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冷电机的冷却结构、油冷电机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17359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19667.9

    申请日:2022-07-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冷电机的冷却结构、油冷电机及车辆;油冷电机的冷却结构,包括:壳体;定子铁芯,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在所述定子铁芯上设有开槽,所述开槽与所述定子铁芯上的定子槽连通;绕组,设于所述定子槽内,且远离所述开槽的一端;封装装置,封装装置包裹所述绕组设置,所述封装装置用于封堵所述定子槽,所述封装装置的内表面与所述开槽和定子槽共同组成冷却流道;回油槽,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该油冷电机的冷却结构通过封装装置的内表面与所述开槽和定子槽共同组成冷却流道,冷却油可以充分全面、且均匀地流经绕组和绕组的端部,对绕组和绕组端部进行充分的冷却,进而达到了散热均匀性,增加了个冷却油的利用率。

    一种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184882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810875577.5

    申请日:2018-08-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该排气歧管第一排气歧管下部和第二排气歧管下部之间存在第一收敛部,并在第一收敛部的下方合并为第一合并部;第三排气歧管下部和第四排气歧管下部之间存在第二收敛部,并在第二收敛部的下方合并为第二合并部;第一合并部与第二合并部延伸到第三收敛部,并在第三收敛部的下方合并为第三合并部;第三合并部下方的排气总管通过出口法兰与增压器连通。本发明应用于4缸、发火顺序为1‑3‑4‑2的增压汽油发动机上,排气流速和排气压力波峰值高,扫气充分,降低了相邻发火顺序的两缸之间的排气干扰,缸内废气质量明显减少,燃烧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低速全负荷点火角可提前2~4°CA。

    一种电机转子及永磁同步电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1082567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2010046930.6

    申请日:2020-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及永磁同步电动机,属于电动机技术领域。一种电机转子包括转轴和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包括多个冲段组件,多个所述冲段组件叠置且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每个所述冲段组件均包括多个转子冲段,多个所述转子冲段依次叠置,每个所述转子冲段上均开设有键槽,用于与所述转轴连接,相邻的所述转子冲段上的所述键槽偏转一夹角α,且每个所述转子冲段的圆周面上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该电机转子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斜极装配多个相同的转子冲段,同时在转子冲段的圆周面上设置多个凹槽,能够使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之间形成非均匀气隙,进而改变电磁力谐波含量,以更好地降低电机噪声。

    电机转子换热装置和方法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8976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80383.2

    申请日:2024-06-1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机转子换热装置和方法。电机转子换热装置包括: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和观察组件;转子包括转轴、转子铁芯和端板,转轴设有中空腔和转轴导孔,端板设有端板导孔,转子铁芯设有转子去重孔,端板和转子铁芯之间设有流通区,且转子去重孔与流通区连通;观察组件包括温度显示仪和高速相机;换热循环组件包括换热煤循环支路、换热循环支路和换热循环主路,换热循环主路和换热煤循环支路连接形成换热煤循环管路,换热循环主路和换热循环支路连接形成换热循环管路,换热循环支路的输出端与转子组件连接,转子组件还与换热循环主路的输入端连接。本申请通过观察组件分析甩油性能和换热效果,避免了除换热煤以外因素影响换热的情况发生。

    电机温度仿真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27818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55742.X

    申请日:2024-03-2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机温度仿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测电机的电磁损耗模型、传热模型和换热模型;通过所述电磁损耗模型模拟所述待测电机在预设工况下产生的损耗值;通过所述传热模型将所述损耗值转换为所述待测电机的机壳热量;通过所述换热模型模拟所述机壳热量与所述待测电机的冷却系统的热交换,得到所述待测电机的实时温度仿真数据。采用本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待测电机的仿真结构需求,可用于不同类型的电机或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高了仿真效率,减少了重复建模和开发的工作量。

    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冷却方法和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2953120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110097531.7

    申请日:2021-01-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冷却方法和电机,电机冷却系统包括封装体和定子夹板,封装体包括多个封装单元,与多个定子齿一一对应,相邻的两个封装单元沿轴向交错设置以在冷却液入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定子夹板沿轴向夹设在电机定子及绕组总成的两端并连接于机壳外圈和机壳内圈以形成第一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连通并形成S型冷却通道。本发明通过设置S型冷却通道,冷却液能够直接接触极靴和定子绕组,对电机的定子绕组和极靴同时冷却,明显改善绕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大大提高散热能力,解决轴向磁通电机散热冷却问题,进一步缩小体积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

    一种定子的冷却结构以及车用永磁同步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491505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560386.6

    申请日:2022-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子的冷却结构以及车用永磁同步电机,其中,所述定子的冷却结构包括定子铁芯以及设置在所述定子铁芯端面上的环形绕组,在所述定子铁芯表面设置流道,在所述环形绕组上设置呈半圆环状的上喷油环和下喷油环,所述流道与所述上喷油环相连通以及通过连接管与所述下喷油环相连通,在所述上喷油环和所述下喷油环的朝向所述环形绕组的一侧表面上设置喷油孔。本发明通过在定子铁芯表面设置流道,并在环形绕组上设置上喷油环和下喷油环,实现了对定子和绕组的充分冷却,改善了绕组温度不均匀的情况,同时减小了泵功。

    一种永磁电机端部绕组喷淋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2372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62885.8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和电机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永磁电机端部绕组喷淋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该试验装置包括储液罐、换热器、可视化固定装置、CCD相机、流量计和温度记录显示仪,永磁电机端部绕组固定在可视化固定装置内,储液罐内液油经过换热器得到试验温度和试验流量并对永磁电机端部绕组进行喷淋冷却,通过流量计和温度记录显示仪记录试验参数,通过CCD相机记录试验过程,试验装置可实现电机端部冷却介质流动状态定性测试以及热物性参数的定量测量,试验方法可以精准、清晰的反映电机冷却过程中永磁电机端部绕组各处的温度变化以及表面喷油流动效果,对电机端部绕组直接喷油冷却技术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一种电机转子冲片、电机转子、电机及新能源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1200324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0046945.2

    申请日:2020-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冲片、电机转子、电机及新能源车辆。电机转子冲片包括永磁体槽,永磁体槽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第二槽体内用于放置永磁体,第一槽体相对于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更靠近冲片外圆设置,且第一槽体与冲片外圆之间形成隔磁桥,第一槽体的轮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四边和第五边,第一边与第二边之间设有第一过渡边,第二边与第三边之间设有第二过渡边。本发明提供的电机转子冲片可以有效地降低了隔磁桥的应力,减小了隔磁桥的厚度,保证转子离心应力强度的同时,提高了电机的电磁性能,能适用于高速车用驱动电机。

    一种降低整车油耗和排放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80917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220292.2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整车油耗和排放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ECU、整车控制器、电池、BMS、三元催化器、水泵、保温装置、加热装置、冷却水路阀、三元水路阀以及三个温度传感器,整车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发动机冷却水温度、三元催化器温度和保温装置内冷却水温度,并根据各处温度值控制是否开启相应阀门使高温冷却水流入发动机冷却水路或三元催化器。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车辆冷启动时,可利用保温装置中的高温冷却水快速提高发动机机体冷却水温度,与此同时缩短三元催化器达到起燃温度的时间,从而达到降低油耗和排放的目的,进一步满足油耗及排放法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