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460638A
公开(公告)日:2003-12-10
申请号:CN03129171.6
申请日:2003-06-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鳞状碳纳米管、制备方法和专用装置。所述鳞状碳纳米管特征在于其外径15~50纳米,内径5~20纳米,长度10~100微米,鳞状实起长度100纳米,宽50纳米,由3~10层呈蜷曲状的多层石墨层片的实起。其制备包括中间层制备、过渡金属催化剂制备和碳纳米管生长三个过程,特征在于通过催化层的过渡金属膜,尤其是铁膜和中间层的晶格失配产生应力,使过渡金属膜破裂成纳米级颗粒。提供的专用装置包括真空系统、加热系统、配气系统、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和薄膜生长系统,可一次完成包括样品清洗、预处理、中间层沉积、催化剂制备和碳纳米管的生长等工艺过程。制备的鳞状碳纳米管密度高、直径均匀、石墨化程度高,长度由反应时间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349241A
公开(公告)日:2002-05-15
申请号:CN01132287.X
申请日:2001-11-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碳纳米管薄膜的场致电子发射性能的方法,属于场发射显示器领域。其特点是移植法制备的CNT薄膜阴极采用热处理工艺与等离子体积表面处理工艺;而直接生长法制备的CNT薄膜阴极仅采用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工艺,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的工艺参数是功率密度0.1-3W/cm3,处理时间5-60分钟,采用H2或含氢的化合物,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处理,可使CNT薄膜的电流密度提高3倍,阈值强度降低3倍多,电子发射点密度可提高3个数量级以上且均匀性明显提高,对移植法生长的薄膜阴极通过二种处理工艺有机结合,全面提高CNT薄膜阴极的场发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0564583C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710046884.4
申请日:2007-10-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沉积铂-碳混合膜,即在溅射沉积铂-碳混合膜的同时,由于利用碳原子的溅射率随辅助轰击氩离子的能量的增大而迅速增大的特点,通过调节辅助轰击氩离和剂量,精确控制铂-碳混合膜的铂/碳成份比。本发明易在普通离子束辅助沉积设备上实现,工艺简单、成本低,特别适合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少量的实验样品用。
-
公开(公告)号:CN1808670A
公开(公告)日:2006-07-26
申请号:CN200510111620.3
申请日:2005-12-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印刷法制备的碳纳米管(CNT)薄膜阴极的场致电子发射性能的处理方法,通过二次热处理工艺与表面提拉工艺,除去CNT薄膜中所含的杂质,在CNT与衬底间形成良好的机械接触和电接触,并使表面CNT垂直于衬底表面,从而使CNT薄膜的场致电子发射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即使电子发射的阈值场强降低了2倍多,发射电流密度提高25~30倍左右,电子发射的点密度提高3个数量级以上且均匀性明显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5588C
公开(公告)日:2004-01-21
申请号:CN01132287.X
申请日:2001-11-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碳纳米管薄膜的场致电子发射性能的方法,属于场发射显示器领域。其特点是移植法制备的CNT薄膜阴极采用热处理工艺与等离子体积表面处理工艺;而直接生长法制备的CNT薄膜阴极仅采用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工艺,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的工艺参数是功率密度0.1-3W/cm3,处理时间5-60分钟,采用H2或含氢的化合物,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处理,可使CNT薄膜的电流密度提高3倍,阈值强度降低3倍多,电子发射点密度可提高3个数量级以上且均匀性明显提高,对移植法生长的薄膜阴极通过二种处理工艺有机结合,全面提高CNT薄膜阴极的场发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130856A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710046884.4
申请日:2007-10-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沉积铂-碳混合膜,即在溅射沉积铂-碳混合膜的同时,由于利用碳原子的溅射率随辅助轰击氩离子的能量的增大而迅速增大的特点,通过调节辅助轰击氩离和剂量,精确控制铂-碳混合膜的铂/碳成份比。本发明易在普通离子束辅助沉积设备上实现,工艺简单、成本低,特别适合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少量的实验样品用。
-
公开(公告)号:CN1223514C
公开(公告)日:2005-10-19
申请号:CN03129171.6
申请日:2003-06-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鳞状碳纳米管、制备方法和专用装置。所述鳞状碳纳米管特征在于其外径15~50纳米,内径5~20纳米,长度10~100微米,鳞状实起长度100纳米,宽50纳米,由3~10层呈蜷曲状的多层石墨层片的实起。其制备包括中间层制备、过渡金属催化剂制备和碳纳米管生长三个过程,特征在于通过催化层的过渡金属膜,尤其是铁膜和中间层的晶格失配产生应力,使过渡金属膜破裂成纳米级颗粒。提供的专用装置包括真空系统、加热系统、配气系统、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和薄膜生长系统,可一次完成包括样品清洗、预处理、中间层沉积、催化剂制备和碳纳米管的生长等工艺过程。制备的鳞状碳纳米管密度高、直径均匀、石墨化程度高,长度由反应时间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564297A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申请号:CN200410017788.3
申请日:2004-04-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J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注入提高碳纳米管薄膜电子场发射的方法。特征在于通过对碳纳米管薄膜的衬底进行离子束处理,在衬底表面形成微米级的坑洞,经过后续处理,生长出具有微孔或微束特征的碳纳米管膜。通过增加碳纳米管膜中边缘比例和降低碳纳米管膜整体密度来提高场增强效果,从而改善碳纳米管薄膜的电子场发射性能。为形成碳纳米管孔洞,在离子注入后的硅片表面直接沉积催化金属层;为形成碳纳米管束,注入后在硅片表面沉积牺牲层,再然后进行退火,硅片表面形成凹坑,然后沉积催化金属层。化学腐蚀去掉牺牲层后,形成了分割的,彼此独立的小面积金属薄膜;碳纳米管膜的生长采用低频射频等离子体增强CVD方法。本方法与一般的微电子加工工艺相兼容,特别适合场发射平板显示器的单个像素点的电子场发射性能的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385142A
公开(公告)日:2002-12-18
申请号:CN01139159.6
申请日:2001-12-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改善人工心脏瓣叶血液相容性和使用安全性的方法,属于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领域。其特征在于或用常规的离子注入或用等离子浸没式离子注入方法在热解碳制成的瓣叶中直接注入N+,其剂量为2×1016-8×1017/cm2,注入能量在30-160KeV,从而不仅使其血液相容性与常用的氧化钛涂层相当,而且由于不存在膜/基结合力问题,可提高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0342474C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410017788.3
申请日:2004-04-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J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注入提高碳纳米管薄膜电子场发射的方法。特征在于通过对碳纳米管薄膜的衬底进行离子束处理,在衬底表面形成微米级的坑洞,经过后续处理,生长出具有微孔或微束特征的碳纳米管膜。通过增加碳纳米管膜中边缘比例和降低碳纳米管膜整体密度来提高场增强效果,从而改善碳纳米管薄膜的电子场发射性能。为形成碳纳米管孔洞,在离子注入后的硅片表面直接沉积催化金属层;为形成碳纳米管束,注入后在硅片表面沉积牺牲层,再然后进行退火,硅片表面形成凹坑,然后沉积催化金属层。化学腐蚀去掉牺牲层后,形成了分割的,彼此独立的小面积金属薄膜;碳纳米管膜的生长采用低频射频等离子体增强CVD方法。本方法与一般的微电子加工工艺相兼容,特别适合场发射平板显示器的单个像素点的电子场发射性能的改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