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在线放电检测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5979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21578.3

    申请日:2025-01-07

    Inventor: 马全军 赵浩存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在线放电检测装置,包括箱体,箱体顶部平面安装有把手机构,箱体顶部斜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池输入插孔框,电池输入插孔框的一侧安装有触摸屏通讯插孔框,触摸屏通讯插孔框的一侧安装有接口框,位于接口框一侧的箱体顶部斜面上开设有干接电插孔,箱体顶部斜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多组操作按键,触摸屏通讯插孔框的内壁插接有导线,导线的末端安装有触摸显示屏;通过安装蓄电池在线放电检测装置,运维人员可直接操作直流屏的主负荷开关及放电监控器即可完成蓄电池核对性充放电试验,完全不用动线及蓄电池,大大减少运维人工成本及工作量,提高了工作量及核对性试验的安全性。

    冷却装置
    3.
    发明公开
    冷却装置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5978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438651.7

    申请日:2025-04-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池热失控冷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用于对电池的热失控前锋面进行冷却,该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系统、送样机构和触发机构,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箱和储液罐,冷却箱内设置有冷却腔,储液罐用于向冷却腔内输送冷却液;送样机构用于将电池送至冷却腔内;送样机构还用于将冷却后的电池从冷却腔内抽出;触发机构用于触发处于冷却腔内的电池发生热失控。本申请的冷却装置能够触发电池发生热失控,并能够将电池内部热失控前锋面冷却下来,有效抑制电池内部热失控蔓延,获取电池热失控前锋面,为电池热失控反应的解析提供关键信息,为抑制热失控反应提供理论依据,为开发更有效的热失控抑制策略奠定基础。

    一种基于老化测试的芯片测试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95974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438654.0

    申请日:2025-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老化测试的芯片测试设备,涉及芯片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两个变温室,两个所述变温室之间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恒温室,所述变温室的内部均设置有放置盘,两个所述放置盘由上至下交错设置,所述放置盘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电路板槽,所述电路板槽用于放置装载有待测芯片的电路板,所述变温室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变温气体罐。本发明通过设置交换组件,使得两组电路板、芯片分别受到降温和加热处理,交换组件带动两个放置盘进入另一侧的变温室中进行第二轮温度测试,使芯片在高低温之间快速切换,测试芯片在极端温度、高压状态或潮湿环境下的工作状态,并使芯片在极端温度变化中快速老化,实现批量化老化测试。

    一种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电路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3658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59611.9

    申请日:2025-02-13

    Inventor: 贾欣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电路,涉及电流检测领域,该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电路包括:放电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开关柜局部放电产生的地电波,通过第一电容转化为平稳电压,获得检测信号,输出给隔离反馈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地电波检测开关柜是否存在局部放电,开关柜处于带电状态即可检测,限制较小;将难以判定的地电波通过放电检测模块(第一电容)变为平稳的电压信号,通过放电数字指示模块、放电大小指示模块即可判断开关柜局部放电的放电等级;设置的泄压控制模块和延时驱动模块配合确保能够及时给放电检测模块泄压,避免损坏电路,同时可以通过发光管发光与否检测相关的模块是否故障。

    一种环网箱外置式故障指示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93652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36420.3

    申请日:2025-0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网箱外置式故障指示器结构,涉及配电故障监测技术领域,包括门板、主体及锁紧单元,主体与门板插接配合,主体上操作面板端的左右两边缘处分别背向伸出有限位板,两侧限位板处分别设有锁紧单元,锁紧单元包括:压紧条,压紧条与对应的限位板抵触配合;第一插条,第一插条设于限位板的上端,第一插条与门板插接配合,第一插条插入门板内侧;第二插条,第二插条设于限位板的下端且位于主体的下方,第二插条与门板插接配合,第二插条插入门板内侧;第一锁紧组件,第一锁紧组件安装在门板内侧且可对第一插条进行锁紧;第二锁紧组件,第二锁紧组件安装在门板内侧且可对第二插条进行锁紧。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