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549035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610773105.X

    申请日:2016-08-3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半导体装置中的反向恢复时的耐量。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该半导体装置具备:第一传导型的半导体基板;形成于半导体基板的正面的第二传导型的第一区域;位于半导体基板的正面而与第一区域邻接地形成并且比第一区域浓度高的第二传导型的第二区域;位于半导体基板的正面而与第二区域邻接地形成并且比第二区域浓度高的第二传导型的第三区域;覆盖第二区域的一部分以及第三区域的绝缘膜;以及与未被绝缘膜覆盖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连接的电极。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54820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110136870.8

    申请日:2011-0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333 H01L29/045 H01L29/06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其可以保证晶片的强度,可以提升器件性能。散热层从晶片的正面形成,到达散热层的锥形槽从背面通过利用碱性溶液的各向异性蚀刻形成,槽内散热层形成于槽的侧壁表面。反向阻断IGBT的分离层由散热层和槽内扩散层构成,可以通过形成槽内扩散层将散热层形成得较浅,可以大幅减少热扩散时间。另外,通过将形成槽内扩散层离子注入和形成集电极层的离子注入分开进行,可以针对接通电压和开关损耗间的折衷选择最佳值,同时确保反向阻断IGBT的反向阻断电压。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85285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380024686.1

    申请日:2013-07-09

    Inventor: 胁本博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反向阻断MOS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首先在FZ硅基板(101)的背面形成吸杂用多晶硅层(103)。接着,形成用于得到反向耐压的p+型分离层(106)。接着,在FZ硅基板(101)的正面(102b)上形成包含MOS栅结构的正面结构。接着,对FZ硅基板(101)的背面进行磨削而减小FZ硅基板(101)的厚度。在形成吸杂用多晶硅层(103)时,将吸杂用多晶硅层(103)的厚度设为:在形成包含MOS栅结构的正面结构的工序结束之前吸杂用多晶硅层不会因为单晶化而消失,还残留有吸杂用多晶硅层的厚度。由此,即使在分离扩散工序以后的热处理工序中,也能够充分地维持吸杂用多晶硅层(103)的吸杂功能,所述吸杂用多晶硅层(103)为了消除高温长时间的分离扩散处理所引起的晶格缺陷而形成。

    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88346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180072259.1

    申请日:2011-07-15

    Abstract: 在晶片(10)的第一主表面上形成反向阻断IGBT的前表面元件结构、耐受电压结构的前表面元件结构、以及隔离结构的p型隔离区。反向阻断IGBT的前表面元件结构和耐受电压结构的前表面元件结构形成于晶片(10)上的元件形成区(1)中。在元件形成区(1)的元件端部侧形成隔离结构的p型隔离区以围绕耐受电压结构。接着,在晶片(10)从晶片(10)的第二主表面厚度减少后,在晶片(10)的第二主表面中形成到达p型隔离区的沟槽(3)。在该过程中,沟槽(3)形成为使得沟槽(3)的纵向端部不到达晶片(10)的外周端部(2-1a、2-2a、2-1b和2-2b)。接着,在晶片(10)的第二主表面中形成p型集电极层,且还在沟槽(3)的侧壁中形成与p型集电极层和p型隔离区接触的p型层,且藉此完成反向阻断IGBT。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85285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380024686.1

    申请日:2013-07-09

    Inventor: 胁本博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反向阻断MOS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首先在FZ硅基板(101)的背面形成吸杂用多晶硅层(103)。接着,形成用于得到反向耐压的p+型分离层形成包含MOS栅结构的正面结构。接着,对FZ硅基板(101)的背面进行磨削而减小FZ硅基板(101)的厚度。在形成吸杂用多晶硅层(103)时,将吸杂用多晶硅层(103)的厚度设为:在形成包含MOS栅结构的正面结构的工序结束之前吸杂用多晶硅层不会因为单晶化而消失,还残留有吸杂用多晶硅层的厚度。由此,即使在分离扩散工序以后的热处理工序中,也能够充分地维持吸杂用多晶硅层(103)的吸杂功能,所述吸杂用多晶硅层(103)为了消除高温长时间的分离扩散处理所引起的晶格缺陷而形成。(106)。接着,在FZ硅基板(101)的正面(102b)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