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取向电工钢中低牌号产品控制横纵向电磁性能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25795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05978.7

    申请日:2012-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取向电工钢中低牌号产品控制横纵向电磁性能的生产方法,钢中碳含量<0.01%,硅或硅铝含量<1.7%,冶炼时严格控制钢中的有害化学成分;铸坯等轴晶组织>40%;热轧加热温度≤1200℃,粗轧最后道次压下率为30%~60%,温度在铁素体或奥氏体的单相区,精轧前坯厚为50~15mm,采用单相区轧制,末道次压下率>5%,轧后孕育时间>5秒,再冷却,卷取温度≥670℃;冷轧压下率>75%,第一道次>25%;热处理炉中升温速率>5℃/s;重卷生产张力控制在20N/mm2以下。本发明在保留了无取向电工钢整体电磁性能优良的基础上,产品纵横向电磁性能均优异,磁性差控制到了3%以下。

    无取向电工钢中高牌号产品提高电磁性能各向同性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12104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408097.0

    申请日:2012-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取向电工钢中高牌号产品提高电磁性能各向同性的生产方法,其原始钢种为单一铁素体区设计,钢中硅或硅铝含量>1.7%,其特征在于:冶炼时将钢中有害化学成分含量均控制在0.005%以下;铸坯等轴晶组织>50%;热轧加热温度≤1250℃,粗轧最后道次压下率为30%~60%,温度在900~1180℃,精轧前坯厚为50mm至15mm,开轧温度>880℃,末道次压下率>5%,终轧温度>800℃,轧后孕育时间>5秒,再冷却,卷取温度≥670℃;冷轧压下率>75%,第一道次>25%;热处理炉中升温速率>5℃/s;重卷以低张力运行。本发明在保留了无取向电工钢整体电磁性能优良的基础上,产品纵横向电磁性能均优异,磁性差控制到了4%以下。

    无取向电工钢纵向电磁性能优异产品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12103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405940.X

    申请日:2012-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取向电工钢纵向电磁性能优异产品的生产方法,包括冶炼、热轧、冷轧、成品连续退火、涂层、重卷和包装工序,其特点是在成品连续退火过程中,对钢板延钢带轧制方向施加一定的张力,使钢板在发生屈服的条件下发生再结晶,本发明所述张力F=K*d*B* Rp0.2,其中K为张力系数,取值范围为0.8~1.4,d为钢带厚度,B为钢带宽度,Rp0.2为钢带高温屈服强度。本发明产品在保留无取向电工钢系列优良特性的基础上,纵向电磁性能优异,能更好地适用于纵向定向导磁产品制造。

    一种硅钢涂层中六价铬含量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30077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357683.7

    申请日:2012-09-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硅钢涂层中六价铬含量的检测方法,其涂层中六价铬含量PP计算公式为:PP=V/S·C/T;V为检测所用溶剂总体积,S为检测所用涂层总表面积,C为分光光度计检测的涂层中六价铬溶解于溶剂水中浓度,T为荧光光谱仪检测的硅钢单位面积涂层重量。当V与S采用定值后,则PP=A·C/T,A为常数。本发明六价铬含量检测方法可实现用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仪检测数值计算,且检测参数减少,不仅可缩短检测时间,减少检测项目,而且能加快计算速度,适应我国现有的检测条件,快速得到与欧盟ROHS标准单位统一的六价铬含量值,从而有利于硅钢的出口需要,满足用户要求,增加硅钢的订货量。

    一种钢板涂层表面平整度的检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42955B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0910187810.1

    申请日:2009-1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板涂层表面平整度的检查方法,是利用记号笔笔道的浸水可刮性和缺陷部位的凸凹不平性,根据残留笔印的形状,判定涂层表面缺陷的类型和部位,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加以控制和解决。从而提高钢板涂层的表面质量、绝缘性和耐蚀性,对提高涂层性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为涂层钢板表面平整度检验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本发明无需任何设备和投资,便可将肉眼看不到的微小凸凹不平准确地检查出来,为涂层生产提供重要的质量检测依据。本发明适用于光滑材料表面平整度的检验。

    一种碳套炉底辊结瘤的控制和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06529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910011962.6

    申请日:2009-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套炉底辊结瘤的控制和处理方法,利用控制刷辊的刷洗电流,减少氧化严重过渡卷的使用,按照工艺速度、工艺温度不同控制适当的炉压、露点、氢含量,定期调整炉辊转速,减少炉辊与带钢运行速度差异,控制钢质变换时工艺温度变换的升降温速率等有效的预防手段减少出现结瘤的可能。同时针对不同结瘤状态使用不同处理方法,大幅缩减处理时间。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处理时间长,处理方法单一,未针对不同的结瘤状态进行区分处理,只要处理就磨削全部炉底辊,损伤未出现结瘤炉底辊,影响使用寿命等问题,提高了冷轧退火类产品的板面质量,进而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一种高效冷轧电工钢产品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84514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810013475.9

    申请日:2008-09-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冷轧电工钢产品的制造方法,包括冶炼—连铸—热轧—酸洗冷轧—连续退火工序,其特征在于在热轧和酸洗冷轧之间采用可控的交流电源感应加热退火装置对热轧板进行感应加热退火。所述的热轧板电感应加热分为两段加热。本发明采用电感应加热退火,投资小,节能,成本低,无污染,加热速度快,热损少、加热效率高,均匀性好,处理后的热轧板表面质量好可减轻后序酸洗工序负担,而且设备放置灵活,可单列机组,也可设在酸洗轧制联合机组酸洗前活套内,再利用余温进行酸洗处理,更节省能源并能实现连续化作业。尤其在高牌号冷轧电工钢生产中可替代常化机组,实现一次大压下率冷轧法高效率低成本生产。

    一种用酸洗连轧机组生产取向硅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50480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810010897.0

    申请日:2008-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解决断带问题的用酸洗连轧机组生产取向硅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酸洗和连轧,其特点是在酸洗段将热轧卷的开卷温度控制在50~80℃,活套内部温度控制在40~60℃;切边前对钢带进行整体加热,使钢带温度>60℃;在进入连轧机前再次对钢带进行整体加热,使连轧机入口的钢带温度>80℃。本发明方法可有效避免钢带在冷连轧过程发生断带,从而实现用连轧机生产取向硅钢的方法应用于大批量工业生产,大幅度提高取向硅钢冷轧生产率和成材率,提高产能,并减少设备投资和人员投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