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47639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14511.0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EMS一维激光雷达和数码相机测绘装置及方法,所述测绘装置包括一体设置的扫描视场实现装置和回波接收及处理装置;所述扫描视场实现装置,包括近红外激光器、发射光束准直镜组和一维MEMS振镜;所述回波接收及处理装置,包括接收镜安装筒以及安装在接收镜安装筒中的接收镜;本发明在接收镜中的近红外激光和可见光的光路设计中,通过陷波反射平面镜实现近红外激光和可见光的自动分离,从而可以使得在进行地物目标空间坐标信息测量和地物目标影像数据采集时,可以共用一套接收镜;换句话说,即通过陷波反射平面镜实现了一维激光雷达和数码相机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260131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1013004.5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巡检多源数据高效采集方法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无人机,以及通过挂接结构挂接在无人机上的巡线多源数据采集设备;所述巡线多源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控制与存储器,以及和控制与存储器电性连接的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集成传感器、激光雷达和位置姿态测量单元。本发明利用无人机挂接巡线多源数据采集设备对电塔的塔杆和导线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一次飞行,即可同步获取电塔的塔杆和导线的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以及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设备三维空间位置和姿态数据,而不用分别进行航飞采集,因此至少节约了三分之二的数据采集时间,同时飞行的安全风险也降低了三分之二。
-
公开(公告)号:CN112684817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493317.5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nventor: 田俊林
IPC: G05D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光电跟踪系统跟踪精度的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S01、确定电视跟踪器当量K;S02、确定电视跟踪器滞后时间τ;S03、将电视跟踪器获取的脱靶量像素值Δθn转换为脱靶量角度值dθn,n=1,2,…,其中n为正整数;S04、确定光电跟踪系统角度值θo,n平移个数N;其中T1为仪器数据采样间隔;S05、确定目标位置数据θi,n‑N,θi,n‑N=dθn+θo,n‑N;S06、根据目标位置数据控制光电跟踪系统对目标进行跟踪;确定电视跟踪器的当量K和电视跟踪器滞后时间τ,根据两个数据对脱靶量数据Δθn进行处理,得到的目标位置信息的精度大大提高,将目标位置信息作为光电跟踪系统的前馈,大大提高了光电跟踪系统的跟踪精度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867429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510801078.8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 中国久远高新技术装备公司
IPC: G05D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节点目标跟踪互引导装置与方法,它至少包括一个光电设备A和光电设备B,所述光电设备A通过定位装置A定位,所述光电设备B通过定位装置B定位,所述光电设备A和所述光电设备B通过数据通信总线连接,在所述光电设备A捕获目标的情况下,所述光电设备A通过所述数据通信总线对光电设备B进行目标的互引导;或在所述光电设备B捕获目标的情况下,所述光电设备B通过所述数据通信总线对光电设备A进行目标的互引导。本发明能够实现多光电设备节点对单目标的跟踪的互引导,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联合跟踪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867174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510801086.2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 中国久远高新技术装备公司
IPC: G05B1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远程操控的低空安防激光控制系统,包括指挥决策层和本地控制层;所述指挥决策层包括:指挥管理单元、操作面板和第一网络光端机;所述指挥管理单元连接所述操作面板,所述指挥管理单元通过以太网连接所述第一网络光端机;所述本地控制层包括:第二网络光端机和火力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网络光端机通过光纤与所述第二网络光端机连接,所述第二网络光端机通过以太网与所述火力控制单元连接。本发明实现了一种分离式的系统控制系统,采用光纤传输方式,在保证数据传输带宽的同时,将传输距离扩大至km量级,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控制系统不易灵活部署、远程控制范围较小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359095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277344.8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用的运动平台跟踪引导计算方法,属于光电跟踪技术领域,实时获取目标的地固坐标、运动平台的大地坐标,或实时获取目标相对于运动平台处地平坐标系的方位俯仰坐标,解算所述目标在所述运动平台处的地平坐标;实时获取所述运动平台的三轴姿态,标定观测系统坐标系相对运动平台坐标系的三轴安装姿态角,并基于所述目标在所述运动平台处的地平坐标解算所述目标在观测系统坐标系球坐标,得到跟踪引导数据,本发明采用坐标系变换的方法,建立了通用的运动平台跟踪引导计算方法,实现了对目标跟踪引导数据的实时解算,在运动平台光电观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57839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011427878.5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焦平面探测识别系统及探测识别方法,探测识别方法包括S01、通过红外相机搜索探测并获取目标的短波红外图像;S02、高重频激光器向红外图像成像到目标的区域发射激光脉冲;S03、单光子面阵相机接收目标反射的回波并对目标进行三维成像;S04、根据三维点阵几何模型获取目标的位置信息和姿态信息;探测识别系统包括红外相机、高重频激光器、单光子面阵相机以及处理组件;先通过红外相机探测并且进行短波红外成像,获取目标粗略位置,然后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根据目标回波形成三维成像,根据三维成像信息获得目标的精准位置信息和姿态信息,即使在受地面杂波的影响、夜晚以及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的情况下,也能够精准的探测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2578398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427878.5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焦平面探测识别系统及探测识别方法,探测识别方法包括S01、通过红外相机搜索探测并获取目标的短波红外图像;S02、高重频激光器向红外图像成像到目标的区域发射激光脉冲;S03、单光子面阵相机接收目标反射的回波并对目标进行三维成像;S04、根据三维点阵几何模型获取目标的位置信息和姿态信息;探测识别系统包括红外相机、高重频激光器、单光子面阵相机以及处理组件;先通过红外相机探测并且进行短波红外成像,获取目标粗略位置,然后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根据目标回波形成三维成像,根据三维成像信息获得目标的精准位置信息和姿态信息,即使在受地面杂波的影响、夜晚以及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的情况下,也能够精准的探测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535909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277344.8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用的运动平台跟踪引导计算方法,属于光电跟踪技术领域,实时获取目标的地固坐标、运动平台的大地坐标,或实时获取目标相对于运动平台处地平坐标系的方位俯仰坐标,解算所述目标在所述运动平台处的地平坐标;实时获取所述运动平台的三轴姿态,标定观测系统坐标系相对运动平台坐标系的三轴安装姿态角,并基于所述目标在所述运动平台处的地平坐标解算所述目标在观测系统坐标系球坐标,得到跟踪引导数据,本发明采用坐标系变换的方法,建立了通用的运动平台跟踪引导计算方法,实现了对目标跟踪引导数据的实时解算,在运动平台光电观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41852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861346.0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激光雷达成像的自主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属于定位导航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壳体,且壳体内设有成像激光雷达、控制存储器和惯性测量单元,所述成像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分别与控制存储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存储器内设有时钟芯片、匹配定位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匹配定位模块控制成像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工作,且成像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采集的数据上传至存储模块,本发明采用激光雷达成像技术和惯性导航技术,大幅度提高在复杂环境下运行的免疫能力,能在没有卫星系统、通信基站、无线电雷达等辅助定位系统支撑条件下,实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无依托、全天候、全天时、全自主实时定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