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6313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333024.7
申请日:2025-03-20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服务的公路工程BIM模型真实地理位置融合系统即方法,属于公路工程BIM数字化应用融合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公路工程BIM模型平面空间位置坐标系属性匹配融合和高程空间位置坐标系属性匹配融合两方面内容,通过构建真实地理空间位置融合微服务系统并应用实现融合。本发明能够实现不同平面空间坐标系统的转换参数和不同高程系统的转换参数自动化、批量化计算,利用这些参数,完成BIM模型的平面空间坐标系统和高程空间坐标系统匹配融合,为公路工程BIM模型的真实地理空间位置融合表达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立体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87830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86817.3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声发射的隧道衬砌健康监测系统及方法,涉及隧道工程健康监测技术领域;该基于声发射的隧道衬砌健康监测系统包括信号捕捉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安全风险预警提示系统;信号捕捉系统包括按一定间距布设在隧道衬砌上的声发射接收器矩阵;信号处理系统包括接收信号波形、频谱特征的传输设备,以及根据信号波形、频谱特征进行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器;安全风险预警提示系统包括显示设备和报警器,显示设备根据信号处理系统确定的信号源点定位,将声发射信号源点显示在简化衬砌模型中,报警器在声发射事件累计数到达阈值后发出警报。本发明旨在解决目前隧道健康监测中,监测空间范围有限,监测灵敏度不高,监测结果反馈不及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2506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78780.X
申请日:2025-01-17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光污染功能的建筑用光伏幕墙,涉及建筑材料和能源转换技术领域,设于建筑墙体上,包括:预埋件,所述预埋件与所述建筑墙体相连接,连接在预埋件上的固定台,连接在所述固定台上的连接台,所述连接台通过连接在固定台上向外延伸,以形成悬挑端,所述悬挑端上设有凹槽,连接在所述悬挑端的凹槽上的光伏幕墙,连接在所述悬挑端的凹槽上且位于所述光伏幕墙外侧的防反射件,所述防反射件内部设有安置空腔,通过防反射件内部的设置的防护玻璃能够使外界阳光照射到光伏幕墙上,再利用单向镜能够将光伏幕墙受到阳光照射后产生的反射光线进行阻挡,使反射光线重新反射到光伏幕墙上,进一步提高光伏幕墙光热转换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7953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135880.1
申请日:2025-02-07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云南会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德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石膏配料机,包括支架,支架上安装有仓体用于储放磷石膏物料,仓体下方设置有出料通道,出料通道下方设置有皮带秤,满足通过皮带秤将磷石膏物料向皮带输送机上投放,并通过皮带秤测得的重量差确定投放的磷石膏的量,还设置有调节料门,通过控制调节料门距离皮带秤的高度控制磷石膏物料的流量,结构简单,出料均匀且稳定,还包括设置在仓体内的搅拌破拱装置以及内传导破拱装置,能够破坏磷石膏颗粒之间的内摩擦力和吸附力,防止磷石膏物料在仓体内堆积形成拱形结构,确保磷石膏物料的流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32463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111679514.0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C形钢‑摩擦阻尼器组合式耗能构造,该C形钢‑摩擦阻尼器组合式耗能构造包括连接底座、大C形钢耗能装置和摩擦装置;连接底座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连接底座和右连接底座,大C形钢耗能装置和摩擦装置安装于左连接底座和右连接底座之间;该C形钢‑摩擦阻尼器组合式耗能构造布置于墩柱和系梁的连接位置处,遭受地震荷载时,大C形钢耗能装置通过变形能够吸横向载荷耗能,摩擦装置通过自身相对摩擦吸收纵向载荷耗能。本发明主要用于桥梁领域中的带系梁双柱墩,实现了系梁的可装配、可更换、可修复,降低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变系梁的剪切破坏的脆性破坏模式为延性破坏,增强了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实现了地震作用下的充分耗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13620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057167.1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V2X辅助定位的路侧单元部署的方法,属于智能交通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获取路侧单元待部署区域的城市路网及不同时段车辆行驶轨迹,并采集传感器测量误差、GNSS误差、路侧单元待部署数量等;构建V2X辅助定位性能表达式;将路侧单元候选位置映射为自然种群中的个体,以最大V2X辅助定位性能表达式作为适应度函数,基于遗传算法和布谷鸟局部优化算法求解路侧单元最佳种群,从而获取路侧单元最佳候选位置,并进行路侧单元的部署。本发明针对遗传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弱与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将离散化布谷鸟算法应用于最优布设方案的搜索,对于改善车路协同定位精度、提升路侧单元应用效率具有良好的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95903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33047.8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中导连拱隧道减振腔设计及施工方法,该无中导连拱隧道减振腔为安装于隧道先行洞衬砌与隐中墙初支之间的弧形板结构;弧形板结构的内部形成有空腔,且内部空腔内设有若干矩阵排列的加肋钢筋;该无中导连拱隧道减振腔靠近隧道衬砌侧设有与内部空腔连通的预留注浆孔。本发明通过无中导连拱隧道减振腔替代传统的泡沫减震层,保证在初期支护变形后,减振层仍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在后行洞爆破施工中,根据实测数据,结合萨道夫斯基公式调整无中导连拱隧道下一循环减振腔的参数。相较传统减震结构,本发明可大幅降低后行洞爆破振动对于先行洞衬砌的影响,避免先行洞衬砌出现裂缝。
-
公开(公告)号:CN11884053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730595.X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V10/25 , G06V10/82 , G06V10/766 , G06V10/774 , G06V10/74 , G06V10/77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轻量级全局注意力模块的激光雷达目标检测方法,属于点云目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样本采集、模型构建、模型训练和目标检测几大步骤。该方法构建了基于轻量级全局注意力模块的激光雷达目标检测模型;所述的检测模型包括顺序连接的柱特征网络、轻量级主干网络和SSD检测头;其中,柱特征网络用于将点云数据转换成伪图像;轻量级主干网络用于对伪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图像;SSD检测头用于利用轻量级主干网络提取到的特征图像来获得的三维边界框。通过本发明方法,有效解决全局注意力计算开销大的问题,提升了目标检测网络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1466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80078.0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山区隧道洞口防落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深切峡谷地带的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该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水平安装于两山体之间,且位于两山区隧道洞口的桥梁上方,其包括主体结构和安装于主体结构上方的缓冲防护组件;主体结构包括若干纵向钢管和若干横向钢管;每个纵向钢管均呈拱形,两端通过拱座固定于两山体之间;横向钢管布设于纵向钢管之间,横向钢管与纵向钢管构成整体呈拱形,截面呈人字形的防落石系统受力骨架;缓冲防护组件包括横向呈拱形,截面呈圆弧形的复合缓冲防护板,复合缓冲防护板中间及两侧的底部通过若干弹簧缓冲器与主体结构的纵向钢管连接。该防落石系统能够显著缓冲落石冲击力,具备独立受力、防护效果好、易施工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67503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03889.6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6V10/82 , G06V20/70 , G06V10/26 , G06V10/774 , G06V10/766 , G06V10/764 , G06Q10/063 , G06Q50/08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9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围岩风化程度的智能评估方法,包括:获取掌子面高清图像;建立隧道工作面风化围岩图像集;利用改进后的Swin‑Transformer模型实现对隧道工作面的软弱夹层、地下水和裂隙图像的识别和分割;建立多源工作面围岩风化程度数据集;利用练改进后的GBRT模型实现围岩风化程度的智能评估将工作面风化程度划分至:未风化、轻微风化、中等风化、强烈风化和完全风化,五个相应等级之一。该方法旨在解决目前隧道围岩风化识别过程中数据获取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保证较高的隧道工作面弱夹层、渗漏水和裂隙等微小病害特征识别准确率,为隧道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保障问题提供数据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