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体上锗硅衬底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59591A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810200072.5

    申请日:2008-09-17

    Inventor: 张苗 张波 王曦

    Abstract: 一种绝缘体上锗硅衬底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提供单晶硅衬底;(b)在单晶硅衬底表面生长锗硅层;(c)将起泡离子注入单晶硅衬底中;(d)退火,从而形成气孔层;(e)将氧离子注入至气孔层中;(f)退火,从而形成绝缘埋层。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起泡离子注入单晶硅衬底中,通过退火在单晶硅衬底与锗硅层之间形成气孔层,并将氧离子注入至气孔层中,退火后在气孔层的位置形成绝缘埋层。由于绝缘埋层均形成于单晶硅衬底而非锗硅层中,因此可以对锗的排出现象起到抑制的作用,并且所述的气孔层可以有效地束缚氧原子,有利于绝缘埋层的形成。

    绝缘体上硅基三维楔形模斑转换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08230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810040173.0

    申请日:2008-0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机械加工的SOI(绝缘体上硅)基三维楔形模斑转换器及制作方法,用于光纤等光源设备与硅基波导等小尺寸光电子器件的高效耦合。该模斑转换器的制作利用硅晶片不同晶面的选择性腐蚀特性,采用体硅微机械加工工艺实现,属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领域。本发明采用SOI材料,利用光刻、各向异性腐蚀和干法刻蚀等微机械工艺进行加工制作,得到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均有线性变化的三维楔形模斑转换器结构,可以有效提高通用光纤和小尺寸平面波导等光学及光电子器件的耦合效率。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兼容性好,可控性强,实用性强等优点。

    双埋层结构的绝缘体上的硅材料、制备及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315194C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申请号:CN200410017239.6

    申请日:2004-0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双埋层结构的绝缘体上的硅材料、制备及用途。其特征在于:具有双埋层结构,下埋层为连续的绝缘埋层,上埋层为不连续的图形化绝缘埋层。在存在上埋层的SOI局部区域,顶层硅的厚度为0.05~0.4μm,而在不存在上埋层的SOI局部区域,顶层硅的厚度为0.6~20μm,制备方法是以注氧隔离技术制备的具有连续埋层的SOI材料为衬底,硅气相外延生长获得较厚的单晶硅层,再采用图形化SIMOX工艺得到不连续的上埋层结构,或再结合反应离子刻蚀技术以及硅选择性外延工艺将上埋层结构的连续状况转变为不连续的。所制备的材料为SOI光电子器件的单片集成提供了衬底材料。

    一种制造源漏在自对准绝缘体上的纳米晶体管器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61988C

    公开(公告)日:2006-06-28

    申请号:CN03151252.6

    申请日:2003-0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造源漏在自对准绝缘体上的纳米晶体管器件的方法,依次包括纳米侧墙的生成,以侧墙厚度定义晶体管栅的长度,以SiO2掩膜和栅的叠层为掩膜进行自对准的注氧隔离等步骤,其特征在于:(1)纳米侧墙的形成,其厚度为30~100nm;(2)以侧墙的厚度定义SiO2掩膜和多晶硅栅,SiO2掩膜厚度为100~800nm,栅的厚度为300~500nm,栅氧化层的厚度为1~30nm;(3)以多晶硅栅和其上的SiO2叠层掩模,进行源漏自对准的注氧隔离,注入离子的能量为20~200keV,剂量为1.0~7.0×1017cm-2,衬底温度为400~700℃;退火温度为1200~1375℃,退火时间为1~24个小时,退火气氛为Ar与O2的混合气体,其中O2的含量为0.1%~5%;(4)CMOS工艺完成器件的制造。

    鳞状碳纳米管、制备方法和专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23514C

    公开(公告)日:2005-10-19

    申请号:CN03129171.6

    申请日:2003-06-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鳞状碳纳米管、制备方法和专用装置。所述鳞状碳纳米管特征在于其外径15~50纳米,内径5~20纳米,长度10~100微米,鳞状实起长度100纳米,宽50纳米,由3~10层呈蜷曲状的多层石墨层片的实起。其制备包括中间层制备、过渡金属催化剂制备和碳纳米管生长三个过程,特征在于通过催化层的过渡金属膜,尤其是铁膜和中间层的晶格失配产生应力,使过渡金属膜破裂成纳米级颗粒。提供的专用装置包括真空系统、加热系统、配气系统、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和薄膜生长系统,可一次完成包括样品清洗、预处理、中间层沉积、催化剂制备和碳纳米管的生长等工艺过程。制备的鳞状碳纳米管密度高、直径均匀、石墨化程度高,长度由反应时间控制。

    降低绝缘体上的硅晶体管源漏串联电阻的结构及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432C

    公开(公告)日:2005-03-16

    申请号:CN03115425.5

    申请日:2003-0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降低全耗尽绝缘体上的硅(SOI)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源漏串联电阻的新结构,其特征在于源漏区的顶层硅比沟道区的顶层硅厚,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源漏串联电阻;同时,源漏区和沟道区的表面在同一平面上。这种降低全耗尽SOI MOSFET源漏串联电阻的新结构是采用图形化注氧隔离(SIMOX)技术来实现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控制不同区域埋氧的深度使SOI MOSTET源漏区的顶层硅比沟道区的顶层硅厚;方法之二是通过控制不同区域埋氧的厚度使SOI MOSTET源漏区的顶层硅比沟道区的顶层硅厚。源漏区的顶层硅比沟道区的顶层硅厚30~100nm,可以有效地降低源漏串联电阻。

    一种离子注入提高碳纳米管薄膜电子场发射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64297A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申请号:CN200410017788.3

    申请日:2004-04-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注入提高碳纳米管薄膜电子场发射的方法。特征在于通过对碳纳米管薄膜的衬底进行离子束处理,在衬底表面形成微米级的坑洞,经过后续处理,生长出具有微孔或微束特征的碳纳米管膜。通过增加碳纳米管膜中边缘比例和降低碳纳米管膜整体密度来提高场增强效果,从而改善碳纳米管薄膜的电子场发射性能。为形成碳纳米管孔洞,在离子注入后的硅片表面直接沉积催化金属层;为形成碳纳米管束,注入后在硅片表面沉积牺牲层,再然后进行退火,硅片表面形成凹坑,然后沉积催化金属层。化学腐蚀去掉牺牲层后,形成了分割的,彼此独立的小面积金属薄膜;碳纳米管膜的生长采用低频射频等离子体增强CVD方法。本方法与一般的微电子加工工艺相兼容,特别适合场发射平板显示器的单个像素点的电子场发射性能的改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