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遥控刹车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4085384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298427.4

    申请日:2014-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遥控刹车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该汽车遥控刹车系统包括:动力气源;驱动气缸,驱动气缸包括气缸本体和活塞,活塞设置在气缸本体内且将气缸本体隔离成第一气缸腔和第二气缸腔,活塞的一侧设置有活塞杆;制动油缸,制动油缸具有油缸杆,油缸杆由活塞杆驱动;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信号发射器用于向信号接收器发射制动信号;控制器,控制器与信号接收器相连且用于控制动力气源向第一气缸腔或第二气缸腔供气。本发明的汽车遥控刹车系统可以通过遥控进行制动,操作方便,且通过动力气源和驱动气缸作用迅速,刹车快捷高效,驾驶员不易疲劳,同时能有效防止突发情况下误把油门踏板当作刹车踏板的现象。

    车辆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21641A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710751903.7

    申请日:2017-08-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车辆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包括:抑制系统,用于获取车辆的车辆状态信息、乘员信息以及行车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车辆状态信息、所述乘员信息及所述行车环境信息确定车辆处于各种状态时的不能被点爆的抑制气囊和需要被点爆的非抑制气囊,并对所述抑制气囊进行抑制;以及点爆系统,用于获取车辆的碰撞信息,并根据所述碰撞信息,对所述非抑制气囊进行点爆控制。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气囊误爆、二次伤害等问题,能够全方位地保证乘员安全。

    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21479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0346448.3

    申请日:2022-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机舱及汽车,本发明的汽车前机舱包括一体压铸成型的前机舱本体,前机舱本体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侧部部分,以及连接在两侧侧部部分的后端之间的连接部分;两侧的侧部部分均至少成型有用于构成机舱纵梁的机舱纵梁部,用于构成前减振塔的减振塔部,以及用于构成轮罩边梁的轮罩边梁部,且机舱纵梁部和/或轮罩边梁部的后部设有引导部,引导部用于引导来自汽车前方的碰撞力向后方传递。本发明的汽车前机舱,通过设置一体压铸成型的前机舱本体,可减少零件数量,利于成型,同时也利于减少加工工作量和总装量;另外,引导部能够引导汽车前方的碰撞力向后方传递,从而可引导碰撞力向后方的A柱和门槛梁位置传递。

    车辆的安全系统控制器、控制方法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1231881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811448906.4

    申请日:2018-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安全系统控制器、控制方法及车辆。其中,车辆的安全系统控制器,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车辆状态;执行模块,用于执行保护策略;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服务器发送的保护策略更新数据;控制单元,预存有对应于多个碰撞试验的碰撞保护策略数据包,用于根据保护策略更新数据对碰撞保护策略数据包进行更新,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从碰撞保护策略数据包中查询碰撞发生时的车辆状态对应的保护策略,并控制执行模块执行该保护策略。本发明的车辆的安全系统控制器能够根据实际的交通事故的分析情况对安全保护策略进行更新,从而使车辆的安全系统能够越用越安全,越用越智能。针对不同交通事故均能够起到好的保护。

    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1479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346448.3

    申请日:2022-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机舱及汽车,本发明的汽车前机舱包括一体压铸成型的前机舱本体,前机舱本体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侧部部分,以及连接在两侧侧部部分的后端之间的连接部分;两侧的侧部部分均至少成型有用于构成机舱纵梁的机舱纵梁部,用于构成前减振塔的减振塔部,以及用于构成轮罩边梁的轮罩边梁部,且机舱纵梁部和/或轮罩边梁部的后部设有引导部,引导部用于引导来自汽车前方的碰撞力向后方传递。本发明的汽车前机舱,通过设置一体压铸成型的前机舱本体,可减少零件数量,利于成型,同时也利于减少加工工作量和总装量;另外,引导部能够引导汽车前方的碰撞力向后方传递,从而可引导碰撞力向后方的A柱和门槛梁位置传递。

    行人头部模型回收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28187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210421163.8

    申请日:2012-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人头部模型回收装置,涉及汽车与行人碰撞试验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由试验人员拉拽绳索进行行人头部模型的回收,试验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发射架固定块,绳索,绳索一端与行人头部模型固定连接,该装置还包括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与绳索另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在行人头部模型与测试区域碰撞后拉拽绳索将行人头部模型回收。

    行人头部模型回收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28187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21163.8

    申请日:2012-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人头部模型回收装置,涉及汽车与行人碰撞试验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由试验人员拉拽绳索进行行人头部模型的回收,试验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发射架固定块,绳索,绳索一端与行人头部模型固定连接,该装置还包括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与绳索另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在行人头部模型与测试区域碰撞后拉拽绳索将行人头部模型回收。

    导流罩及具有其的车辆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594641U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22368341.1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流罩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导流罩设置在冷却系统与进气格栅之间,所述导流罩包括:上导流板、侧导流板以及下导流板,所述侧导流板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上导流板的左右两端,并与所述上导流板相连;所述下导流板与所述上导流板相对设置,且所述侧导流板的下端与所述下导流板的左右两端相连,所述上导流板、所述下导流板和所述侧导流板围设出导流腔以引导气流至所述冷却系统;其中,所述上导流板和/或所述下导流板上设置有溃缩结构,且所述溃缩结构适于引导所述上导流板和/或下导流板溃缩形变。所述导流罩可以增大应用于冷却系统的气流流量及流速,优化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并具有行人保护功能。

    汽车前机舱结构及汽车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649533U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21690754.0

    申请日:2022-06-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机舱结构及汽车,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机舱结构包括一体压铸成型的前机舱主体,所述前机舱主体具有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侧部部分,以及连接在两侧所述侧部部分后端之间的连接部分;两侧所述侧部部分均成型有机舱纵梁后段,且两侧所述机舱纵梁后段的前端均依次连接有机舱纵梁前段、前防撞梁安装座和前防撞梁吸能盒;所述机舱纵梁前段采用挤压铝型材,且各侧所述机舱纵梁后段和所述机舱纵梁前段连接组成对应侧的前机舱纵梁。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机舱结构,能够提升正碰下的安全性,而有利于提升整车品质。

    用于车辆的安全带组件、座椅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5621861U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20366164.1

    申请日:2021-02-0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带组件、座椅和车辆,所述的安全带组件,包括:体征检测机构,所述体征检测机构适于检测座位上的乘员的体征;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体征检测机构通讯连接以接收所述体征检测机构发出的乘员体征信息并根据乘员体征信息计算与乘员匹配的限力等级;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并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向限力杆施加与所述限力等级匹配的预紧力。本申请的安全带组件,通过体征检测机构确定乘员的体型特征,控制单元和执行机构对限力杆自动调整,实现自适应主动限力的安全带技术,可为各类体型特征的乘员提供最佳的保护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