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43878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110220870.6
申请日:2011-07-27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装置(13、41、46)包括一体形成的冲击吸收部(21、47)、第一附连部(22)、第二附连部(23)、容易变形部(31)、以及初始峰值负荷抑制部(34、41),冲击吸收部包括沿轴向方向平滑延伸的内壁表面(21a)并构造成沿轴向方向压缩变形用于吸收冲击能,第一附连部封闭住冲击吸收部的更为靠近保险杠加强件(16)的开口端并且构造成附连于保险杠加强件,第二附连部从冲击吸收部的更为靠近侧向构件(11)的开口端延伸并且构造成附连于侧向构件,容易变形部设置于冲击吸收部并通过将板厚形成为在冲击吸收部沿轴向方向的局部范围内变薄而形成,初始峰值负荷抑制部设置于第一附连部并且设定成在轴向方向上远离保险杠加强件。
-
公开(公告)号:CN10909449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631687.7
申请日:2018-06-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险杠加强件及制造保险杠加强件的方法,保险杠加强件包括前壁、后壁和连接壁。前壁和后壁的在延伸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彼此平行。前壁的在延伸方向上的端部部分在从前壁的中间部分观察时朝向后壁弯折。连接壁的在延伸方向上的端部部分包括前部和后部,并且前部和后部中的每一者沿车辆宽度方向从内侧延伸至外侧。后部的前端部与后壁之间的距离在从后部的基端部朝向后部的末端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前部设置成沿着后部的前端部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2343878A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110220870.6
申请日:2011-07-27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装置(13、41、46)包括一体形成的冲击吸收部(21、47)、第一附连部(22)、第二附连部(23)、容易变形部(31)、以及初始峰值负荷抑制部(34、41),冲击吸收部包括沿轴向方向平滑延伸的内壁表面(21a)并构造成沿轴向方向压缩变形用于吸收冲击能,第一附连部封闭住冲击吸收部的更为靠近保险杠加强件(16)的开口端并且构造成附连于保险杠加强件,第二附连部从冲击吸收部的更为靠近侧向构件(11)的开口端延伸并且构造成附连于侧向构件,容易变形部设置于冲击吸收部并通过将板厚形成为在冲击吸收部沿轴向方向的局部范围内变薄而形成,初始峰值负荷抑制部设置于第一附连部并且设定成在轴向方向上远离保险杠加强件。
-
公开(公告)号:CN213619303U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22048031.8
申请日:2020-09-17
IPC: B60K1/04 , H01M50/249 , H01M50/244
Abstract: 一种电池壳体的安装结构及电动车辆,该电池壳体收纳电动车辆的电池,并具有:安装部,该安装部从所述电池壳体突出;以及被安装部,该被安装部与所述安装部以彼此固定的方式嵌合,在将所述电池壳体安装于所述电动车辆的车身时,该被安装部与所述车身连接。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形成电池壳体的安装结构,且该安装结构的设计自由度较高,生产管理方便,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7449829U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21191702.8
申请日:2017-09-15
IPC: B60R1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 B60R19/22 , B60R2019/18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险杠加强件(10),该保险杠加强件(10)具有前表面凸缘(11)、上表面腹板(12)、下表面腹板(13)、上唇缘(14)和下唇缘(15)。上表面腹板(12)的位于上唇缘(14)侧的端部(12B)比中央部(12M)更厚。当对前表面凸缘(11)施加碰撞载荷时,从前表面凸缘(11)的上端部附近沿正交于前表面凸缘(11)的方向延伸的上表面腹板(12)沿向外展开的方向变形,并且从上表面腹板(12)的延伸端部向下延伸的上唇缘(14)沿向内闭合的方向变形。因此,可以通过加厚上表面腹板(12)的位于上唇缘(14)侧的端部(12B)来抑制沿向内闭合的方向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207416458U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21106736.2
申请日:2017-08-31
IPC: B60D1/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D1/565 , B60R19/023 , B60R19/48 , B62D25/2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牵引钩附接结构(1),其包括:牵引钩(30);保险杠加强件(10),该保险杠加强件具有第一壁(12、13)以及第二壁(14)和第三壁(15),第一壁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第一壁的壁表面面向车厢,第二壁和第三壁分别从第一壁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向车厢侧延伸;以及螺母构件(20),该螺母构件将牵引钩紧固至保险杠加强件。第一壁、第二壁和第三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H121)、第二通孔(H14)和第三通孔(H15)。螺母构件固定至保险杠加强件,同时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并插入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中。牵引钩的梢部穿过通孔而插入保险杠加强件中并紧固至螺母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207631176U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721580149.7
申请日:2017-1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 B60R2019/1826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骨架部件(1),其具备:第一壁部(11),其形成为沿规定方向延伸的带板状;以及第二壁部(12)和第三壁部(13),它们形成为沿上述规定方向延伸的带板状,并且分别从上述第一壁部(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向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延伸。在第二壁部(12)以及第三壁部(13)的外侧面分别形成有沿上述规定方向延伸的凹槽部(G2、G3)。
-
公开(公告)号:CN207631172U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721344655.6
申请日:2017-10-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 B60R19/03 , B60R2021/00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保险杠加强件(1),包括:主体部(10),所述主体部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内部空间,并且车厢侧的侧面敞开,以便能够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纵梁(SMR、SML)从车厢侧插入所述内部空间;以及加强部(20),所述加强部为碳纤维强化树脂制,粘合在所述主体部(10)的车宽方向上的中间部、且是位于所述一对纵梁(SMR、SML)之间的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202923548U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090001267.8
申请日:2010-1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2 , B60R19/18 , B60R2019/18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保险杠装置。保险杠加强件具备前壁部、上侧壁部以及下侧壁部。前壁部构成保险杠加强件的前部。上侧壁部与前壁部的上端边缘连接,且构成保险杠加强件的后部中的上半部分。下侧壁部与前壁部的下端边缘连接,且构成保险杠加强件的后部中的下半部分。外侧加强筋通过使前壁部向后方凹陷而形成,且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上侧壁部具有构成其上部的上壁部。上侧加强筋通过使上壁部向下方凹陷而形成,沿所述宽度方向间断地配置,并且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下侧壁部具有构成其下部的下壁部。下侧加强筋通过使下侧壁部向上方凹陷而形成,沿所述宽度方向间断地配置,并且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207579811U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720844675.3
申请日:2017-07-12
IPC: B60R19/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24 , B60R19/023 , B60R19/04 , B60R19/18 , B60R2019/18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减少各部分的刚性的差异的被用于车辆的保险杠加强件。该保险杠加强件(1)包括:主体部(10),其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配置;和末端部(20),其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配置,被安装于上述主体部(1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并以与上述主体部(10)的端部重叠的状态与上述主体部(10)接合。上述主体部(1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刚性小于上述主体部(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