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5903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33047.8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中导连拱隧道减振腔设计及施工方法,该无中导连拱隧道减振腔为安装于隧道先行洞衬砌与隐中墙初支之间的弧形板结构;弧形板结构的内部形成有空腔,且内部空腔内设有若干矩阵排列的加肋钢筋;该无中导连拱隧道减振腔靠近隧道衬砌侧设有与内部空腔连通的预留注浆孔。本发明通过无中导连拱隧道减振腔替代传统的泡沫减震层,保证在初期支护变形后,减振层仍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在后行洞爆破施工中,根据实测数据,结合萨道夫斯基公式调整无中导连拱隧道下一循环减振腔的参数。相较传统减震结构,本发明可大幅降低后行洞爆破振动对于先行洞衬砌的影响,避免先行洞衬砌出现裂缝。
-
公开(公告)号:CN11867503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03889.6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6V10/82 , G06V20/70 , G06V10/26 , G06V10/774 , G06V10/766 , G06V10/764 , G06Q10/063 , G06Q50/08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9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围岩风化程度的智能评估方法,包括:获取掌子面高清图像;建立隧道工作面风化围岩图像集;利用改进后的Swin‑Transformer模型实现对隧道工作面的软弱夹层、地下水和裂隙图像的识别和分割;建立多源工作面围岩风化程度数据集;利用练改进后的GBRT模型实现围岩风化程度的智能评估将工作面风化程度划分至:未风化、轻微风化、中等风化、强烈风化和完全风化,五个相应等级之一。该方法旨在解决目前隧道围岩风化识别过程中数据获取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保证较高的隧道工作面弱夹层、渗漏水和裂隙等微小病害特征识别准确率,为隧道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保障问题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64664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336056.X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连拱隧道实时调节主动支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连拱隧道实时调节主动支撑系统包括若干组主动支撑门架,若干组主动支撑门架等间距设置于隧道的先行洞内,主动支撑门架自身具备可调节性,能够对内部的衬砌处进行支撑,形成预先主动施加载荷;在后行洞开挖时,通过主动支撑门架实时调节,平衡部分围岩竖向压力,控制中隔墙内表面应力始终位于安全范围内。相较于目前采用加强先行洞衬砌的方式该连拱隧道实时调节主动支撑系统可在不加强先行洞衬砌的情况下,解决后行洞形成承载力前,围岩压力不对称问题,避免衬砌出现开裂、压碎等病害,使隧道结构由施工过程工况安全过渡至运营工况,较大幅度减小工程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9397125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50841.5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7/1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纵向通风隧道火灾烟气逆流层长度计算方法,属于隧道消防技术领域。该纵向通风隧道火灾烟气逆流层长度计算方法中,以国内外隧道火灾试验涉及烟气逆流层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对目前国内外的烟气逆流层预测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并基于已有成果及传热学定律推导出统一的烟气逆流层长度预测公式。通过火灾烟气逆流层的长度与火灾热释放率、临界风速等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表达,既可为隧道通风、排烟、救援等设计提供关键参数,也可以在火灾工况下隧道纵向温度数据足够时,动态反演火灾规模,及时了解隧道内的烟气扩散情况,为隧道的防灾救援提供科学的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8148704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354825.7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 F04F10/00 , F04B49/02 , F04B49/06 , F04B49/22 , F04B23/04 , E03F5/04 , E03F5/20 , E03F3/02 , E03F5/22 , E03F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虹吸式排水方法和系统,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车行横通道底部或人行横通道底部设置集水坑,将洞内部分区段涌水收集至集水坑,并通过在隧道二衬内侧检修道上部挂设排水钢管,靠虹吸作用将集水坑中的水引排至洞外。本发明利用隧道边侧富裕空间设置排水设施,且利用虹吸作用自动排水,不需对已施做仰拱填充进行切割,施工速度快,对行车干扰小,造价低,经济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39106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69586.4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D11/18 , E21D11/10 , E21D11/00 , F16F15/027 , F16F15/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变形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支护方法及结构,该支护结构由外到内包括第一层初支、第二层初支、缓冲层和二次砌衬层,第一层初支包括嵌入到隧道内壁内的锚杆,锚杆的内侧喷射混凝土形成一层初支混凝土层,所述一层初支混凝土层内留有钢筋网,一层初支混凝土层内侧方向贴合有不成环的一层初支钢拱架,初支混凝土层由一层初支钢拱架进行支撑,一层初支钢拱架不成环,一层初支钢拱架包括由下到上包括拱腰钢架、拱肩钢架和拱顶钢架,钢架与拱肩钢架之间、所述拱肩钢架和拱顶钢架之间存在空隙间隔并通过氮气弹簧伸缩杆铰接实现弹性连接,在发生应力释放时,存在让压空间,防止支护结构整体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7853486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257078.5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缺失条件下隧道工作面岩体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包括获取岩石隧道开挖面高清图像建立第一代图像数据集;改进并训练Swin Transformer模型,通过模型生成第二代图像集并智能获取隧道面关键信息,继而建立包含特征参数的多源岩石隧道面特征数据集;建立树增强朴素贝叶斯网络,通过EM算法对建立的贝叶斯网络进行训练和验证等过程。通过训练和验证后的树增强朴素贝叶斯网络,能够对数据缺失条件下隧道工作面岩体质量进行自动化评价,输出判定结果,从而解决预测围岩质量的准确性和效率较低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688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09971.9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先验信息的大变形段支护衬砌及方法,包括:进行大变形判断及对应支护衬砌安全性验算;在设计阶段,在二衬拱肩或拱脚外侧小范围或其它先验外侧受拉、内侧受压破坏部位,间隔预先布设带肋碳纤维板,增大二衬外侧抗拉承载力,约束外侧开裂变形,增大内侧二衬混凝土受压区宽度,减小二衬内侧混凝土应力,控制衬砌应力始终处于0~0.5#imgabs0#范围内,防止衬砌出现开裂病害。该方法为局部加强措施,经济性较好,同时还能防止二衬因受拉侧二衬开裂,钢筋锈蚀而再次出现病害,并从本质上改善了断面受力状态,整体安全性提高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785348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57078.5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缺失条件下隧道工作面岩体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包括获取岩石隧道开挖面高清图像建立第一代图像数据集;改进并训练Swin Transformer模型,通过模型生成第二代图像集并智能获取隧道面关键信息,继而建立包含特征参数的多源岩石隧道面特征数据集;建立树增强朴素贝叶斯网络,通过EM算法对建立的贝叶斯网络进行训练和验证等过程。通过训练和验证后的树增强朴素贝叶斯网络,能够对数据缺失条件下隧道工作面岩体质量进行自动化评价,输出判定结果,从而解决预测围岩质量的准确性和效率较低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2539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763160.1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D9/14 , E21F16/02 , E01C23/01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公路全路肩宽度的紧凑型隧道内轮廓设计方法,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收集隧道所在路段基本信息,拟定隧道所在路段的公路限界和含土路肩宽度的附加限界,共同组成隧道建筑限界;从公路限界顶边和顶角边建立顶部定位基点,按5基点+7控制点+3弧段方法拟定隧道内轮廓顶部;从隧道建筑限界底边建立底部定位基点,按5基点+7控制点+3弧段方法拟定隧道内轮廓底部;从隧道建筑限界底边建立底部定位基点,按2基点+6控制点+4直线段方法拟定隧道内轮廓两侧边墙部;将内轮廓顶部,底部和两侧边墙部合并,构成完整的隧道内轮廓。本发明既能真正满足隧道宜与路基同宽规定,又能避免隧道断面空间浪费,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实用性和推广应用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