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成分的红茶萎凋程度的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90230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594314.8

    申请日:2016-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成分的红茶萎凋程度的判别方法,取萎凋不足、萎凋适度和萎凋过度的三种萎凋叶样品,并随机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萎凋叶样品中儿茶素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并计算儿茶素与氨基酸的比值;获取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以儿茶素与氨基酸的比值作为指标,利用遗传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方法筛选特征光谱变量;然后基于线性判别分析法建立判别模型。本发明获取萎凋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光谱预处理后结合儿茶素比氨基酸值筛选特征光谱变量,基于LDA方法建立红茶萎凋程度的判别模型,为红茶萎凋程度提供一种科学准确、适合在线无损检测的判别方法。

    一种茶氨酸合成酶基因及其制备茶氨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19214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07095.5

    申请日:2016-06-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93 C12P13/04 C12Y603/01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氨酸合成酶基因及其制备茶氨酸的方法,所述合成酶的基因cDNA全长为2886bp,阅读框长度为2532bp,所述基因c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茶氨酸合成酶基因可用于合成制备茶氨酸。具体方法为(1)获得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目的基因;(2)以pMAL‑c5x为载体,将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上,得到重组载体,并将重组载体导入大肠杆菌;(3)将导入重组载体的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产生诱导蛋白后加入底物谷氨酸钠与盐酸乙胺,继续培养12h,然后收集培养基中的产物,将产物离心后取上清;用0.22μm水相滤膜过滤,得合成的茶氨酸溶液。本发明合成方法因为与植物体内发生的合成反应类似,具有副反应少,产物精制步骤简单等特点。

    一种浑浊型茶啤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11139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10169160.3

    申请日:2015-0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浑浊型茶啤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麦芽粉碎、糖化、麦汁过滤、煮沸麦汁和添加酒花、第一次添加茶叶、回旋澄清、添加上面发酵酵母,在18±4℃的条件下进行主发酵、当表观发酵度在55~70%时,向发酵罐中投放微波灭菌的Cascade酒花和粉碎后的铁观音茶叶粉末,在18±4℃的条件下继续发酵7~14d、控制酵母1.0×106~5.0×106个/mL、灌装、装瓶发酵等步骤。本发明的浑浊型茶啤酒解决了多酚在茶啤酒酿造过程中分解氧化的问题,且在茶啤酒中同时保留了蛋白和多酚,制备出来的茶啤酒色泽稳定,质保期长,泡持性达到了708.1s,且经过长时间存放浑浊度上下一致,不会出现分层现象,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发酵生产咖啡碱的工程菌、其构建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861408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475914.2

    申请日:2016-06-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酵生产咖啡碱的工程菌,所述工程菌是通过将咖啡碱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导入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构建而成的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本发明通过过量表达咖啡碱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使谷氨酸棒状杆菌具备生产咖啡碱的能力,且产物咖啡碱能够大量分泌到胞外,分离纯化步骤少,咖啡碱的得率高,摇瓶发酵结果显示,咖啡碱的产量达3.75mg/L,表明该重组工程菌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为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食品安全级咖啡碱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种适应不同成熟度的板栗脱蓬机

    公开(公告)号:CN103653193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310655410.5

    申请日:2013-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不同成熟度的板栗脱蓬机,包括有机架,机架上罩有机壳,机壳内设有划口机构和脱蓬机构,机壳的下方设有清选机构,机壳上设有进料斗,划口机构包括有安装在进料斗与机壳连接处的划口轴,划口轴上分布有划口刀片;脱蓬机构包括有主轴,主轴上并列安装两个挤压片支架,挤压片支架上安装有挤压片,机壳底部主轴的圆周位置分布有圆弧形排列的挤压隔栅;清选机构包括有倾斜向下设置的清选筛,清选筛包括有上层隔板和下层隔板,上层隔板的下端口为蓬壳出口,所述下层隔板的下端口为出料口。本发明具有脱蓬效率高,板栗果肉损伤率低,板栗与蓬壳分离彻底,适应市场需求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不同成熟度板栗的脱蓬作业中。

    一种抹茶调味酱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95497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1004683.9

    申请日:2015-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抹茶调味酱,按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抹茶粉5—8、淡奶油100—112、牛奶180—220、白糖40—80、柠檬酸0.1—1、增稠剂0.8—3。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抹茶调味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抹茶粉、牛奶和柠檬酸混合在一起,得到抹茶牛奶;(2)将淡奶油和白糖混合在一起煮,得到奶油浆;(3)将奶油浆冷却,加入抹茶牛奶,然后搅拌混合均匀,再经乳化、均质处理后即得所述抹茶调味酱。本发明抹茶调味酱配方合理,可以有效延缓抹茶中叶绿素脱镁带来的黄变及茶多酚氧化带来的褐变,加工、存储期间氧化褐变较慢,保持了抹茶的天然翠绿色泽,其既有抹茶特有的风味,也含有奶香,滋味可口,口感细腻,并且兼有抹茶的营养保健功效。

    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的溶杆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274028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760222.8

    申请日:2015-1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的溶杆菌及其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株双功能高效降解菌(Lysobacter sp.)CW239及其在降解低污染浓度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中的应用。与现有的黄曲霉毒素降解菌相比,本发明的菌株CW239能够在低浓度毒素污染条件下达到极佳的降解效果。在液体发酵条件下,在含有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终浓度20μg/L的发酵培养液中,12h菌株CW239对赭曲霉毒素A的降解率为53.1%,48h降解率达到99.8%;12h菌株CW239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率为42.5%,48h降解率达到83.4%。用菌株CW239处理毒素污染的饲料(终浓度20μg/kg),48h对赭曲霉毒素A降解率为68.7%,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为52.1%。菌株CW239在食品及饲料生物脱毒应用方面具有实质性的应用价值和重大意义。

    一种添加超微绿茶粉的保健护色面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45072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72359.7

    申请日:2013-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添加超微绿茶粉的保健护色面条,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面粉100-116、红枣3-5、陈皮1-2、麦冬1-2、丁葵草0.4-0.6、棒棒草0.2-0.3、黄芪1-2、板蓝根0.6-0.8、马鞭草0.4-0.5、四叶草0.3-0.4、海藻酸钠0.2-0.3、超微绿茶粉2-3、葡萄糖酸锌0.018-0.026、叶绿素铜钠0.01-0.03、食盐1-2、水、油适量。本发明生产的面条色泽翠绿、均匀,外形整齐,表面细密光滑,咬劲、软硬、弹性均适口,具有茶叶特有的香味,在240天内,其硬度、酸度和颜色都优于对照。

    一种基于HPLC技术的不同种类普洱熟茶指纹图谱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53497A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310307129.2

    申请日:2013-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HPLC技术的不同种类普洱熟茶指纹图谱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普洱熟茶指纹标准图谱;以相同的方法建立待测茶叶的指纹图谱;将待测茶叶的指纹图谱和普洱熟茶指纹标准图谱对比,筛选符合普洱熟茶指纹标准图谱的待测茶叶。本发明的样本前处理简洁、方便,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劳动;基于全化学成分的普洱熟茶识别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识别率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