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834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293552.4
申请日:2025-03-13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0 , E02D17/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坑变形计算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闪降式伺服支撑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增量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基坑模型;模拟开挖第一层土方,浇筑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进行第一次计算;S3:模拟开挖下一层土方,利用闪降式伺服支撑施加顶力;S4:将施加顶力作为一增量荷载与基坑围护结构已有的变形迭加到第一次计算的计算结果中;S5:浇筑混凝土支撑或楼板;S6:拆除闪降式伺服支撑,将拆除的支撑作为一增量荷载与基坑围护结构已有的变形迭加到步骤S4的计算结果中;判断是否为最后一层土方开挖,若是,则结束运算,若否,则重复执行步骤S3至步骤S6。本发明准确地计算施工各阶段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大小,为前期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提供可靠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968676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26544.3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管幕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束合管幕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于管节的内部设置中空管;步骤S2、提供连接管,并使连接管的第一端伸入并固定至中空管内,第二端穿过腔体并延伸至所述监测区,用于将所述监测区的气体排出至中空管或从中空管向所述监测区补浆;步骤S3、于所述监测区内设置监测器;步骤S6、向腔体内灌注混凝土。通过设置的连接管可用于腔体内的均匀排气,避免了气团的形成,保证了浇筑的混凝土质量;通过混凝土液面监测器可用于监测浇筑的混凝土液面位置,再通过内窥摄像头观察液面位置,若仍发现浇筑不密实问题,也可通过连接管及时向腔体内进行补浆,从而使得该中空式管节结构浇筑密实,承载力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968676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26540.5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管幕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束合管幕法的中空式管节结构,包括:监测器,设置于所述监测区,用于监测浇筑的混凝土是否密实;支撑机构,固定于所述腔体内,用于支撑所述中空管;以及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伸入并固定至中空管内,第二端穿过腔体并延伸至所述监测区,用于将所述监测区的气体排出至中空管或从中空管向所述监测区补浆。通过设置的连接管可用于腔体内的均匀排气,避免了气团的形成,保证了浇筑的混凝土质量;通过混凝土液面监测器可用于监测浇筑的混凝土液面位置,再通过内窥摄像头观察液面位置,若发现浇筑不密实问题,也可通过连接管及时向腔体内进行补浆,从而使得该中空式管节结构浇筑密实,承载力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968676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26538.8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管幕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管幕法施工的混凝土管节的波纹管穿束装置及方法,整排混凝土管节上位于同一位置处的孔洞组成一供波纹管穿设的穿束通道,所述波纹管穿束装置包括:用于从所述穿束通道的入口端插入并从出口端穿出的牵引杆;用于使所述牵引杆在穿过所述穿束通道时牵引所述波纹管插入所述穿束通道的拉绳;用以约束所述牵引杆沿直线穿过所述穿束通道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穿束通道内的若干组楔形橡胶圈。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楔形橡胶圈,可起到导向、校准效果;能够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对工期影响较小,且有效避免施工过程出现偏差对穿束工作的影响,施工适应性能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18007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07664.5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E02D5/1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地下连续墙槽段失稳判别方法及系统,其中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地下连续墙槽段失稳判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设定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浇筑充盈系数下预警值κ下和上预警值κ上;S2、绘制在建工程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浇筑曲线图;本申请通过已完工同类地质条件下地下连续墙的充盈系数合理范围来进行现施工地下连续墙槽段的失稳判别,根据判别结果可以得到现施工地下连续墙槽段的失稳类型,并给出下一幅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参数调整指导,方便工作人员调整下一幅地下连续墙槽段的施工参数,确保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槽段稳定,进而提高工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720543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010534055.6
申请日:2020-06-12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弹性橡胶密封圈结构,包括中部主圈、外侧圈和内侧圈,所述中部主圈,是由非膨胀橡胶制成的,断面采用M形结构,设有外侧密封槽和内侧密封槽,左右两翼中部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孔,所述外侧圈和所述内侧圈均是由遇水膨胀橡胶制成的,所述外侧圈的内侧吻合在所述中部主圈的外侧密封槽内,二者形成密封连接,所述内侧圈的外侧吻合在所述中部主圈的内侧密封槽内,二者形成密封连接,组装后,所述外侧圈的外圆与所述中部主圈的外圆相同,所述内侧圈的内圆与所述中部主圈的内圆相同。本发明受压时可有效地增加接触效果,遇水后,外侧圈和内侧圈膨胀使得接触面贴合更加紧密,防水性能好;并且能够降低装配力,便于装配。
-
公开(公告)号:CN117466206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505716.2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柳州凌桥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
Inventor: 潘伟强 , 朱雁飞 , 诸颖 , 侯永茂 , 李孚昊 , 王建国 , 王彦杰 , 付翱 , 郭彦 , 李昊 , 居哲超 , 黄小义 , 曾金蓝 , 张文谦 , 蓝海勇 , 邓国泉 , 黄康 , 韦柳景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下放快速钢支撑可拆卸长行程千斤顶,涉及基坑施工技术领域,它包括底板、承力架和可拆卸安装在底板、承力架之间的两个千斤顶和用于检测千斤顶行程的千斤顶位移传感器,承力架连接固定于两个千斤顶的活塞杆伸出端,承力架上安装有运动夹持机构,底板上安装有固定夹持机构,运动夹持机构和固定夹持机构同轴夹持刚性柱体,运动夹持机构和固定夹持机构的夹持传送路径旁安装有夹持位移传感器;承力架和底板开设有刚性柱体的穿装孔。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钢支撑吊装设备吊装快速钢支撑存在占地大、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64225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110158067.8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1C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调平功能的沉降检测系统及其调平方法,用于检测隧道的沉降量,该沉降检测系统包括:供安装于隧道的底面的架体;间隔安装于架体的顶部且竖直设置的若干加载件,该加载件的长度可调;安装于加载件的顶部的静力水准仪,且若干静力水准仪相互连通,以检测静力水准仪对应位置的沉降量;以及与加载件控制连接且与静力水准仪通讯连接的驱动件,通过驱动件根据静力水准仪的读数调节加载件的长度,使得若干静力水准仪的读数相同,从而若干静力水准仪位于同一水平面。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检测系统难以调至水平的问题,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度,且调平简单,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879033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110137225.1
申请日:2021-02-01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盾构隧道相结合的渡线段隧道结构,包括:按照渡线段隧道的设计路线开挖而成的渡线通道,渡线通道与盾构隧道相邻设置,渡线通道的截面积从靠近工作井的一端至远离工作井的一端逐渐减小;通过部分拆除位于渡线通道内的盾构隧道而形成的开口,盾构隧道通过开口与渡线通道相连通,盾构隧道部分外露于渡线通道内形成连接端部;设于渡线通道内壁面的渡线结构,渡线结构与连接端部的外侧壁和端面固定连接。本申请可以减小开挖的渡线通道的断面和跨度,降低了施工风险,减少了施工量,提高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92878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058717.0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上海城建隧道装备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翟一欣 , 裴烈烽 , 潘伟强 , 屠磊 , 吴文斐 , 朱雁飞 , 侯永茂 , 朱叶艇 , 闵锐 , 郭彦 , 陈柳锋 , 顾旭莹 , 袁向华 , 陈鼎 , 凌文 , 严仁亮 , 琚俊 , 王秋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控制型装配式机械化沉井系统,包括推进悬挂装置(1)、管路卷盘装置(2)、浮平台(3)、水下挖掘装置(4)、装配式沉井主体(5)、注浆装置(6)、控制装置(7)、泥水装置(8)和可视化界面(9);本发明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地面沉降控制困难、沉井姿态控制困难、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