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与狭小既有地下空间之间的连通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3690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010574897.4

    申请日:2020-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隧道与狭小既有地下空间之间的连通结构,包括:开设于地下空间的底板上的孔洞;于孔洞处打设于地下空间与盾构隧道间土体内的第一管节,在第一管节向土体内打入的过程中挖除第一管节内的土体,第一管节内部形成有第一连通空间;于孔洞处对应第一管节向下打设第二管节,第二管节的内部形成有与第一连通空间相连通的第二连通空间,在第一管节下压的过程中挖除第一管节内的土体;及设于盾构隧道的顶部并与孔洞的位置相对应的钢管片,钢管片与第一管节固定连接,且钢管片对应第一连通空间开设有连通口,通过连通口使得第一连通空间与盾构隧道相连通。本申请解决了低净空、狭小既有地下空间与盾构隧道之间无法施工连通结构的问题。

    适用于装配式沉井的现浇刃脚环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4091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059968.0

    申请日:2023-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沉井的现浇刃脚环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若干个刃脚下部外钢壳(4)首尾相接成刃脚(20)的下部结构;2、刃脚下部外钢壳内预埋通长螺栓(6);3、刃脚下部外钢壳内灌注下部混凝土(7);4、刃脚下部外钢壳上方拼装刃脚上部外钢壳(8),若干个刃脚上部外钢壳首尾相接成刃脚的上部结构;5、刃脚顶面上装多组支撑板;6、支撑板上吊放首环管片(14),通长螺栓贯穿首环管片,若干块首环管片首尾相接成首环管节;7、刃脚内浇筑上部混凝土(16),构成刃脚环(21);8、连接首环管片与刃脚上部外钢壳,使刃脚环与首环管节连接,养护混凝土。本发明能保证刃脚环现浇施工精度,便于连接预制管片。

    主动控制型沉井施工的下沉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80787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060586.X

    申请日:2023-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控制型沉井施工的下沉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下沉系数Kst和下沉稳定系数Kst,s整合为主动控制下沉系数Kc;步骤2:将井底土体(103)进行对称分区,对对称分区的各个区域进行不对称分区开挖,并在不对称分区开挖时对沉井(100)施加不均匀的提压力F,使主动控制下沉系数Kc在沉井(100)的下沉施工过程中始终无限逼近于1.0。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沉井倾斜、突沉、超沉、沉井施工对周边地层影响大、施工进度慢等问题。

    支架体系的一体式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94627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410809161.5

    申请日:2014-12-19

    Abstract: 本发明的支架体系的一体式构建方法,包括:绘制需要进行支架体系设计的建筑结构的断面几何图形,并将断面几何图形导入图形处理系统;图形处理系统对断面几何图形中的各个构件的类型进行识别;将完成类型识别的构件作为单体对象进行荷载计算,得到单个构件的规范安全度指标;根据断面几何图形与识别的构件类型,将建筑结构作为整体对象构建支架体系;对支架体系的支架参数进行耦合计算,并对支架参数进行调节,使支架参数满足所有单个构件的规范安全度指标;根据支架参数,得到建筑结构的支架体系。本发明将建筑结构作为整体进行支架设计,综合考虑整个结构断面内不同位置、不同方向的所有构件,使支架体系能承受不同构件、不同方向的荷载作用。

    速降闪撑基坑围护结构安全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8323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293548.8

    申请日:2025-0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坑变形评估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速降闪撑基坑围护结构安全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基坑模型;模拟开挖第一层土方,浇筑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进行第一次计算;分两次模拟开挖下一层土方,一次正常开挖,另一次超挖0.6m并使用闪降式伺服支撑,对两次模拟过程分别进行模拟计算,记录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弯矩情况;提取两次模拟过程中变形的最大值,计算闪降式伺服支撑的变形控制有效性指标;提取两次模拟过程中弯矩的最大值,计算闪降式伺服支撑的弯矩控制有效性指标;判断是否为最后一层土方开挖,若是,则结束计算,若否,则重复执行上述步骤。本发明通过评估指标客观反映闪降式伺服支撑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和弯矩的控制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