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95823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0622071.X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1L2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标定方法、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磁浮设备,其中,所述标定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磁浮设备行驶线路的里程信息以及在所述行驶线路部署的至少一组定位组件;确定所述至少一组定位组件中每组定位组件对应的定位信息;标定所述定位信息与所述里程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用于在所述行驶线路上对所述磁浮设备进行里程定位。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至少一组定位组件中每组定位组件对应的定位信息与所述里程信息进行标定,得到第一对应关系,实现了对列车的里程进行精准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585815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96527.9
申请日:2022-11-26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9/50 , G06F9/455 , G06F17/11 , G06N3/04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智慧城轨的云计算平台资源管理系统,包括云平台目标系统和模型预测控制器;云平台目标系统为城轨业务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还将各个城轨业务划分成众多任务块,并给每个任务块分配虚拟机来执行该任务,云平台目标系统实时采集全局资源状态信息并将其输出到模型预测控制器,还接收并执行下一时刻的虚拟机资源分配策略,调整为各个任务块分配的虚拟机数量,虚拟机继续执行被分配到的任务;模型预测控制器用于实时接收全局资源状态信息并实时计算预测云上虚拟机任务的资源需求,得到下一时刻的虚拟机资源分配策略并将其输出至云平台目标系统。本发明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框架能实现城轨云业务资源按需分配、实时动态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0641522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942266.0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1L2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列车定位系统,包括设置于线路上的固定数据图像标志牌,还包括设置于磁浮列车上的超高速图像采集装置、图像分析装置、信号车载装置以及测速装置;固定数据图像标志牌用于显示该标志牌处的绝对里程信息经过编码形成的识别图形;测速装置用于采集列车的实时速度;超高速图像采集装置用于对固定数据图像标志牌进行图像采集;图像分析装置用于对采集图像中的识别图形进行解码分析出该标志牌处的绝对里程信息,分析采集时刻位置信息再对当前时刻位置补偿,向信号车载装置发送当前时刻列车的位置信息;信号车载装置用于矫正当前列车位置信息。本发明不会受到磁浮电磁辐射的干扰,安全性和可靠性高,容错率极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47725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44301.3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20 , G01M99/00 , G06Q10/063 , G06N5/01 , G06Q5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市轨道交通故障分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铁设施设备故障诊断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监测到故障信号时,根据分析模型和故障信号定位故障设备及对应的设备实例;检索设备实例是否存在关联性设备实例;若存在,则巡检关联性设备实例是否故障;若不存在或关联性设备实例未故障,则基于分析模型定位设备实例关联的故障表象;根据故障表象确定关联的对应的故障原因和解决措施;基于故障原因和解决措施执行故障检修操作。本发明根据地铁维修维护需要构建分析模型,通过分析模型进行故障及解决措施的快速检索和指导,辅助迅速发现故障隐患并及时处置,实现设备故障快速自动定位诊断和故障影响范围自动判定。
-
公开(公告)号:CN118107631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50897.4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低运能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包括工作站端、服务器端及连接工作站端和服务器端的以太网交换机,采用分层分布式体系架构,通过全线主干网将各现场级的设备信息汇集到控制中心,将信号自动监控系统(ATS)、环境与机电设备监控系统(BAS)、电力监控系统(PSCADA)、火灾报警系统(FAS)、视频监控系统(CCTV)、广播系统(PA)、乘客信息系统(PIS)等各子系统纳入统一的系统平台,提供统一的设备状态监视、控制和报警管理,实现以协同运营调度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系统。本发明的应用能解决运营人力较为紧张的低运能轨道交通项目的终端数量多、界面风格不统一、维护困难等问题,极大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56593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44138.3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应答器位置信息的列车占用区域判定方法,包括:当列车的车载ATP模块故障时,通过列车调度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基于应答器的位置信息,对当前故障列车占用行车资源区域范围进行判定。本发明有利于组织有效的故障处理和运营恢复工作,并且本发明填补了基于车车通信技术领域或列车自主运行技术领域的空白,可以减少故障情况下的运营恢复时间,提高了基于车车通信技术领域或列车自主运行技术领域列控系统的可用性,提升了线路的运营服务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633130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80803.6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用于全自动运行边界防护的有源应答器编码和控制的方法,包括:通过调度指挥系统远程对有源编码器的全自动运行模式进行封锁设置,当列车驶过并精确停车后,自动封锁全自动运行列车,实现单列车的人员登车安全防护,同时驾驶人员可通过模式转换利用其他运行模式驾驶列车进行一系列的运营操作,提高作业效率。实现轨旁对有人区‑无人区转换位置处的全自动运行列车灵活封锁和恢复,不影响场段库外咽喉区或停车列检库内其他列车的运行作业。实现有源应答器在全自动运行线路下模式封锁功能,提高有源应答器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643286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257842.6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L67/12 , H04L67/141 , H04L67/10 , H04L1/22 , H04L4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真空管道的云平台监控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属于真空管道磁浮领域,其通过云化架构下的系统保障业务平稳运行,在降低系统业务对服务器硬件资源的高度耦合,促使综合系统业务由传统的双机热备向集群分布式发展。本发明的基于真空管道的云平台监控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其采用服务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云安全和云计算管理技术构建易于管理、动态高效、灵活扩展、稳定可靠、按需使用的云计算模式的数据中心。满足业界通用虚拟化、弹性计算、高等级安全、跨地理位置分布、大规模性、一致性等要求,为后续系统各业务子系统智能联动、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应用提供基础平台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03293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907986.5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的综合监控系统,属于真空管道磁浮领域,其通过接口模组接入各检测子系统,采集各检测子系统对真空管道磁浮在运行时的各项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模组对各项数据进行分类和处理,再将其传输至显示模组内,以便作业人员进行观看,实现了对多个检测系统的综合监控作业。本发明的基于三维可视化的综合监控系统,其充分利用自动化、智能化、三维信息化技术,通过集成和互联试验平台中各个子系统及设备运行监测和控制数据,整合集成各子系统设备和运行数据信息,打破原先各个管理子系统间的信息孤岛,集成各个业务系统的信息碎片,聚合在一站式的3D场景展示平台上统一展示。
-
公开(公告)号:CN11633129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11793.8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列车车载信号兼容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多系统融合的全自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各列车车载设备分别单独作为一个网络节点纳入统一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单个列车车载设备的车辆控制系统设备及辅助控制设备均与对应的车载信号设备进行信息交换。通过构建覆盖全车的列车控制管理网络系统,取消大量的传统车载信号系统、车辆控制系统等内部独立网络,减少信号与车辆系统之间的接口,减少数据传输延迟,统一列车控制标准,增强了信号、车辆对列车运行控制交互性,从而提高列车性能、可靠性,提升全自动运行系统的运营服务水平,并降低了全自动运行列车车载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