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锂离子电池负极析锂的阶梯式电流充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36202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141330.4

    申请日:2020-1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锂离子电池负极析锂的阶梯式电流充电方法,包括:S1、在商用电池上增加参比电极,制作三电极电池,并验证参比电极的有效性;S2、确定额定容量C0;S3、确定三电极电池的高敏感性模型参数;S4、根据高敏感性模型参数及通过厂商和文献获取的模型参数,建立高精度的电化学模型,确定析锂判据公式;S5、改变步骤S4中电化学模型的输入条件,确定满足析锂判据的最大可接受电流;S6、以最大可接受电流的90%作为充电控制的边界电流。本发明突破了传统经验选择,能够有效防止负极析锂,降低锂离子电池安全风险,提高充电效率,为锂离子电池优化充电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轨道车辆内装件及材料释放挥发性物质的袋式筛选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96731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532638.4

    申请日:2018-1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2

    Abstract: 一种轨道车辆内装件及材料释放挥发性物质的袋式筛选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测试样件置于密封袋子中,充入40%-60%体积的氮气;然后,将样品袋子放入恒温舱中,在18oC-28oC温度区间,恒温保持12h-20h;最后,使用采样管采集释放的气体,预处理并上机分析;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袋子法的测试方法与整车采样及检测方法一致,能对部件中释放的TVOC进行定性和定量,从而很好的将部件释放的结果与整车的结果相互匹配;不同类别的内装材料在车辆室内环境中释放甲醛和TVOC的能力能够横向对比分析,溯源。

    一种新型卧车卧铺的固定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819968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665483.5

    申请日:2018-06-26

    Abstract: 一种新型卧车卧铺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侧墙端固定结构是在侧墙钢结构上连接一T形连接件,T形连接件另一端与铝蜂窝横间壁固定连接,安装后可使卧铺和乘客的力直接作用到侧墙钢结构上;走廊端固定结构是铝蜂窝横顺间壁之间通过铝型材立柱连接,铝型材立柱下部固定在地板上,上部固定在车顶上,安装后可使卧铺和乘客的力直接作用到铝型材立柱上,铝型材立柱的主体部位开有减重孔。本发明既可以使卧铺固定安全可靠,又可以防止铝蜂窝间壁两侧粘贴的防火板受力开裂,满足了泰国铁路客车的要求。

    一种夹取食物的手指夹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34989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479826.5

    申请日:2018-12-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G21/10

    Abstract: 一种夹取食物的手指夹,其特征在于:包括A指夹、B指夹与连接条,A指夹与B指夹通过连接条连接,所述A指夹、B指夹的主体均为手指形状的垫板,垫板前端连接有指套,后端均呈拱形。本发明通过连接条连接两个指夹,根据个人夹取食物的习惯,选择两个手指插入指套中,即可作为方便卫生的小餐具,便于携带,使用灵活,后端的拱形设计符合人体手指工程学自然状态,增加使用的舒适性,垫板中部的防滑凸起增加手指与手指夹之间的摩擦,提高使用效果,满足手指长度不同的各体的需求,本发明可与小食品一同装入包装袋中,且装袋前将手指夹单独封装,特别适用轨道客车上所售小食品或零食的食用,卫生安全。

    一种新型卧车卧铺的固定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8760623U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20984423.5

    申请日:2018-06-26

    Abstract: 一种新型卧车卧铺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侧墙端固定结构是在侧墙钢结构上连接一T形连接件,T形连接件另一端与铝蜂窝横间壁固定连接,安装后可使卧铺和乘客的力直接作用到侧墙钢结构上;走廊端固定结构是铝蜂窝横顺间壁之间通过铝型材立柱连接,铝型材立柱下部固定在地板上,上部固定在车顶上,安装后可使卧铺和乘客的力直接作用到铝型材立柱上,铝型材立柱的主体部位开有减重孔。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使卧铺固定安全可靠,又可以防止铝蜂窝间壁两侧粘贴的防火板受力开裂,满足了泰国铁路客车的要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