边坡模型试验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可为路基边坡支挡结构、地基处理、隧道、基坑等工程项目的大比例模型试验提供良好的试验平台,并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模型试验效率。

    一种用于路基边坡三维模型试验平台的可加载移动侧壁

    公开(公告)号:CN103852572B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410135288.3

    申请日:2014-04-0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路基边坡三维模型试验平台的可加载移动侧壁。可加载移动侧壁主要由斜支撑架、加载梁、钢面板、加载缸构成,加载梁通过卡具固定于斜支撑架上,卡具通过滚珠与加载梁接触,加载缸安装于卡具上,加载缸的一端与钢面板接触。本发明的可加载移动侧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可精确控制侧壁力及位移,以模拟模型两侧符合工程实际的位移和力边界条件;可将模型两侧受到的摩擦力降到最低,以得到更加符合实际、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

    一种加固软弱地基的变截面加筋碎石桩的施工桩管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938610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410159854.4

    申请日:2014-04-2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加固软弱地基的变截面加筋碎石桩施工桩管及工艺。由法兰盘、进料口、上桩管、锁定套筒、下桩管、预制混凝土桩尖、桩管外壁凹槽组成。上桩管的截面半径大于下桩管,上桩管与下桩管通过锁定套筒连接,旋进或旋出锁定套筒上的螺杆可以将上下桩管进行连接或分离;当锁定套筒从桩管上取下时,上桩管可沿下桩管在一定的长度范围内上下自由滑动;靠近上桩管的顶端设有进料口,用于投放碎石和土工织物袋。采用该桩管进行施工能够避免人工爬管放入土工织物袋的危险,完成的变截面加筋碎石桩有利于桩体强度的全面发挥,加强近桩顶部的侧向约束作用,限制侧向变形,进而提高桩体的承载力,减小桩顶的沉降。

    一种路基边坡支挡结构物大比例模型试验加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866803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410135254.4

    申请日:2014-04-0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路基边坡支挡结构物大比例模型试验加载系统。所述的水平加载系统由反力墙、伺服加载缸、加载板、导向杆、锚索组成,反力墙嵌入地基,反力墙顶部设置2道锚索加固,反力墙的地上部份安装有多个伺服加载缸,伺服加载缸的一端连接加载板,在反力墙与加载板间有导向杆。采用水平加载,可使传递到结构物上的力的大小及分布形式更加明确。采用伺服加载系统分级加载,可更准确的再现土体真实受力状态,有利于获得更加真实的实验数据。反力墙嵌入土体并用锚索加固,位移控制好,对环境影响小,造价较低。

    公路特大桥桥面径流事故应急处置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720128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210207481.4

    申请日:2012-06-2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公路特大桥桥面径流事故应急处置系统。由收集管道和径流事故收集池两部分组成;收集管道沿桥梁纵坡铺设,管道由支架和抱箍固定在桥面下;径流事故收集池由格栅井、有孔导流墙、集砂槽、沉淀池、隔油挡板、储水池、出水池、管道及相应控制闸阀组成;格栅井、有孔导流墙、集砂槽、沉淀池、储水池、出水池依次串联集成,沉淀池与储水池间有闸门,沉淀池邻近闸门处有隔油挡板,在隔油挡板与闸门间设有导水孔,隔油挡板与闸门间的沉淀池外部有放空管,储水池中设有溢流堰,与储水池相邻的出水池连接出水管,集砂槽外接排泥管。本发明有效地保护了水环境安全,具有普遍推广的价值,能够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