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5157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111600162.5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E01D19/08 , E01D21/00 , C04B26/26 , E01D101/24 , C04B111/27
Abstract: 一种长寿命水泥混凝土桥梁多介质防水复合层,所述防水黏结复合层按照沿桥面向外依次由双组分黏结剂层与橡胶改性沥青层,所述双组分黏结剂层与橡胶改性沥青层之间穿插单一粒径碎石,所述双组分黏结剂层由双组分黏结料形成,橡胶改性沥青层由橡胶改性沥青形成,所述与双组分黏结料、橡胶改性沥青和单一粒径碎石同步施工组成,按照撒布量计,三种组分的含量具体如下:双组分黏结料1.0~1.5kg/m2、橡胶改性沥青1.6~2.0kg/m2、单一粒径碎石60~70%覆盖率。本发明防水复合层材料具有突出的防水性、耐久性以及黏结强度和剪切强度,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水泥混凝土桥梁的桥面铺装,从而延长混凝土桥面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35157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00162.5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E01D19/08 , E01D21/00 , C04B26/26 , E01D101/24 , C04B111/27
Abstract: 一种长寿命水泥混凝土桥梁多介质防水复合层,所述防水黏结复合层按照沿桥面向外依次由双组分黏结剂层与橡胶改性沥青层,所述双组分黏结剂层与橡胶改性沥青层之间穿插单一粒径碎石,所述双组分黏结剂层由双组分黏结料形成,橡胶改性沥青层由橡胶改性沥青形成,所述与双组分黏结料、橡胶改性沥青和单一粒径碎石同步施工组成,按照撒布量计,三种组分的含量具体如下:双组分黏结料1.0~1.5kg/m2、橡胶改性沥青1.6~2.0kg/m2、单一粒径碎石60~70%覆盖率。本发明防水复合层材料具有突出的防水性、耐久性以及黏结强度和剪切强度,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水泥混凝土桥梁的桥面铺装,从而延长混凝土桥面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7230388A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10545991.5
申请日:2017-07-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8G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G1/1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换道行为的主线收费站ETC指示标志设置安全距离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计算驾驶员开始对ETC指示标志的内容进行读取的位置到驾驶员开始准备实施换道、减速等行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1;2、计算驾驶员开始对ETC指示标志的内容进行读取的位置到ETC指示标志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L2;3、计算驾驶员开始准备实施换道、减速等行动的位置到驾驶员完成换道、减速等行动准备通过闸机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3;4、计算ETC指示标志前置距离L4,L4=L1+L3‑L2;5、计算具体ETC收费车道布置方案对应的ETC指示标志设置安全距离f(N,n)max。该方法提供了一种针对ETC与MTC共存的主线收费站ETC指示标志设置安全距离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145803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10538671.4
申请日:2012-12-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乳腺癌脑转移细胞特异性结合的BrBP1多肽,本发明还涉及制备该多肽的方法,包括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进行多轮全细胞消减筛选,筛选出与乳腺癌脑转移细胞系结合的噬菌体克隆;随机挑出若干个噬菌体克隆,通过细胞ELISA方法选择强阳性噬菌体克隆;将强阳性噬菌体克隆扩增后进行测序,将测得的BrBP1多肽通过人工方式合成。本发明还涉及该多肽在制备用于治疗乳腺癌脑转移药物、用于乳腺癌脑转移早期诊断的试剂盒上的应用。该多肽可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分子量小、活性高、穿透力强、亲和力高、特异性高、毒性低,在体内体外都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还可内化进入细胞,适合作为靶向治疗的载体。
-
公开(公告)号:CN103145803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210538671.4
申请日:2012-12-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乳腺癌脑转移细胞特异性结合的BrBP1多肽,本发明还涉及制备该多肽的方法,包括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进行多轮全细胞消减筛选,筛选出与乳腺癌脑转移细胞系结合的噬菌体克隆;随机挑出若干个噬菌体克隆,通过细胞ELISA方法选择强阳性噬菌体克隆;将强阳性噬菌体克隆扩增后进行测序,将测得的BrBP1多肽通过人工方式合成。本发明还涉及该多肽在制备用于治疗乳腺癌脑转移药物、用于乳腺癌脑转移早期诊断的试剂盒上的应用。该多肽可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分子量小、活性高、穿透力强、亲和力高、特异性高、毒性低,在体内体外都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还可内化进入细胞,适合作为靶向治疗的载体。
-
公开(公告)号:CN11638636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0332683.X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8G1/0967 , G08G1/01 , G08G1/04 , G08G1/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专用道及设置方法,所述自动驾驶专用道包括智能路侧单元和高清摄像机;智能路侧单元包括交通数据传输存储设备、边缘计算平台和交通设备接口。其中,交通数据传输存储设备与自动驾驶车辆配备的车载单元进行通信,实现相关交通信息的传输与存储;边缘计算平台对高清摄像机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高清摄像机识别车辆交通行为。本发明从设置位置、隔离形式、匝道区域设计、收费政策的角度,详细阐述高速公路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设置方案,并分析自动驾驶车辆和普通常规车辆在各设置方案下的行为特征,为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初期自动驾驶专用道在高速公路上的布设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3981953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182055.5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E02D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搅拌复合桩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地基处理技术领域。施工方法具体包括:步骤一、桩机定位:移动桩机到达指定位置,调整桩机的垂直度;步骤二、搅拌喷料下钻:启动桩机,将钢管搅拌芯向下旋转钻进地基,同时钢管搅拌芯喷射水泥浆;步骤三、成桩:钢管搅拌芯旋转至桩底后,将钢管搅拌芯从桩机上拆除。本发明利用了钢管搅拌芯的结构特征,在钢管搅拌芯下沉切土的同时进行水泥浆的喷射和搅拌,能够三步成桩,节省了传统复合桩施工时的压桩步骤,施工效率较快,弥补了传统桩型施工流程繁琐的缺点。且本发明的复合桩具有受力结构好、承载力高、质量稳定、施工效率高和施工流程简单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230388B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710545991.5
申请日:2017-07-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8G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换道行为的主线收费站ETC指示标志设置安全距离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计算驾驶员开始对ETC指示标志的内容进行读取的位置到驾驶员开始准备实施换道、减速等行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1;2、计算驾驶员开始对ETC指示标志的内容进行读取的位置到ETC指示标志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L2;3、计算驾驶员开始准备实施换道、减速等行动的位置到驾驶员完成换道、减速等行动准备通过闸机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3;4、计算ETC指示标志前置距离L4,L4=L1+L3‑L2;5、计算具体ETC收费车道布置方案对应的ETC指示标志设置安全距离f(N,n)max。该方法提供了一种针对ETC与MTC共存的主线收费站ETC指示标志设置安全距离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592352B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510011387.5
申请日:2015-01-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缺血性脑卒中组织特异性结合的HGG多肽。本发明涉及获得该多肽的方法,包括采用体内噬菌体展示肽库筛选技术,对小鼠MCAO缺血性脑卒中模型进行体内筛选,获得与缺血性脑卒中组织结合的噬菌体克隆;随机挑出若干个噬菌体克隆进行序列测定,鉴定HGG肽及其编码噬菌体克隆HGG‑M13的体内结合特异性。本发明还涉及该多肽在制备用于脑卒中高灵敏度成像分子探针、靶向递送神经保护药物方面的应用。该多肽可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分子量小、活性高、穿透力强、特异性好、毒性低,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缺血性脑卒中组织靶向性,适合作为高灵敏度分子成像的探针及靶向递送神经保护药物的载体。
-
公开(公告)号:CN106650063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27681.3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4 , E01C1/002 ,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辆侧翻侧滑虚拟试验的公路平曲线半径安全设计的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立优化目标函数Q(r);2构建驾驶员‑车辆‑目标路段虚拟试验仿真平台;3获取车辆以设计速度运行的动力学指标,计算侧向加速度比率LTAr与载荷转移率LTRr的值;4如满足LTAr≤0.9且LTRr≤0.9,计算Q(r)的值,跳转至步骤6;如不满足,跳转至步骤5;5公路平曲线半径r增加Δr,重复步骤2‑4;6计算目前方案与优化目标平曲线相邻平曲线之间的线段长度l;若满足条件r≥rmax或l≤lmin,跳转至步骤7;若不满足条件,r增加Δr,重复步骤2‑4;7对不同r值虚拟试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选择使Q(r)值最小的r作为最优设计方案。该方法可以为处于各个阶段公路的平曲线半径设计方案的安全性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优化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