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机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82594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668248.0

    申请日:2023-12-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机故障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驱动电机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分别获取驱动电机的零件样本的参考频谱和频谱偏差范围;在驱动电机进行台架实验过程中,获取驱动电机的至少一个零件实物的第一振动信号和第一转速信号;根据第一振动信号和第一转速信号,获取零件实物的频谱;分别获取至少一个零件实物的频谱与相应参考频谱之间的频谱差;若频谱差超出频谱偏差范围,则将对应零件实物的频谱作为相应零件的目标频谱;将至少一个目标频谱进行累加,获得频谱总和;根据频谱总和,对驱动电机进行故障检测。采用本方法能够解决传统方案中不能有效对驱动电机的不对称性或者异常激励零件进行故障检测的问题。

    一种永磁转子铁心总成及电机转子

    公开(公告)号:CN115473363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10514.3

    申请日:2022-09-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转子铁心总成,包括由薄硅钢片一体冲压成型的转子铁心冲片A、转子铁心冲片B、磁钢以及灌封热固材料;一种永磁电机转子,包括至少两组永磁转子铁心总成;还包括转子轴、锁紧螺母、两片动平衡端板和若干根加强杆;本发明解决目前永磁电机转子高速时转子强度和电机性能不能兼顾的问题,在满足转子高速的同时实现电机高性能;明显提高了转子强度,取消了部分磁桥,采用注塑材料和插入加强杆,形成转子冲片及磁钢的固定,从而进一步减小磁桥的应力,兼顾机械强度和电磁性能,大大降低了漏磁,提高了转矩密度,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转子表面的非对称凹槽设计,抑制了转矩波动,降低电机本身的NVH噪声。

    电机转子换热装置和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8976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80383.2

    申请日:2024-06-1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机转子换热装置和方法。电机转子换热装置包括: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和观察组件;转子包括转轴、转子铁芯和端板,转轴设有中空腔和转轴导孔,端板设有端板导孔,转子铁芯设有转子去重孔,端板和转子铁芯之间设有流通区,且转子去重孔与流通区连通;观察组件包括温度显示仪和高速相机;换热循环组件包括换热煤循环支路、换热循环支路和换热循环主路,换热循环主路和换热煤循环支路连接形成换热煤循环管路,换热循环主路和换热循环支路连接形成换热循环管路,换热循环支路的输出端与转子组件连接,转子组件还与换热循环主路的输入端连接。本申请通过观察组件分析甩油性能和换热效果,避免了除换热煤以外因素影响换热的情况发生。

    电机温度仿真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27818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55742.X

    申请日:2024-03-2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机温度仿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测电机的电磁损耗模型、传热模型和换热模型;通过所述电磁损耗模型模拟所述待测电机在预设工况下产生的损耗值;通过所述传热模型将所述损耗值转换为所述待测电机的机壳热量;通过所述换热模型模拟所述机壳热量与所述待测电机的冷却系统的热交换,得到所述待测电机的实时温度仿真数据。采用本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待测电机的仿真结构需求,可用于不同类型的电机或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高了仿真效率,减少了重复建模和开发的工作量。

    一种扁线连续绕组装置及其绕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6084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819980.2

    申请日:2022-07-13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扁线连续绕组装置及其绕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绕组、非引出线侧、引出线侧和引出线;所述引出线侧位于定子上方;所述非引出线侧位于定子下方;所述引出线从引出线侧外层引出,包括U相引出线、V相引出线、W相引出线和中性点的引出线;所述绕组层数为2*K,嵌入每极每相槽数为M且并联电机支路数为M的定子中。所述方法采用的是一种扁线绕组形式,可采用连续波绕的工艺,所有绕组整体通过模具连续成型,取消焊点和焊接侧,只有三相引出线和中性点需要进行焊接,可以将所有绕组同步一体成型,跨距调整次数较少且方便,最后卷绕成圆柱状绕组通过设备从径向胀入到定子槽内。

    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机定子结构及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486581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89447.1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机定子结构及电机,定子结构包括定子轭部和定子齿部,定子齿部于定子轭部的内侧沿周向设置多个,每相邻两个定子齿部之间均限定出定子槽。通过在定子轭部上与每个定子槽相对的位置处均设置应力缓和孔,使定子结构所受到的大部分应力集中在定子轭部后轭部分,减小了壳体压入时产生的压力对定子铁芯材料造成的影响,降低电机损耗。通过在定子结构外圆边沿上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减小了定子结构外圆表面与壳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过盈装配时产生的应力,降低电机损耗。该定子结构在保证其装配紧密性的同时能有效缓解装配应力,降低电机损耗,提升电机效率,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成本低。

    电机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670722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36536.9

    申请日:2023-06-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车辆,电机热管理系统包括:水路系统,水路系统包括集成控制器设置于管路上的和两个水热交换器;第一油路系统,第一油路系统的油路上设有第一电机;第二油路系统,第二油路系统的油路上设有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第二油路系统的油路与另一个水热交换器连通。本实施例中,将水路系统通过两个水热交换器分别于第一油路系统与第二油路系统连通,在第一油路上设置第一电机,在第二油路上设置第二电机与第三电机,通过集成控制器控制三个电机的出油量,可以精确控制和匹配三电机的冷却流量,有效地保证了电机热管理系统可以对三个电机的精准控制。

    车辆中电机冷却系统的测试方法、装置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655885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660093.X

    申请日:2023-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中电机冷却系统的测试方法、装置和车辆。其中,该方法包括:响应于获取到电机冷却系统的初始状态数据,控制与电机冷却系统连接的冷却测试系统中的流量分配阀、变频泵和/或换热器进行开启或关闭,得到冷却测试系统的控制结果;基于控制结果,对电机冷却系统的内循环模式或外循环模式进行测试,得到电机冷却系统的测试结果,其中,测试结果用于表示在内循环模式下或外循环模式下经过测试后稳定的电机冷却系统的状态;基于初始状态数据和测试结果,确定电机冷却系统的冷却功能的状态为异常状态或正常状态。本发明解决了确定电机冷却系统的冷却功能的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电机转子冲片及电机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8542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84895.X

    申请日:2022-06-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冲片及电机。电机转子冲片,包括:冲片本体,冲片本体的几何中心处开设通孔,沿冲片本体的周向设置多个永磁体槽和加强筋槽,永磁体槽内设置有永磁体,加强筋槽内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槽为多个,多个加强筋槽沿通孔的周向间隔地设置,多个加强筋槽中的至少一个加强筋槽的横截面的面积与其余加强筋槽的横截面的面积不同地设置。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沿通孔的周向间隔地设置多个加强筋槽,当加强筋槽中设置有加强筋时,加强筋的设置可以有效加强电机转子的强度,从而使得隔磁桥的宽度可更合理地设置,避免因加宽隔磁桥引起的漏磁问题,进而改善功率因数,提高磁钢利用率,降低电机成本。

    一种磁极内置式的轴向磁通电机转子及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4938090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676546.3

    申请日:2022-06-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磁极内置式的轴向磁通电机转子及电机。本发明提供的磁极内置式的轴向磁通电机转子,在转子铁芯上交替间隔设置第一永磁体槽和第二永磁体槽,第一永磁体槽内设置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槽内设置第二永磁体,第一永磁体的磁化方向与转子铁芯的轴向相同,第二永磁体的磁化方向垂直于转子铁芯的轴向,第一永磁体产生磁性凹陷,第二永磁体产生磁性凸起,磁阻转矩为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磁通量产生的差值,进而形成凸极比,且采用该结构可以减少漏磁,增大磁阻转矩,进而改善了电机的功率因数,提高了磁钢利用率;此外,转子铁芯上设置一层永磁体,有效减小了电机转子的轴向尺寸。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