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00859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52264.9
申请日:2013-08-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9/78 , H01L29/49 , H01L21/336 , H01L2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隧穿场效应管单元、阵列及其形成方法,所述单元至少包括衬底;所述衬底上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底栅电极、第一电介质层、底层石墨烯、绝缘阻挡层、顶层石墨烯、第二电介质层及顶栅电极;所述底层石墨烯及所述顶层石墨烯为带状石墨烯或石墨烯纳米带;所述带状石墨烯的宽度大于100nm;所述石墨烯纳米带的宽度范围为1~100nm。本发明通过在底层石墨烯及顶层石墨烯之间引入绝缘阻挡层,这样底层石墨烯及顶层石墨烯中载流子浓度可以分别通过加在底栅电极和顶栅电极上的电压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器件的较高的开关比。同时顶栅电极和底栅电极可以进行精确的单元选址,实现大规模器件集成运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953000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154577.1
申请日:2017-03-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9/025 , H01L39/223 , H01L39/249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于约瑟夫森结的超导磁场线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超导磁场线圈包括:多条底层磁场线圈层、多条顶层磁场线圈层、第二绝缘材料层;所述多条底层磁场线圈层和多条顶层磁场线圈层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隔离;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中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中填充有第三超导材料层;所述顶层磁场线圈层通过所述开孔中的第三超导材料层连接相邻两条底层磁场线圈层,从而形成整个超导磁场线圈。本发明制备的超导磁场线圈能够在约瑟夫森结处产生磁场,而且通入电流数值将比现有技术所需的电流小,可以扩展约瑟夫森结随磁场变化测量中的磁场范围,提升测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915929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425691.0
申请日:2012-10-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336 , H01L21/28 , H01L21/82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场效应器件集成方法。该方法在衬底上形成栅电极与对准标记。接下来制备出具有高介电常数的Al2O3薄膜,并利用湿法刻蚀的方法对其进行刻蚀,露出栅电极接触及对准标记。随后将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制备的的单层石墨烯薄膜转移到衬底上,并采用等离子体刻蚀系统刻蚀形成墨烯场效应管(GFET)的导电沟道。最后采用EBL的定义源极、漏极电极区域,并采用光学曝光定义金属接触,沉积金属并剥离以实现金属互连。该方法与传统CMOS制造工艺兼容,简化了器件的制备工艺,有利于提高器件的性能。该发明适用于石墨烯基电子器件及大规模碳基集成电路的加工制造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1749233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410001412.0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3F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束曝光剂量校正方法,根据版图图形中不同占空比的图形区域进行图形分区,各个区域分别采用邻近效应校正计算得到第一剂量校正系数,并根据各个区域的占空比得到第二剂量校正系数,在第一剂量校正系数的基础上叠加第二剂量校正系数,可实现全局图形的高线宽精度及其均匀性;并且,采用多重曝光的方式提升图形曝光的场拼接精度,解决绝缘衬底上大面积电子束曝光时面临图形位置漂移、线宽精度和均匀性控制难、拼接误差大等问题,从而拓展电子束曝光技术在超导量子器件、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光量子芯片、长波导器件、高频表面波器件等微纳器件加工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19207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202777.5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3H3/10 , H03H9/25 , H03H9/145 , H10N30/067 , H10N30/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频声表面波谐振器及制备方法,采用直写光刻及干法刻蚀相结合的工艺制备所述金属电极,与传统剥离方案相比具有工艺流程稳定易控制、步骤少、重复性高和良品率高等优点,且所述金属电极低温下超导,从而可与超导集成电路工艺兼容,使得其在声表面波器件与超导量子器件集成耦合、高性能高频率声表面波谐振器及滤波器等研究或工业制造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015309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879520.9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3/2251 , G01N23/2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胶型侧壁形貌表征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待测样品,待测样品包括衬底与位于衬底上方的胶层,胶层中设有图形化的开口;于待测样品的预设区域进行切割以显露特征结构的纵截面;采用图像采集装置获取特征结构的纵截面图像与表面图像;基于表面图像获取待侧样品的特征尺寸,基于纵截面图像获取待侧样品的胶层厚度及开口的纵截面面积值,基于特征尺寸、胶层厚度及开口的纵截面面积值表征胶型侧壁形貌。本发明的胶型侧壁形貌表征方法基于常规图像采集装置测试即可实现,对图像测量的误差具有较高的宽容度;并且,能够实现对高深宽比胶型结构侧壁形貌的高效、准确的表征,能够直观反映各种特征尺寸、各种深宽比范围的胶型侧壁形貌。
-
公开(公告)号:CN106953000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710154577.1
申请日:2017-03-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于约瑟夫森结的超导磁场线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超导磁场线圈包括:多条底层磁场线圈层、多条顶层磁场线圈层、第二绝缘材料层;所述多条底层磁场线圈层和多条顶层磁场线圈层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隔离;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中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中填充有第三超导材料层;所述顶层磁场线圈层通过所述开孔中的第三超导材料层连接相邻两条底层磁场线圈层,从而形成整个超导磁场线圈。本发明制备的超导磁场线圈能够在约瑟夫森结处产生磁场,而且通入电流数值将比现有技术所需的电流小,可以扩展约瑟夫森结随磁场变化测量中的磁场范围,提升测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176354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090689.7
申请日:2013-03-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衬底上的电子束曝光图形化方法,所述电子束曝光图形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绝缘衬底;2)在所述绝缘衬底上旋涂电子束光刻胶;3)在所述电子束光刻胶上表面形成金属薄膜;4)进行电子束曝光得到所需光刻图形;5)在得到的光刻图形上沉积金属层,形成金属电极;6)剥离,去除光刻胶及多余金属后得到所需金属图形。本发明采用双层电子束光刻胶进行曝光,显影可以获得有利于后续金属剥离工艺的undercut结构,在双层胶上蒸发不连续的金属薄膜,再进行电子束曝光,能有效地将绝缘衬底表面的电荷导走,形成精确的曝光图形。本发明提供的图形化技术适用于各种绝缘衬底上的微纳器件加工工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400859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352264.9
申请日:2013-08-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9/78 , H01L29/49 , H01L21/336 , H01L2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隧穿场效应管单元、阵列及其形成方法,所述单元至少包括衬底;所述衬底上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底栅电极、第一电介质层、底层石墨烯、绝缘阻挡层、顶层石墨烯、第二电介质层及顶栅电极;所述底层石墨烯及所述顶层石墨烯为带状石墨烯或石墨烯纳米带;所述带状石墨烯的宽度大于100nm;所述石墨烯纳米带的宽度范围为1~100nm。本发明通过在底层石墨烯及顶层石墨烯之间引入绝缘阻挡层,这样底层石墨烯及顶层石墨烯中载流子浓度可以分别通过加在底栅电极和顶栅电极上的电压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器件的较高的开关比。同时顶栅电极和底栅电极可以进行精确的单元选址,实现大规模器件集成运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915929B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210425691.0
申请日:2012-10-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336 , H01L21/28 , H01L21/82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场效应器件集成方法。该方法在衬底上形成栅电极与对准标记。接下来制备出具有高介电常数的Al2O3薄膜,并利用湿法刻蚀的方法对其进行刻蚀,露出栅电极接触及对准标记。随后将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制备的单层石墨烯薄膜转移到衬底上,并采用等离子体刻蚀系统刻蚀形成墨烯场效应管(GFET)的导电沟道。最后采用EBL的定义源极、漏极电极区域,并采用光学曝光定义金属接触,沉积金属并剥离以实现金属互连。该方法与传统CMOS制造工艺兼容,简化了器件的制备工艺,有利于提高器件的性能。该发明适用于石墨烯基电子器件及大规模碳基集成电路的加工制造工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