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2421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004380.6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电机供电电源监测装置、方法及系统,涉及电能监测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核主泵高压电机供电电源的电能质量进行实时全面监测的问题。本发明根据采样获得供电系统瞬时相电压,通过算法处理得到相电压峰值、相电压有效值、相电压频率、共模电压有效值、基波电压峰值,基波电压有效值、相电压畸变率以及三相电压不平衡度;根据检测的相电流得到相电流峰值、相电流有效值、相电流频率、共模电流有效值、基波电流有效值、相电流畸变率和电流不平衡度。本发明能够快速的对高压电机供电电源电能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当电能质量超标时自动报警,并对故障点进行记录,具有超长时间数据存储,便于故障数据复查及问题溯源。
-
公开(公告)号:CN11896546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15438.7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G06F30/10 , G06F30/20 , G01R31/385 , G01R31/367 , G06F119/02 , G06F119/08 , G06F119/06 , G06F119/12 , G06F11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等效热源的电弧‑电池耦合仿真方法,涉及电池领域。本发明对电池施加持续的电弧作用,直到电池发生热失控,获取整个电弧实验阶段的电弧电压、电弧电流和电池温度值;根据电弧电压和电弧电流得到电弧作用的等效半径r和等效功率Parc_bat;进行电池绝热热失控实验,记录电池在各时刻的温度和各时刻的电压,搭建电池的几何模型,在电池的极柱处添加电弧的等效热源,在电池极柱处中心添加半径为r的圆形平面,将电弧的等效作用功率施加在所述圆形平面上,施加作用功率时间为实际的电弧作用时间;开展基于热源等效的电弧‑电池耦合仿真,获得电池温度,将仿真得到的电池温度与实际温度进行标定,最终获得电弧‑电池的热失控模型。本发明实现了电弧诱发热失控的的耦合模型的建立。
-
公开(公告)号:CN115621054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406384.8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路容值可变的电容器装置的工作方法,涉及可变电容器装置领域。本发明的接入点X、接入点Y和第二电容器单元构成回路,电容器CB1至电容器CB(n‑1)两端分别通电容器CA1至CAn连接接入点X,电容器CAi与接入点X之间设有接触器S1r;接入点Y、接入点Z和第三电容器单元构成回路,电容器CC1至电容器CC(n‑1)两端分别通电容器CD1至CDn与接入点Z建立连接,电容器CDl与相应电容器CCk之间分别设有接触器S2s;电容器CB1至电容器CB(n‑1)两端分别通过接触器S3t分别连接电容器CC1至电容器CC(n‑1)两端。本发明通过调节接触器组合得到所需的电容值,工作过程更为简单、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15051342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809057.0
申请日:2022-07-1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壁挂式光伏的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属于新能源利用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伏产生的电能位于电源侧会有较大的传输损耗,并且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的若干并联的光伏发电单元包括光伏板、谐振变换器和滤波电路;储能单元,包括电动汽车换电站和若干并接的直流充电桩;直流母线,用以实现光伏发电单元和储能单元之间的电能传输。降低了传统光伏发电必须经过并网后在使用的线路传输损耗,降低电网、光伏发电系统分离使用时的器件成本和人力资源投入。
-
公开(公告)号:CN114583815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04934.4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2J7/35 , H02J3/38 , H02M3/335 , H02M1/32 , H02P27/08 , B60L53/22 , B60L53/31 , B60L53/51 , B60L53/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动汽车车载充电与驱动电机的集成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和驱动装置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结合较少,工作模式单一,使功率密度低。本发明包括开关单元、输入单元、电机单元、能量转换单元和电池单元,工作方法包括充电模式、驱动模式、电能反馈模式、制动能量回馈模式和容错模式;本发明有效提高了集成系统的功率密度,电动汽车的不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40082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165498.1
申请日:2022-02-19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2K7/14 , H02K41/035 , H02P7/02 , H02P7/29 , B25H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自由度磁动式平台及其控制方法,涉及二自由度平台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的二自由度平台在移动过程中需要克服较多阻力,能量损耗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第一基座上的第一电磁元件阵列与第一动滑台上的第一永磁阵列,形成第一磁动力,第一磁动力使第一动滑台与第一基座沿第一滑轨相对运动;第二基座上的第二电磁元件阵列与第二动滑台上的第二永磁阵列,形成第二磁动力,第二磁动力使第二动滑台与第二基座沿第一滑轨相对运动;通过磁场应力实现平台二自由度移动,降低了平台移动产生的摩擦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3972720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268189.9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2J7/00 , H02J7/02 , H02J7/14 , H02J7/35 , H02J1/10 , H02M1/42 , H02M3/335 , H02M7/797 , B60L53/20 , B60L53/22 , H02S10/12 , H02S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输入式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属于电动汽车充电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的车载充电机电路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集成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交流/直流变换装置和若干并接的终端充电储能装置,所述终端充电储能装置包括车载充电机,所述车载充电机包括谐振功率变换器,电网接入交流/直流变换装置,所述交流/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端经直流母线分别连接所述终端充电储能装置的谐振功率变换器的直流输入端口;本发明简化了车载充电机的结构,降低了单机成本,并且功率密度也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037161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330523.2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2P21/00 , H02P21/18 , H02P21/24 , H02P25/022 , H02P6/3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超扭曲滑模算法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法,属于电机控制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法存在稳定性差、精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odel referenceadaptive system,MRAS)建立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辨识系统的参考模型与可调模型,构建基于MRAS法的PMSM位置识别系统。在MRAS的基础上加入了反馈校正环节,提高参考模型输出和可调模型输出之间误差的收敛速度。同时,在MRAS中引入超扭曲滑模算法来代替其中的PI自适应机构,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本发明可以提高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和鲁棒性;当电机参数发生摄动时,对转速估计的准确性影响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0917774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092709.3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60L50/15
Abstract: 增程式电动客车三能源动力系统及能量管理方法。目前电动客车的技术瓶颈在于动力电池,电动车大多使用锂电池,一辆电池成本和同级别的传统客车成本差不多,电量不能满足要求,续航里程短。本发明组成包括:增程器(1)、太阳能光伏系统(6),增程器包括发动机(3),发动机通过连接轴与发电机(2)连接,发电机通过导线与发电机控制器(10)连接,发电机控制器分别与整车控制器(13)、电机控制器(12)、动力电池(9)、超级电容系统(5)连接,动力电池分别与太阳能光伏系统中的光伏控制器(8)、整车控制器、超级电容系统连接,光伏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太阳能板(7)、整车控制器连接。本发明用于增程式电动客车三能源动力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9141916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909566.4
申请日:2018-08-1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G01M17/007
Abstract: 电动汽车辅助动力单元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辅助动力单元是里程延长式电动汽车的核心,线下试验方法的合理性愈加重要,检验辅助动力单元输出功率、效率及长时间带负载运行能力十分必要。本发明组成包括:辅助动力单元,辅助动力单元包括发动机(1),发动机分别与启动/发电机(2)连接、发动机控制器(20)连接,启动/发电机通过交流动力电缆(3)与智能控制器(4)、交直流电阻负载(17)、交直流功率分析仪(18)连接,智能控制器通过直流动力电缆(5)与负载选择控制器(6)、交直流功率分析仪连接,负载选择控制器分别通过导线与并网逆变电源(7)、动力电池组(16)、交直流电阻负载连接。本发明用于电动汽车辅助动力单元试验装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