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992905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510307155.4
申请日:2015-06-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氮化硼衬底表面台阶刻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一六角氮化硼衬底;S2:在所述六角氮化硼衬底表面形成掩膜层,并在所述掩膜层中形成暴露出所述六角氮化硼衬底表面的预设刻蚀图形;S3:在所述掩膜层表面及所述预设刻蚀图形内沉积金属层;S4:剥离所述掩膜层及其表面的金属层;S5:对所述六角氮化硼衬底进行退火,然后去除所述预设刻蚀图形内的金属层,在所述六角氮化硼衬底表面得到单层氮化硼原子厚度的台阶。本发明不仅可以控制六角氮化硼图形化的形状,大小,还可以选择刻蚀区域,同时可以通过反复刻蚀,控制刻蚀台阶的高度,解决了基于六角氮化硼薄膜器件的图形化加工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058036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404295.8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子干涉器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结构包括:第一超导层;位于所述第一超导层之上的第一介电层;位于所述第一介电层之上的石墨烯或二维半导体薄膜层;位于所述石墨烯或二维半导体薄膜层之上的第二介电层;位于所述第二介电层之上的第二超导层;与所述石墨烯或二维半导体薄膜层接触的金属层。本发明的量子干涉器件结构以石墨烯或MoS2等半导体材料作为器件有效层,利用超导薄膜作为磁场屏蔽,可用于研究石墨烯、半导体等材料的各种量子霍尔效应特性,并可应用于利用该种特性的量子干涉器件及传感器等器件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646855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310713413.X
申请日:2013-1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器件的制作方法,所述石墨烯器件的制作方法至少包括:提供第一衬底;在所述第一衬底上形成PVA层;在所述PVA层上形成PMMA层;在所述PMMA层上形成石墨烯器件;将所述第一衬底、所述PVA层、所述PMMA层和所述石墨烯器件放入去离子水中,以溶解所述PVA层,使得所述PMMA层和所述石墨烯器件与所述第一衬底脱离;将所述PMMA层和所述石墨烯器件转移第二衬底上。本发明采用PMMA做支撑层,同时利用PVA作为牺牲层,然后,再通过去除PVA,使得形成在PMMA层上的石墨烯器件连同所述PMMA层一同脱离第一衬底,再与第二衬底(本实施例中为聚酰亚胺衬底)黏结,从而实现将石墨烯器件形成在第二衬底上。这样可以扩大石墨烯器件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3943513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89194.4
申请日:2014-05-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336 , H01L21/28 , H01L21/2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045 , H01L21/0228 , H01L29/41725 , H01L29/423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衬底上制备石墨烯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1)提供一柔性衬底,将所述柔性衬底粘附至一硬性衬底,并在所述柔性衬底上形成石墨烯导电沟道;2)采用电子束曝光图形化形成源、漏电极图形,沉积金属并剥离在所述石墨烯导电沟道的两端形成源、漏金属电极;3)采用低温沉积工艺在步骤2)获得的结构表面沉积形成栅介质层;4)刻蚀所述栅介质层暴露出石墨烯导电沟道两端的源、漏金属电极;5)采用电子束曝光图形化形成栅电极图形,沉积金属并剥离在所述石墨烯导电沟道之间的栅介质层上形成栅电极;6)形成接触电极;7)将柔性衬底从所述硬性衬底上揭下来。
-
公开(公告)号:CN103400859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52264.9
申请日:2013-08-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9/78 , H01L29/49 , H01L21/336 , H01L2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隧穿场效应管单元、阵列及其形成方法,所述单元至少包括衬底;所述衬底上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底栅电极、第一电介质层、底层石墨烯、绝缘阻挡层、顶层石墨烯、第二电介质层及顶栅电极;所述底层石墨烯及所述顶层石墨烯为带状石墨烯或石墨烯纳米带;所述带状石墨烯的宽度大于100nm;所述石墨烯纳米带的宽度范围为1~100nm。本发明通过在底层石墨烯及顶层石墨烯之间引入绝缘阻挡层,这样底层石墨烯及顶层石墨烯中载流子浓度可以分别通过加在底栅电极和顶栅电极上的电压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器件的较高的开关比。同时顶栅电极和底栅电极可以进行精确的单元选址,实现大规模器件集成运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634089B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710890518.0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硒化铌超导异质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石墨烯;对所述石墨烯进行图形化,形成具有预设形状的沟槽;于所述沟槽内生长硒化铌,所述硒化铌沿所述石墨烯边界外延生长,形成石墨烯‑硒化铌平面超导异质结。本发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外延生长石墨烯‑硒化铌平面异质结,该方法不易引入杂质、工艺简单、所获得的产物尺寸易控制、产率高、成本低。可满足工业化和规模化生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634089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890518.0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硒化铌超导异质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石墨烯;对所述石墨烯进行图形化,形成具有预设形状的沟槽;于所述沟槽内生长硒化铌,所述硒化铌沿所述石墨烯边界外延生长,形成石墨烯-硒化铌平面超导异质结。本发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外延生长石墨烯-硒化铌平面异质结,该方法不易引入杂质、工艺简单、所获得的产物尺寸易控制、产率高、成本低。可满足工业化和规模化生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500277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890641.2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1B32/1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边界的调控方法,包括骤:提供一绝缘衬底,并将绝缘衬底置于生长腔室中;向生长腔室中通入第一反应气体,且第一反应气体至少包括碳源气体,通过控制第一反应气体的流量,以于绝缘衬底表面形成具有第一边界形状的石墨烯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边界调控方法,通过调节衬底表面生长石墨烯生长过程中碳源气体和催化气体的比例,以实现石墨烯的边界可控;本发明还可以在已经形成的石墨烯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生长条件使其继续生长,改变原有的石墨烯的边界形状;还可以在具有台阶的衬底表面生长石墨烯,通过对应取向台阶优化生长条件,得到特定取向且边界整齐的石墨烯带以及控制得到较窄的石墨烯纳米带。
-
公开(公告)号:CN103943513B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410189194.4
申请日:2014-05-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336 , H01L21/28 , H01L21/2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衬底上制备石墨烯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1)提供一柔性衬底,将所述柔性衬底粘附至一硬性衬底,并在所述柔性衬底上形成石墨烯导电沟道;2)采用电子束曝光图形化形成源、漏电极图形,沉积金属并剥离在所述石墨烯导电沟道的两端形成源、漏金属电极;3)采用低温沉积工艺在步骤2)获得的结构表面沉积形成栅介质层;4)刻蚀所述栅介质层暴露出石墨烯导电沟道两端的源、漏金属电极;5)采用电子束曝光图形化形成栅电极图形,沉积金属并剥离在所述石墨烯导电沟道之间的栅介质层上形成栅电极;6)形成接触电极;7)将柔性衬底从所述硬性衬底上揭下来。
-
公开(公告)号:CN105070347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510504332.8
申请日:2015-08-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石墨烯作为接触电极的器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以石墨烯作为接触电极的器件结构技术领域,以干法转移的方法形成h‑BN—石墨烯—超导/半导体材料—h‑BN的新型器件结构,可以避免湿法转移工艺及图形化刻蚀、金属沉积工艺等对材料晶格造成的污染与破坏;以h‑BN作为衬底及封装层,有利于维持石墨烯载流子迁移率,并保护器件避免吸附空气中的O2、H2O及微粒,以提高器件电学性能;此外采用石墨烯作为接触电极,沉积金属与石墨烯截面形成一维的线接触,将大大降低超导/半导体器件的接触电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