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高空作业平台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0425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12311.5

    申请日:2024-12-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空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高空作业平台及控制方法,包括:四个微型涡轮发动机、两根滑轨单元、两个类液压杆结构以及多功能机器人;四个微型涡轮发动机分别设置在两根滑轨单元的两端;两个类液压杆结构分别连接两根滑轨单元的两端,使得两根滑轨单元平行;多功能机器人设置在滑轨单元上,且多功能机器人能在滑轨单元上运动;本发明通过滑轨和类液压杆结构,平台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高空物体,提高了作业的灵活性。

    基于自建生态的风机叶片维护机器人远程监测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63613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723455.X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一种基于自建生态的风机叶片维护机器人远程监测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维护机器人采集风机叶片图像,并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采用改进的ORB算法提取风机叶片图像特征;构建数据结构并进行高效遍历搜索,快速查找与原始地图相似数据点及新增数据点,完成实时地图更新;将环境信息以及更新后的地图同步到终端设备;终端根据环境信息以及更新后的地图对风机叶片进行危险预警以及风险评估;根据危险预警结果以及风险评估结果生成控制指令,控制风机叶片维护机器人工作;本发明通过改进ORB算法及FLANN完成实时地图更新,结合多传感器自建虚拟生态环境,依托终端应用程序远程监测风机叶片的实时状态,提高风机叶片维护效率及操作安全性。

    一种无人车拟人驾驶风险的评估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56202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33414.X

    申请日:2023-0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车拟人驾驶风险的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使用主动或被动传感器实现环境感知,采集无人车的驾驶场景周围环境信息;根据人类驾驶经验对无人车的道路环境障碍物进行风险评估,生成驾驶场景代价图;根据无人车拟人驾驶的基本原则,利用高斯函数建立风险场模型;将无人车的风险场与驾驶场景代价图相乘,评估得到量化后的驾驶风险。本发明通过建立一种无人车拟人驾驶风险的评估方法及系统,能够基于人类驾驶经验,计算出动态变化的驾驶风险,应用于无人车,可产生拟人驾驶行为,使无人车更好地融入人类驾驶生态,消除人类驾驶员对无人车的不信任。

    一种基于曲率的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信号分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6548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20159.8

    申请日:2023-04-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曲率的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信号分割方法,包括:利用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按照预设的采样时间采集日盲紫外光辐射生成采样信号;通过分数阶微积分数字滤波器对采样信号进行降噪处理生成滤波信号;利用离散点拟合圆的方法计算滤波信号的曲率估计值,并利用指数函数对曲率估计值进行数值优化得到滤波信号的曲率向量;依据曲率向量利用滑动平均滤波函数和二值法求取权重系数并对滤波信号进行加权,得到多个非零离散时域片段;针对非零离散时域片段,通过均值和宽度排除其中干扰段,得到候选分割点信号;根据候选分割点信号设置判定指标确定上下分段边界点对滤波信号进行分割和整流得到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信号。

    一种基于DRF模型与自适应预瞄的无人车类人驾驶换道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42436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36583.4

    申请日:2023-03-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DRF模型与自适应预瞄的无人车类人驾驶换道方法及系统,包括:车辆对周围环境感知,得到感知信息;获取驾驶员感知信息和驾驶员行为的不确定性,并构建驾驶员风险场模型;将感知信息输入到驾驶员风险场模型中,得到行车风险量化值;根据车辆的运动学和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建立自适应预瞄方法;构建类人换道决策模型,根据感知信息计算风险阈值,将计算出的行车风险量化值与感知风险阈值进行对比,对无人车进行换道决策;本发明通过建立风险场模型,结合自适应预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自动驾驶决策规划场景难以拓展,不同场景切换不平滑,拟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圆环结构件丝弧增材制造形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94067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110125443.3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圆环结构件丝弧增材制造形貌控制方法,属于丝弧増材与3D成形领域;针对圆环结构件的成形,提出逐层错位的成形的方式,并采取分阶段划分控制起始端恒流提速、尾端恒速降流的分级衰减电弧控制方法:从第一层到第五层的过渡成形中,采用逐层降低10%左右能量密度的方法降低层间热累积效应,第六层后的稳定成形过程中,在起始端速度比稳定阶段高60%左右,尾端能量衰减30%左右。本发明提出一种圆环结构件丝弧增材制造成形控制的新思路,降低了启弧次数,极大的降低了逐层沉积过程中热累积引起的金属熔体沉积高度不稳定,有效解决了圆环结构件成形时Z轴运动点上金属瘤堆积与路径规划的控制等难题。

    一种用于油井动液面测量的低频窄带声波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65195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566000.8

    申请日:2021-05-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井动液面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油井动液面测量的低频窄带声波发生装置,该装置包括:油套管接头、磁流变弹性体圆形薄膜、下固定板、交流电磁铁、上固定板、外壳以及端盖;所述油套管接头包括中空的圆柱和圆台结构,中空的圆柱设置在圆台结构的顶部,圆台结构的底部设置由梯形槽;磁流变弹性体圆形薄膜设置在油套管接头的梯形槽内;所述外壳为中空圆柱体结构,将交流电磁铁设置在外壳内部,并采用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固定;将油管套管接头的顶部与外壳的底部连接,用端盖将外壳的顶部封闭,构成低频窄带声波发生装置;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紧凑,适应多种油管口径,且密封性强,核心元件防腐蚀的同时兼顾导磁性能。

    基于低频窄带噪声激振和多传感器融合的油井动液面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8870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273862.1

    申请日:2021-03-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井动液面深度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低频窄带噪声激振和多传感器融合的油井动液面测量方法,包括通过扬声器发出低频窄带噪声对油套环空气柱进行激振,由声传感器组采集多组声波信号进行功率谱估计,结合谱减法滤除低频干扰,截取低频数据段的信号进行分段处理,计算出每段信号的谐波特征值,确定出各传感器信号的共振谐波频段范围;计算出确定频段的重合度和频谱相干性,通过计算共振谐波的波动次数,实现油井动液面深度的测量;本发明采用低频窄带噪声进行激振,能够进一步增强气柱共振强度,降低测量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结合信号的谐波特征实现共振谐波分布频段的自动选取,有效提高了动液面测量的效率。

    一种基于多相磁电感应的精密微电机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57901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384711.5

    申请日:2020-12-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相磁电感应的精密微电机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端盖、感应电压采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所述感应电压采集装置与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导通,且感应电压采集装置与信号处理装置均设置在箱体的内部;所述端盖固定在箱体的顶部;本发明通过设置多角度的感应线圈,能一次完成多个角度的感应电压信号采集,采用非接触的多通道感应电压检测方法,可提高感应电压信号信噪比,且不会对精密微电机运行状态造成干扰,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一种协同式智能网联汽车驾驶意图识别共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6810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81770.3

    申请日:2024-0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协同式智能网联汽车驾驶意图识别共享方法及系统,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目标车辆进入初始状态,并采集协同驾驶数据;对协同驾驶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提取预处理后的数据特征,根据数据特征构建驾驶意图识别模型,得到目标车辆驾驶意图;智能网联汽车目标车辆进入共享状态,并将目标车辆驾驶意图共享至协同车辆;协同车辆根据目标车辆驾驶意图执行相应响应,并向目标车辆返回协同响应;智能网联汽车目标车辆接收响应进行决策,并执行相应驾驶行为,执行完毕后恢复初始状态;本发明通过对智能网联汽车驾驶意图实现共享,进一步实现智能协同,有利于安全驾驶,提高通行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