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可移动船台的停靠调度方法、系统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64788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12428.6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移动船台的停靠调度方法、系统和设备,涉及船舶停靠调度规划技术领域,利用遗传算法优化船舶停靠顺序和船台分配,基于气隙空间和停靠高度的快速匹配以最小化总作业时间;该方法中基于双编码染色体综合考虑船舶顺序和泊位分配,辅以贪婪算法优化初始种群,合理调度进出港船舶与可移动船台气隙升降的作业流程,考虑了船舶到达时间、装卸时间、停靠高度区间以及船台泊位编号、所在地潮汐参数、气隙高度区间等多种因素,并通过遗传算法中对双编码染色体适应性交叉、变异等操作,提高调度效率和方案质量,优化船舶停靠安排,提高港口效率,降低等待时间和资源浪费。

    一种跨域的可升降自动化立体堆场及其调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08021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160346.1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一种跨域的可升降自动化立体堆场,包括堆场堆存区域、地面运输区域、地下运输区域。堆场堆存区域由多层箱层结构构成,一部分层位于地面以上,形成地上堆场堆存区域,一部分层位于地面以下,形成地下堆场堆存区域。水平运输转工具可对集装箱进行装、取作业,并可在水平输转通道、地面运输区域、地下运输区域内跨域运行,垂直输转工具可容纳水平输转工具进入,进行跨层升降运输。地面运输区域设置有地面水平输转工具缓存区;地下运输区域包括多条地下输转通道,在地下输转通道上扩建地下水平输转工具缓存区。通过堆场综合管理系统,充分协调调配资源,为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提供策略,有效保障堆场高效运行。

    一种船舶航向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253720B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110411253.8

    申请日:2021-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航向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外部的用户指令获取船舶的目标航向;步骤S2,获取船舶的当前运行状态;步骤S3,将当前运行状态传输至基于逆最优控制设计的逆最优控制器,形成最优舵角控制指令;步骤S4,根据最优舵角控制指令控制船舶的舵机,而后返回步骤S2。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将逆最优控制应用于船舶航向控制技术领域,针对船舶航向控制中可能存在的不同理想场景和实际应用场景,设计了与之对应的最优控制器,使得控制船舶的运行航向在尽可能靠向目标航向的基础上,使得控制所需的能量消耗尽可能的少,达到一种综合最优的控制。

    数字量输出模块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6506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310157233.1

    申请日:2023-02-20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数字量输出模块,包括动态自锁保护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动态自锁控制信号以及反馈电压输入端的电压调节保护信号的电压;输出单元,包括:输出MOS管,栅极被配置为接收数字量控制信号以及保护信号,漏极与数字量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MOS管被配置为当保护信号被使能时而被截止。该模块能够在数字量输出模块输出的电流大于预定电流阈值时,使得输出MOS管进入关闭且锁定状态,该模块能够在输出MOS管锁定状态下自主退出锁定状态,该模块通过控制MOS管的锁定及退出锁定两种形态,从而实现动态调整的过程,该过程有效降低MOS管在过流时所承受的功率,该模块还具备完整的断线以及短路检测能力。

    一种交互式模拟培训保障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8008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374313.3

    申请日:2021-04-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互式模拟培训保障系统,包括:注册跟踪模块,获取现实场景中的各装备的空间位姿信息,根据装备的空间位姿信息生成三维模型的增强现实虚拟场景并通过预设的三维引擎运行;模拟维修模块,预设一动作脚本库,用于跟踪并捕捉用户进行模拟维修时所产生的维修操作,并匹配于动作脚本生成对应的操作指令,进行人机交互模拟维修;维修辅助模块,预设有关联于所述维修设备的维修数据组成的维修数据库,用于根据操作指令查找维修数据库中的维修数据并生成对应的辅助维修信息对模拟维修提供辅助维修依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升培训效率,保障现场操作及维修的及时性与可靠性,提高装备保障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