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1479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346448.3

    申请日:2022-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机舱及汽车,本发明的汽车前机舱包括一体压铸成型的前机舱本体,前机舱本体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侧部部分,以及连接在两侧侧部部分的后端之间的连接部分;两侧的侧部部分均至少成型有用于构成机舱纵梁的机舱纵梁部,用于构成前减振塔的减振塔部,以及用于构成轮罩边梁的轮罩边梁部,且机舱纵梁部和/或轮罩边梁部的后部设有引导部,引导部用于引导来自汽车前方的碰撞力向后方传递。本发明的汽车前机舱,通过设置一体压铸成型的前机舱本体,可减少零件数量,利于成型,同时也利于减少加工工作量和总装量;另外,引导部能够引导汽车前方的碰撞力向后方传递,从而可引导碰撞力向后方的A柱和门槛梁位置传递。

    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21479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0346448.3

    申请日:2022-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机舱及汽车,本发明的汽车前机舱包括一体压铸成型的前机舱本体,前机舱本体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侧部部分,以及连接在两侧侧部部分的后端之间的连接部分;两侧的侧部部分均至少成型有用于构成机舱纵梁的机舱纵梁部,用于构成前减振塔的减振塔部,以及用于构成轮罩边梁的轮罩边梁部,且机舱纵梁部和/或轮罩边梁部的后部设有引导部,引导部用于引导来自汽车前方的碰撞力向后方传递。本发明的汽车前机舱,通过设置一体压铸成型的前机舱本体,可减少零件数量,利于成型,同时也利于减少加工工作量和总装量;另外,引导部能够引导汽车前方的碰撞力向后方传递,从而可引导碰撞力向后方的A柱和门槛梁位置传递。

    车辆底盘结构及车辆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214777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0344746.9

    申请日:2022-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底盘结构及车辆,本发明的车辆底盘结构包括位于中部的与车身集成为一体的电池包壳体,以及分别连接在电池包壳体前后端的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其中,电池包壳体具有被设置成环形的边框、以及连接在边框内侧的前地板面板,边框和前地板面板限定出电池模组安装空间。而且,边框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连接有连接件,前副车架与后副车架均通过对应端的连接件与边框相连。本发明的车辆底盘结构,通过将车辆底盘构造为集成电池包壳体的形式,有利于简化车身中部下方的装配结构;连接件的设置,可方便地进行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在电池包壳体上的连接安装,有助于车辆主体结构的连接装配。

    车辆底盘结构及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14777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344746.9

    申请日:2022-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底盘结构及车辆,本发明的车辆底盘结构包括位于中部的与车身集成为一体的电池包壳体,以及分别连接在电池包壳体前后端的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其中,电池包壳体具有被设置成环形的边框、以及连接在边框内侧的前地板面板,边框和前地板面板限定出电池模组安装空间。而且,边框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连接有连接件,前副车架与后副车架均通过对应端的连接件与边框相连。本发明的车辆底盘结构,通过将车辆底盘构造为集成电池包壳体的形式,有利于简化车身中部下方的装配结构;连接件的设置,可方便地进行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在电池包壳体上的连接安装,有助于车辆主体结构的连接装配。

    A柱结构和车辆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876099U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22049187.6

    申请日:2024-08-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A柱结构和车辆,所述A柱结构,包括:上A柱内板、A柱加强板和上A柱外板,所述上A柱内板、所述A柱加强板和所述上A柱外板沿内外方向依次相连,且所述上A柱内板和所述A柱加强板之间形成有内侧加强腔,所述上A柱外板和所述A柱加强板之间形成有外侧加强腔;补强板,所述补强板连接于所述A柱加强板且位于所述内侧加强腔或所述外侧加强腔内,所述补强板与所述A柱加强板之间形成有吸能腔。本实用新型的A柱结构,通过设置补强板可提升A柱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且内部形成有多腔体结构,可提升碰撞时传力通道的稳定性,保护车辆结构安全,且减少乘员舱的变形,提升乘员的安全。

    电池包传力结构及汽车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554031U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21690633.6

    申请日:2022-06-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传力结构及汽车,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传力结构设置在与车身集成为一体的电池包壳体上,电池包传力机构包括连接在电池包壳体顶部的前横梁、座椅安装横梁和加强梁;前横梁布置在电池包壳体的前端,座椅安装横梁布置在电池包壳体的中部,加强梁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且加强梁的前端与前横梁相连,加强梁的后端与座椅安装横梁相连。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传力结构,能够提高电池包壳体的结构强度,使得该电池包壳体具有较好的力传递及分散效果,以可阻止前横梁结构变形,形成对电池包较好的防护效果,而提升电池包碰撞安全性。

    一种车身前部防撞机构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15622261U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21862785.5

    申请日:2021-08-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车身前部防撞机构及汽车。车身前部防撞机构包括前防撞梁、纵梁及传力结构。传力结构位于纵梁的车身外侧,传力结构具有与前防撞梁相连以增强前防撞梁侧部刚性的连接端以及相较连接端临近纵梁的碰撞传力端,碰撞传力端与纵梁之间具有间隔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前部防撞机构,通过在前防撞梁上设置传力结构,使车辆在高速偏置碰撞时传力结构与纵梁形成碰撞传力通道,纵梁吸收碰撞吸能,以保护乘员舱,同时传力结构和前防撞梁侧部为车辆提供一个Y向的支撑力,有利于车辆滑出刚性壁障;同时传力结构的碰撞传力端与纵梁之间具有间隔空间,使车辆在低速碰撞时,传力结构与纵梁不发碰撞,保证维修经济性。

    用于车辆的车身总成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22793660U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21886630.9

    申请日:2024-08-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总成和车辆,车身总成包括门槛梁、加强件和座椅横梁,门槛梁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加强件设置于门槛梁的端部,且加强件的外侧面与门槛梁连接;座椅横梁设置于加强件的内侧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其中加强件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构造为在长度和高度方向延伸且彼此相交的多个,且第一加强筋在加强件的内侧面围成多个安装区,加强件上形成有与门槛梁配合连接的安装孔,安装孔设置于安装区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总成,通过将安装孔设置于安装区内,保证了第一加强筋的连贯性,加强件能够更加有效地传导和分散冲击力,碰撞能量能够被有效地分散和吸收,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

    车身组件和车辆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842702U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22848130.8

    申请日:2023-10-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身组件和车辆,所述车身组件包括:纵梁;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纵梁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连接组件上形成有受力端面;轮罩边梁,所述轮罩边梁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的上端;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与所述纵梁的前端连接,所述防撞梁的端部设置有诱导块,所述诱导块与所述受力端面的至少部分正对设置,所述诱导块适于朝向所述受力端面移动以将碰撞力传递至所述受力端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身组件,该车身组件通过设置连接组件,能够更有效地将碰撞力分散至纵梁和轮罩边梁上,增加正碰传力通道的稳定性,保护车辆结构安全。

    电池包侧边框、电池包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7881709U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22183314.2

    申请日:2022-08-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侧边框、电池包及车辆,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包括框体,框体具有空腔,空腔在框体的长度方向贯通,框体内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平行于框体的外侧板,分隔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框体的顶板和底板,分隔板将空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外侧板与分隔板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将第一腔体分隔为多个第一子腔体;分隔板与框体的内侧板之间第设有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将第二腔体分隔为多个第二子腔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包,在整车的64SORB碰撞时,能够提升来自轮胎及壁障的侧向冲击载荷,更好的抵抗变形;在侧柱碰工况,电池包侧边框的多个加强板能够增加侧柱碰边框吸能量,更好的保护电池模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