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7369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451083.1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边缘云桌面资源自动弹性分配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云桌面管理软件实施监测各业务系统云桌面的CPU、内存等资源使用情况,根据资源的负载情况并建立阈值基线,当云桌面资源消耗超出阀值基线的时候,云桌面资源实现自动弹性分配,当云桌面资源低于消耗且低于阈值基线时,释放冗余的云桌面资源供其他业务系统使用,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云桌面因计算资源分配不合理而造成的设备卡顿和严重超配问题。本发明可持续地动态平衡资源,在保障各云桌面的性能满足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最大化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大大提升边缘云桌面的资源利用率,推动站段向轻量化发展,减少前期投资和后期运维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67582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451137.4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L67/1023 , H04L67/1029 , H04L6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闸调度方法、设备、系统及轨道交通弱电系统,网闸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测到网闸上线时,基于该网闸的性能初步确定该网闸的权重;基于网闸的权值配置用于对多网闸进行负载均衡调度的加权轮询算法;当接收到网闸访问请求后,根据配置的加权轮询算法分配对应的网闸;在为该网闸建立访问连接前,对该网闸进行状态检测,判断该网闸是否满足要求,若该网闸满足要求,则为该网闸建立访问链接,并维持该网闸的权重不变,若该网闸不满足要求,则切换至其他网闸进行状态检测,且调整该网闸的权重为0。本发明可以有效地避免网闸处理任务“不平衡”现象的发生,不会由于某台网闸故障或瓶颈,造成应用系统的局部访问中断。
-
公开(公告)号:CN11765726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83952.3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网融合线路接轨站联锁系统设备及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该系统设备包括若干功能模块,第一功能模块配置为支持CTCS和CBTC两种制式列车移动授权所需信息流转,第二功能模块配置为管辖CBTC制式区间时具备对区间进路控制能力,第三功能模块配置为具备管辖CTCS制式时的适配功能,第四功能模块配置为实现保护区段的防护、保护区段的自动设置。本发明的联锁系统设备充分适配了装备有CBTC制式和CTCS制式车载设备的不同列车进入某车站进行接发车作业的运营,及不同信号制式下信号各子系统信息交互的需求,同时还满足多层次路网接轨站站场规模占地小型化、公交化、自动化等建设运营要求,可适应多制式接轨站车站对联锁的功能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56593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44068.1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应答器位置信息的列车占用区域判定系统,本发明能够使得在车载运行控制子系统故障时,车载运行控制子系统仍能将从应答器处获得的绝对位置信息发送给列车调度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从而为列车调度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自动处理故障提供了可行性依据,又或为调度员人工处理故障提供了关键信息。相比既有方案,本发明能够及时地让调度系统和调度人员获知故障列车当前的位置信息,从而便于组织有效的故障处理和运营恢复工作。本发明可以减少故障情况下的运营恢复时间,提高了基于车车通信技术领域或列车自主运行技术领域列控系统的可用性,提升了线路的运营服务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735476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62223.3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上海申铁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俐 , 辛怡 , 胡光祥 , 刘立海 , 傅丹 , 张伟 , 石先明 , 王雪 , 金立坪 , 王伟力 , 陈龙 , 符萌 , 代赛 , 姚欣楠 , 沈俊毅 , 周松 , 栗敏 , 沈怡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信车载台同步换端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增加通信车载台与信号车载ATO设备的通信接口,在信号车载ATO设备实现自动折返的同时实现通信车载台同步换端的方法。本发明可以实现通信车载台的同步自动换端以完成换端过程中设备需要上电、自检、车次号注册、机车功能号注册等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地便利了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985871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666029.2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单线铁路区间的列车超速自动防护的方法,包括:列车进入单线铁路区间无轨道电路信息区域后,接收应答器组提供顶棚速度监控转入指令,列车进入顶棚速度监控模式,按第一预设规则对列车进行控制,防止列车超速;列车进入车站进站外方轨道电路区段时,在接近轨道电路区段接收到轨道电路信息,同时接收无源应答器组提供的目标距离曲线监控转入指令,列车由顶棚监控模式进入目标距离曲线监控模式,按第二预设规则对列车进行控制,防止列车超速和冒进禁止信号。本发明通过分区域顶棚速度监控和目标距离曲线监控实现了单线铁路区间的列车超速自动防护,区间无需贯通设置轨道电路来提供行车许可信息,保障列车安全运行并可节省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681850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261718.5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珠海大横琴城市新中心发展有限公司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领域,尤其是一种隧道衬砌混凝土耐久性试验装置,针对现有的混凝土试件再检测时,没有保持再相对稳定的情况,导致装置两端的受力不平衡,只能向外拉伸,没有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挤压受力的检测,检测过程需要工人手动调整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混凝土试件,所述混凝土试件放置在工作台的顶部,所述混凝土试件的两端均固定嵌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预埋螺杆,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四个辅助夹板,可以用于预夹紧混凝土试件,同时还能帮助混凝土试件移动至中心位置,伺服电机通过两个齿条带动两个第二滑动块相互靠近,可以通过挤压的方式对混凝土试件的耐久性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47689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528293.X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铁路信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铁路列控系统地面电子单元冗余自动切换方法及系统:设置切换逻辑控制器,切换逻辑控制器包括主控芯片、电源模块、LEU前通道切换模块和LEU后通道切换模块;LEU前通道切换模块连接在列控中心与LEU之间,LEU后通道切换模块连接在LEU与有源应答器之间;主控芯片连接在LEU前通道切换模块和LEU后通道切换模块之间;电源模块与LEU前通道切换模块、LEU后通道切换模块和主控芯片相连接;周期性查询列控中心与LEU的通信情况,若在预设时间内未获取主用LEUi的状态包,判定主用LEUi故障;主用LEUi故障时,驱动LEUi‑QHJ失磁落下使LEUi‑QHJ前接点断开。本发明解决了LEU故障后,需维护人员人工倒换备用LEU,处理故障的操作时间较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4307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249362.3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线路节能的运行计划动态调整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S1)编制节能运行图;S2)将节能运行图加载到列车自动监控系统,列车根据节能运行图中的方案运行,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进行行车节能自适应调整以优化节能运行图;S3)根据优化后的节能运行图,动态调整列车运行计划。本发明尤其是解决了线路内不同供电分区再生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基于历史运行数据编制运行图和实际列车运行计划的动态调整,实现线路内列车运行牵引和制动的重合时段最大化,进而实现再生能量的最大化利用。本发明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轻轨等项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列车制动产生的再生能量,以达到线路内列车运行节能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6022201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00869.7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PIS通道作为冗余的列控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LTE车地无线传输系统和PIS车地无线传输系统,轨旁运控系统和车载运控系统通过LTE和PIS两个无线通道进行数据的实时交互,传输数据可采用先到先用得处理逻辑,也可以采用多路数据校核验证的处理方式。由于PIS系统的无线通信采用的技术特性和无线频点资源均与既有得LTE技术制式不同,因此降低整体系统的同频干扰概率;与此同时增加了车地无线通信通道的冗余度,提高了无线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了线路运营服务水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