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19511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711166387.8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568 , H01M1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热交换装置,其包括芯体、冷媒管路、设置在芯体的一侧的安装支架、设置在芯体的另一侧的冷却液进水管和冷却液出水管以及膨胀阀,芯体为由多个分层叠加而成的多层结构;在每相邻的两分层中,其中一个分层为冷却液层,另一个分层为冷媒层;冷却液层的一端与冷却液进水管相连通,冷却液层的另一端与冷却液出水管相连通;冷媒层的一端与膨胀阀上的冷媒进入通道相连通,冷媒层的另一端通过冷媒管路与膨胀阀上的冷媒出口通道相连通,冷媒进入通道用于与汽车空调的冷媒通道相连通;膨胀阀能够控制冷媒进入通道与冷媒通道的连通和关闭。本发明提供的液冷系统热交换装置,其能够使得电动汽车的液冷系统的冷却效果得到大大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301386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149542.X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68 , H01M10/635 , H01M10/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的加热冷却系统,包括:膨胀水壶、循环水泵、电池冷却器和加热器。所述膨胀水壶通过第一管路与循环水泵相连,所述循环水泵通过第二管路与电池冷却器相连,所述电池冷却器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加热器相连,所述加热器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膨胀水壶相连。所述电池冷却器用于对动力电池进行制冷;所述加热器用于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在所述循环水泵运转时,所述循环水泵驱动冷却液在所述电池冷却器和所述加热器上循环流动,以增加所述电池冷却器和所述加热器与动力电池的热交换效率。本发明能降低电动汽车成本,增加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207266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479620.8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及设备,所述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液体换热管路以及电加热装置,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液体换热管路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进液管、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出液管、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两端对应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连接的换热管;所述电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换热管热导接,以对所述换热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均温加热效果好,温差能有效控制,所述壳体对内部零部件密封,以保护内部零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3207266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79620.8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及设备,所述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液体换热管路以及电加热装置,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液体换热管路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进液管、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出液管、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两端对应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连接的换热管;所述电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换热管热导接,以对所述换热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均温加热效果好,温差能有效控制,所述壳体对内部零部件密封,以保护内部零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9301386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811149542.X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68 , H01M10/635 , H01M10/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的加热冷却系统,包括:膨胀水壶、循环水泵、电池冷却器和加热器。所述膨胀水壶通过第一管路与循环水泵相连,所述循环水泵通过第二管路与电池冷却器相连,所述电池冷却器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加热器相连,所述加热器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膨胀水壶相连。所述电池冷却器用于对动力电池进行制冷;所述加热器用于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在所述循环水泵运转时,所述循环水泵驱动冷却液在所述电池冷却器和所述加热器上循环流动,以增加所述电池冷却器和所述加热器与动力电池的热交换效率。本发明能降低电动汽车成本,增加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919511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11166387.8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568 , H01M1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热交换装置,其包括芯体、冷媒管路、设置在芯体的一侧的安装支架、设置在芯体的另一侧的冷却液进水管和冷却液出水管以及膨胀阀,芯体为由多个分层叠加而成的多层结构;在每相邻的两分层中,其中一个分层为冷却液层,另一个分层为冷媒层;冷却液层的一端与冷却液进水管相连通,冷却液层的另一端与冷却液出水管相连通;冷媒层的一端与膨胀阀上的冷媒进入通道相连通,冷媒层的另一端通过冷媒管路与膨胀阀上的冷媒出口通道相连通,冷媒进入通道用于与汽车空调的冷媒通道相连通;膨胀阀能够控制冷媒进入通道与冷媒通道的连通和关闭。本发明提供的液冷系统热交换装置,其能够使得电动汽车的液冷系统的冷却效果得到大大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206040910U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20969357.5
申请日:2016-08-2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57 , H01M10/656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电池液冷管总成及动力电池,包括:数条冷液进液管和相同数量的冷液出液管,其中,每个电池组区域包括一组冷液进液管和冷液出液管,每组冷液进液管和冷液出液管通过数个液冷板连接形成冷却回路,各冷液进液管的入口相连,各冷液出液管的出口相连;冷液由冷液进液管的入口流入冷液进液管,并从冷液进液管的出口流入液冷板,冷液通过液冷板流入冷液出液管,并从冷液出液管的出口流出动力电池。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液冷板中冷液的流速、流量不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6541908U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20268732.8
申请日:2017-03-17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3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总成,包括电池组、液冷板和加热膜,所述液冷板位于所述电池组的下方,所述加热膜位于所述液冷板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总成既能通过液冷板对电池组进行降温,也能通过加热膜对电池组进行加热,可以有效解决动力电池在低温下工作性能较差以及寿命较短的问题,保证电池组在合适的温度下高效率的工作,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总成采用加热膜在液冷板底部进行加热,还能提高液冷板的加热效率和加热速度,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总成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206471460U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20187027.5
申请日:2017-02-28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67 , B60L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电池液冷管装置,其包括:与动力电池相连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和布置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并经液冷管路连接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进水口之间具有经液冷管路连接的膨胀水壶;且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具有经液冷管路连接的水加热器,该新型装置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热交换器和水加热,保持动力电池的工作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207852852U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820314005.5
申请日:2018-03-07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42 , H01M10/48 , H01M10/613 , H01M10/6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膨胀水壶及电动汽车,其中该膨胀水壶包括壳体、压力阀和液位检测装置;其中,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壳体中设置有安装结构;压力阀设置在壳体的上方;液位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和浮子,检测部与安装结构配合,浮子上设置有磁环,浮子与安装结构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膨胀水壶及电动汽车,通过输入冷却液实现了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提升了动力电池的性能,通过设置液位检测装置,实现了对冷却液的监控及泄漏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