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厚板轧制节奏的时位图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74493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608466.0

    申请日:2022-1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厚板轧制节奏的时位图分析方法,属于轧钢自动控制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分析中厚板轧制节奏对应的PDI数据、规程参数的设定值和实测值;在板坯离开轧线后,基于获取的PDI数据、规程参数的设定和实测值分别计算出关键位置处板坯头尾位置坐标与时刻,基于关键位置处板坯头尾位置坐标与时刻绘制该板坯在轧线的时位图;根据时位图计算轧制节奏指标的值,并将计算得到的各轧制节奏指标的值与历史同品规对应的指标值进行比较,若差值超出预设的范围,则进行报警提示;其中,所述轧制节奏指标包括:各分区节奏时间、总节奏时间、节奏瓶颈、轧机占机率和单位时间产量。采用本发明,能够实时准确判断中厚板轧制节奏快慢、确定生产节奏瓶颈。

    针对带钢局部高点的变凸度工作辊弯窜辊协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40375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40883.5

    申请日:2023-0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针对带钢局部高点的变凸度工作辊弯窜辊协同控制方法,属于轧钢自动化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确定单向最大波动步数、弯辊动态调节余量、驻留适应块数和波动异步系数等弯辊波动参数;然后计算各机架的弯辊波动量;最后根据弯辊波动量计算窜辊波动量,并将其分别叠加到弯辊和窜辊的初始设定值上,得到弯辊和窜辊的最终设定值。本发明的协同策略可以扩展窜辊分布,缓解因变凸度工作辊磨损不均而导致的带钢局部高点缺陷,延长轧制公里数,并可以保证弯辊调节余量、提高波动后的轧制稳定性和带钢板形质量稳定性。

    一种浮点型跟踪信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08981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682610.5

    申请日:2022-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浮点型跟踪信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涉及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获取设备或物料状态的浮点型跟踪信号的数据;对浮点型跟踪信号的数据进行特征分析,获得特征信息,对特征信息进行浮点型跟踪信号的指标计算;指标包括:上升下降沿时间以及信号幅值;获取浮点型跟踪信号的指标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将浮点型跟踪信号转化为布尔量跟踪信号输出,完成浮点型跟踪信号的处理。通过一种浮点型跟踪信号的处理方法,将浮点型跟踪信号转化成布尔量跟踪信号,便于信号识别程序识别设备或物料状态信息,为设备状态及时判断提供帮助。

    一种热轧带钢粗轧大立辊的在线精度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20280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224835.5

    申请日:2021-0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轧带钢粗轧大立辊的在线精度评价方法,属于热轧带钢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实时采集粗轧大立辊设定和实测数据,根据触发事件启动粗轧大立辊指标计算,然后对AWC缸同步性进行精度评价,对开口度实际值与设定值偏差进行精度评价,再对传动速度一致性进行精度评价,对设定与实际压力的偏差进行精度评价,对短行程跟踪及位置准确性进行精度评价,对两侧轧制力差进行精度评价,对立辊开口度标定偏差进行精度评价,最后对粗轧大立辊运行精度进行在线综合评价。本发明通过建立热轧带钢粗轧大立辊精度评价方法,实时判断粗轧大立辊运行的精度和状态,为生产现场及时排除设备和生产故障提供帮助。

    一种基于热连轧带钢头部咬钢冲击综合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93462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033237.X

    申请日:2021-0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热连轧带钢头部咬钢冲击综合分析方法,属于粗、精轧机技术领域。该方法以带钢端部厚度阶跃量和机架辊缝冲击量为评价目标,重点分析粗、精轧头部咬钢冲击对设备、产品厚度的影响,通过对传动扭矩、出口厚度、辊缝、轧制力、速度变化进行分析,为咬钢速度的优化提供依据,减少对传动系统的冲击。本发明基于对热连轧每个机架辊缝、轧制力等计算值的连续判断,分析带钢头部咬钢冲击策略,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带钢头部质量及减少对设备传动系统冲击。

    一种热轧工作辊上机选择方法及轧辊上机专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01824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410498.3

    申请日:2022-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轧工作辊上机选择方法及上机选择专家系统,属于轧制控制领域。所述上机选择方法得到现场轧制产品的五种品规属性的类别;预设参考轧制计划及对应的轧辊需求,并分析参考轧制计划中五个品规属性类别相对于全部品规属性类别的存在状态;根据自适应系数计算各类别对参考轧制计划特性的贡献度,再计算目标轧制计划与参考轧制计划之间的特性差异度,确定目标轧辊需求,选出所有符合目标轧制计划的轧辊,并进行优先级排序;对优先级最低的轧辊状态进行评价,计算目标轧制计划与轧辊的匹配度并与阈值比较;若不匹配,则修正自适应系数,重新计算贡献度;否则获得上机选择结果。本发明实现了轧辊资源的合理分配及自动推送,省去了人工挑选轧辊的过程,减小了轧辊消耗。

    基于正交试验的轧机纵向刚度末端分析和维护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8088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796684.5

    申请日:2022-0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正交试验的轧机纵向刚度末端分析和维护方法及装置,涉及热轧技术领域。包括:获取轧机纵向刚度末端的多个影响因子;根据多个影响因子以及区间水平划分模型得到多个影响因子的最优水平个数;根据多个影响因子以及最优水平个数得到正交试验表;计算正交试验表中规定的试验方案的轧机刚度保持率;根据极差分析法对轧机刚度保持率进行分析得到多个影响因子的主次关系,根据主次关系确定最优轧机纵向刚度末端维护方案。本发明能够有效挖掘轧机纵向刚度的设备因素的主次关系,提高分析效率,能够为现场提供准确的轧机刚度优化策略,指导现场操作人员科学地维护不同刚度保持率下的轧机刚度,对保障轧机刚度设定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一种消除板带局部高点的多机架工作辊窜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9875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85450.1

    申请日:2022-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板带局部高点的多机架工作辊窜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轧制过程中,每个机架以一定步长、方向交叉地周期往复窜辊;轧制开始时相邻机架的初始窜辊方向不同,间隔机架的初始窜辊方向相同;在每个机架周期窜辊位置的基础上,叠加一个随机修正量,不仅使得相邻机架向相反方向窜动,而且使得间隔机架异步窜辊,即间隔机架的窜辊位置保持一定的差异性,从而保证各机架产生的磨损凹槽尽量错开,最大限度地削弱不良板廓在多机架间的遗传性。采用本发明的多机架工作辊窜辊方法可改善轧辊磨损,延长轧制公里,有效消除板带边部局部高点,进而提高精轧出口板带板形质量。

    一种基于带钢冷轧的张力辊打滑在线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28052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0015427.9

    申请日:2021-0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带钢冷轧的张力辊打滑在线评价方法,属于冷轧轧钢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实时采集张力辊电机相关数据,自动寻找数据有效趋势区间,截取趋势发生变化的时间段,捕捉张力辊参数异常调整区域,再建立张力辊打滑自动评价模型,最后在线显示张力辊电机运行状态及张力辊打滑模型评价结果。本发明通过实时监控张力辊状态和相关参数的变化,捕捉异常参数调整区域,建立张力辊打滑评价模型并进行定性定量判断,实现对冷轧生产线生产时各张力段中张力辊打滑现象的评价,评价结果可以为现场操作人员的调控起到指导作用,及时对打滑发生区域进行分析,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设备损耗。

    一种用于热轧二级系统并行的第二代通信网关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90792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164674.1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热轧二级系统并行的第二代通信网关确定方法,属于热轧自动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建立由MRS和NGS组成的网关系统,其中,MRS和NGS分别表示电文中转服务器和网关服务器;将MRS的其中一块网卡设置为MSC的IP地址后接入老L2交换机,用来模拟MSC与L1通讯;其中,MSC表示老L2服务器,L1表示基础自动化系统,L2表示过程控制系统;将NGS的其中一块网卡设置为L1所有IP地址后接入新交换机,用来模拟L1与MSC和PCS通讯;其中,PCS表示新L2服务器;MRS和NGS直连;在MRS配置电文中转功能,在NGS上配置MSC和PCS切换功能。采用本发明,能够在不修改原有L1和L2任何网络配置和程序的情况下实现新、老L2的并行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