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行星传动装置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39691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2010110381.4

    申请日:2020-0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型行星传动装置,涉及变速设备的技术领域,传动装置包括:减速齿轮组、行星减速齿轮组和机械油泵;所述减速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传动比大于1;所述减速齿轮组与所述行星减速齿轮组连接,所述机械油泵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内。解决了现有传动装置占据较大安装空间的问题。通过采用减速齿轮组和行星减速齿轮组的组合方式进行变速,既能相对获得较大的传动比,又能相应的减少安装空间,并且将机械油泵安装在减速齿轮组中较大轴径的第二齿轮内,避免机械油泵安装在外部的空间,占据较大的安装空间的问题,整体的传动装置结构紧凑。

    挡位保持液压控制系统及变速箱

    公开(公告)号:CN10940452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910065896.4

    申请日:2019-0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挡位保持液压控制系统及变速箱。第一油路与第二油路连接,第三油路一端与第二油路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油路连接,第五油路与第一油路连接,第六油路一端与第五油路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油路连接;在变速箱于第一挡位区间断电时,常高电磁阀导通产生油压,第一离合器通过第二油路使第一制动器控制阀获得油压,通过第四油路使常高电磁阀产生油压,第一制动器和第一离合器结合使变速箱输出第一挡位;变速箱于第二挡位区间断电时,常高电磁阀导通产生油压通过第五油路使第二离合器控制阀获得油压,第二离合器和第一离合器结合使变速箱输出第二挡位,第二挡位区间最低挡位高于第一挡位区间最高挡,第二挡位高于第一挡位。

    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及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019442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499583.7

    申请日:2017-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及混合动力系统。该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供油泵、离合器阀芯、C0离合器和用于控制离合器阀芯开启和关闭的控制装置;供油泵输入端与油底壳连通,供油泵的输出端与离合器阀芯的输入端相连通,离合器阀芯的输出端与C0离合器的输入端相连通,C0离合器的输出端与油底壳连通;当控制装置控制离合器阀芯开启,离合器阀芯的输入端与其输出端相通,C0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当控制装置控制离合器阀芯关闭,离合器阀芯的输入端与其输出端断开,C0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该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解决了液力变矩器占用变速箱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一种变速箱的行星排润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358859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410682472.X

    申请日:2014-11-2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速箱的行星排润滑系统,其包括:设置在变速箱的阀板上,连通所述变速箱的油泵的阀板供油孔,所述阀板供油孔与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内的导油管连通;所述变速箱的齿轮内毂上,设置有与所述阀板供油孔连通,以允许润滑油流至行星轮和齿圈安装部位的连通孔;所述变速箱的太阳轮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导油管的太阳轮供油孔;开设在所述变速箱的行星架上,与所述太阳轮供油孔连通,以将润滑油导流至所述行星架安装部位的导油孔。本发明提供的变速箱的行星排润滑系统,针对行星排增设了新的供油路径,使行星排不再借助动力输入轴的供油孔,令润滑油能够更加充足的流至行星排中,使行星排得到更加充分的润滑。

    一种降低差速器搅油损失的高效率挡油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410095U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20918077.2

    申请日:2021-04-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降低差速器搅油损失的高效率挡油装置,用于将变速器壳体内的差速器腔的上部与叶片泵腔的上部隔开;至少包括主壳挡油板,所述主壳挡油板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主壳挡油板包括挡油结构和挡泡沫结构,所述挡油结构包括第二挡油部,第二挡油部的下边缘与变速器壳体上的第一挡边的上边缘轮廓相适应且贴合;第二挡油部向第一挡边的上侧延伸;所述挡泡沫结构与所述第二挡油部固定连接,且向叶片泵的上方延伸。主壳挡油板将差速器腔和叶片泵腔上部连通的部分隔开,减少流入差速器腔内的油量;挡泡沫结构还能够避免叶片泵吸入含有泡沫的油,从而提高整机的传动效率、减小叶片泵的噪音。

    应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3839499U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022176033.5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个离合器、若干个换挡控制阀、若干个电磁阀以及主油路和先导油路,每个电磁阀控制一个与其对应的换挡控制阀,每个换挡控制阀控制一个与其对应的离合器;主油路上设有主油路减压阀;还包括驱动主油路减压阀的减压电磁阀,减压电磁阀的进油端与先导油路连通,出油端通过油路与主油路减压阀的控制端及先导阀的控制端连通。该液压控制系统避免了变速器带压启动,减小变速器的启动阻力,变速器的冷启动性能大大提升,零下三十五度仍具有很好的启动效果。

    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及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864478U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721927378.1

    申请日:2017-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及混合动力系统。该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供油泵、离合器阀芯、C0离合器和用于控制离合器阀芯开启和关闭的控制装置;供油泵输入端与油底壳连通,供油泵的输出端与离合器阀芯的输入端相连通,离合器阀芯的输出端与C0离合器的输入端相连通,C0离合器的输出端与油底壳连通;当控制装置控制离合器阀芯开启,离合器阀芯的输入端与其输出端相通,C0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当控制装置控制离合器阀芯关闭,离合器阀芯的输入端与其输出端断开,C0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该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解决了液力变矩器占用变速箱空间大的技术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自动挡变速箱及其换挡冲击减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284415U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20694258.1

    申请日:2014-1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挡变速箱及其换挡冲击减缓装置。其中,换挡冲击减缓装置,用于自动挡变速箱,包括用于切换自动挡变速箱不同挡位的手动阀;用于控制自动挡变速箱与发动机的接合与分离,并与手动阀相连接的离合器;通过第一管路与手动阀连接的换挡阀,换挡阀通过第二管路与离合器连接;与手动阀出油口相连接的油箱;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管路上的单向阀,单向阀的进油口与离合器相连接,其出油口与手动阀相连接;设置于单向阀与油箱之间回路上的多个节流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挡冲击减缓装置,其通过离合器回路上节流器的设置,达到了减缓液压冲击的作用,并且其体积小,对变速箱其他部件位置的布局影响小。

    叶片泵与连接板的连接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6691445U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22958885.4

    申请日:2021-11-29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汽车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叶片泵与连接板的连接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该叶片泵与连接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叶片泵本体、连接板本体和连接组件;所述叶片泵本体与所述连接板本体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该叶片泵与连接板的连接结构,通过将叶片泵本体和连接板本体做成分体结构,使二者能够分别运输、分别生产和分别更换,柱状体结构的叶片泵本体在运输摆放时可以更方便堆积在运输空间内,板状结构的连接板本体也可以层层叠放在运输空间内,这样设置可以显著地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以及降低后期的维护保养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