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2176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553721.5
申请日:2024-11-03
Applicant: 上海中船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深海采矿系统协同作业实验平台,所述实验平台包括软管、座底移动平台、水面移动平台、水面水下定位基站、测试水池;所述水面移动平台和座底移动平台放置于所述测试水池中,两移动平台之间通过所述软管进行连接;所述水面水下定位基站安装在所述测试水池的四个顶点区域,用于接收所述水面移动平台的信标数据及座底移动平台发出的水声定位信号,实现对移动平台的有效定位。本申请是由管路配合将终端控制与移动实验平台进行搭配,实现了采矿车集群分别在各自水平面方向上的运动规划。
-
公开(公告)号:CN11900438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78985.7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上海中船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6F18/25 , G06V20/58 , G06V20/70 , G06V10/26 , G06V10/44 , G06V10/46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1S13/86 , G01S13/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场冰山识别预报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利用船载雷达和摄像机分别实现远处和近处冰山的数据采集,并分别进行深度学习算法识别,更精细地识别冰山更多的参数,包括位置、轮廓和速度等,生成近场冰山数据,完整覆盖识别船舶近场冰山;将近场冰山数据和气象数据在冰山预报模块中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对冰山的漂移进行预测,形成极地船舶近场冰山分布场,对船舶航行进行预报,克服了现有冰山识别方法中覆盖场域不完整、识别结果不精准、空间分辨率低和时间分辨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1467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12466.1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上海中船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1L25/00 , G01L1/24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N3/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低温结构应力补偿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不同温度和载荷条件下,收集光纤应变传感器的波长和光纤温度传感器波长数据;计算光纤应变传感器波长变化量和光纤温度传感器波长变化量;构建输入层神经元为光纤应变传感器波长变化量和光纤温度传感器波长变化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设置所述BP神经网络的训练参数;训练和验证所述BP神经网络模型。本发明通过扩大数据范围、引入数据处理技术和神经网络训练技术以及改变神经网络输入层参数,为低温环境下的结构应力监测提供一种更为精确、可靠和普适的补偿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397854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53720.0
申请日:2024-11-03
Applicant: 上海中船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8/27 ,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极地船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回归分析的破冰船艏部强度动态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三种冰况场景分别构建对应的仿真数据库,设定破冰船艏部的结构应力响应极值以及测点应力极值作为安全评估和预警指标,并且,在破冰船艏部应力响应的仿真数据的基础上,将回归分析方法应用于仿真拟合模型的优化中来,对结构应力响应极值以及测点应力极值进行多项式拟合寻优,大大提高了拟合的精度和有效性,获得结构应力响应极值以及测点应力极值的最优多项式映射模型,可以更迅速地进行安全评估和预警,确保破冰船在冰区中作业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1311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178459.0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上海中船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海冰厚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海冰厚度检测装置包括Jetson NANO处理器、装置主体、以及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激光雷达模块、摄像模块和LED模块。本发明通过船载摄像模块对船侧海冰进行厚度参数的实时识别,特别是针对未完全翻转海冰可实现海冰厚度参数的识别,不仅可以提升航行安全和效率,还能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其他船只提供重要支持,具有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101441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21140.3
申请日:2023-02-15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 上海中船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夹角可调的无人船拖船及其拖动无人船的方法,解决了无人船因故障或供电不足导致无法返回岸边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前部固定桩及两侧固定桩、连接安装于前部固定桩和两侧固定桩之间的转轴、控制拖船转动方向的转向螺旋桨推进器、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侧固定桩的尾部以控制拖船的前进与后退的行进螺旋桨推进器、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侧固定桩的中部通过控制两侧固定桩围绕转轴转动对无人船进行夹持或放松的夹持螺旋桨推进器、电机、电机驱动模块、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与通信模块,本发明的一种夹角可调的无人船拖船及其拖动无人船的方法,能完成对无人船的拖船操作,使用便捷、高效,且能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求,更加普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