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8430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21239.8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G01N21/78 , G01N27/12 , G01N21/3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品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光谱耦合纳米化比色传感器监测红茶发酵程度的方法;利用纳米化比色传感阵列捕获红茶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并应用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等降维算法,高效提取比色阵列特征信息,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多元线性判别、支持向量机、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络、深度信念网络等算法建立鲁棒性强、准确性高的信息融合判别模型,实现对红茶发酵程度的快速准确判别。本发明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成本低、样品无需预处理且便于在线无损检测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913386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910208436.2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产茶氨酸的茶树内生菌及其应用,该茶树内生菌分类命名为罗丹诺杆菌科藤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aceae Luteibacter sp.)CsE7,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816,保藏地址为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本发明产L‑茶氨酸的菌株,为首次从茶树中分离的产茶氨酸内生菌罗丹诺杆菌科藤黄杆菌属CsE7。该菌株CsE7在添加了谷氨酰胺和乙胺的LB培养基上能够合成L‑茶氨酸,且合成的茶氨酸能够快速分泌到胞外,分泌效率达90%以上,本发明利用该CsE7菌株以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制备L‑茶氨酸,操作方法简单,茶氨酸生产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883978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710170088.5
申请日:2017-03-2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H1/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麻吸附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酒用发酵麻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白酒用发酵麻吸附剂由短麻纤维依次经过酿酒酵母发酵、烟色红曲霉发酵、植物乳杆菌发酵、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后干燥制备而成;所述发酵麻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配制短麻纤维发酵液、酿酒酵母发酵、烟色红曲霉发酵、植物乳杆菌发酵、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干燥等步骤。本发明制备的发酵麻吸附剂对酒中的甲醇、异戊醇、异丁醇有明显的吸附作用而对白酒的总酯吸附量小,并且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有很强的实用性,市场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9733903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811567853.8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自动供料的珠茶连续化做形系统以及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PLC控制单元、初炒单元、摊凉单元以及复炒单元,通过在初炒单元、复炒单元设置立式提升机、称重机构、分料机构、振动式输送机实现自动加料,投料,自动并锅复炒,实现珠茶生产的连续化做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珠茶品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初炒供料环节、初炒环节、摊凉环节、复炒供料环节以及复炒环节的控制过程。该控制方法使得上述做形系统自动化程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612972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595391.0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量子点判别茶叶等级的方法,检测不同原料等级茶叶样本的碳氮比值,建立不同等级茶叶样本碳氮差别比值与碳量子点反应的响应曲线,得到不同等级茶叶样本的荧光光谱响应强度值;基于不同原料等级茶叶样本的荧光光谱,构建不同原料等级茶叶样本的碳量子点荧光光谱判别模型;选取不同时节下采制的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等级茶叶样本对所建判别模型进行校验,建立不同原料等级茶叶验证样本的碳量子点荧光光谱定性预测模型。本发明基于量子点判别茶叶等级的方法,可有效解决人工审评过程中由于主观因素影响而导致的审评结果缺乏一致性问题;可较好地消除不同审评人员间的判别结果误差,提高滋味等级审评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39502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619265.4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H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见汽加料蒸酒设备,属于全自动蒸酒设备领域,本发明的全自动见汽加料蒸酒设备由V形自动拌料装置,蒸酒原料传送带,见汽加料蒸酒装置和轨道蒸锅装置组成。本发明结合了微压膜片电接点压力传感器和红外线热成像仪,在不封闭的区域内能准确判断蒸酒的冒气状态,排除了很多不同因素造成的错误判断,首次在蒸酒领域实现了“见汽加料”。同时,本发明采用循环轨道蒸锅,解决了连续蒸酒的问题,提高了传感器和设备的利用率,加快了蒸酒速度,为自动化蒸酒和白酒酿造效率提供了设备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916860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098141.6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混合动力的高地隙履带式行间采茶机。本发明包括行走动力机构、升降机构以及茶叶采摘总成;茶叶采摘总成包括辅助机架、切割器及自动感应所述切割器采切茶叶深度的感应单元,切割器、感应单元安装在辅助机架上;感应单元包括感应板、上行程开关、下行程开关及安装在感应板上的行程开关触点,感应板盖在茶树上方;当行程开关触点与下行程开关接触时,升降机构控制茶叶采摘总成整体下降直到感应板被茶树向上顶起且行程开关触点脱离下行程开关;当感应板被茶树向上顶起至行程开关触点与上行程开关接触时,升降机构控制茶叶采摘总成整体上升直到行程开关触点脱离上行程开关。本发明实现切割器所采鲜叶大小均匀,确保茶叶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06903051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251937.X
申请日:2017-04-1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7B9/00 , A23F3/00 , B07B1/28 , B07B1/42 , B07B1/4609 , B07B22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茶的鲜叶筛分机,包括提升机、振动进料机和筛分室框架,所述筛分室框架设有第一筛、第二筛、第三筛和第四筛,所述四个筛子设有不同筛孔尺寸。所述第四筛设有双出轴减速电机,一端输出轴带动曲柄连杆推动第四筛前后运动,另一端输出轴设有链轮,通过链条传动将动力依次输送到第三筛、第二筛和第一筛。采用四层振动筛相叠加的方式,利用鲜叶中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芽三四叶、单片的特性不同进行筛选,实现鲜叶的分级筛选。本发明采用变频电机,实现无极调节,结构简单,容易操作,适宜推广运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88397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170088.5
申请日:2017-03-2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H1/0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H1/04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麻吸附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酒用发酵麻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白酒用发酵麻吸附剂由短麻纤维依次经过酿酒酵母发酵、烟色红曲霉发酵、植物乳杆菌发酵、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后干燥制备而成;所述发酵麻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配制短麻纤维发酵液、酿酒酵母发酵、烟色红曲霉发酵、植物乳杆菌发酵、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干燥等步骤。本发明制备的发酵麻吸附剂对酒中的甲醇、异戊醇、异丁醇有明显的吸附作用而对白酒的总酯吸附量小,并且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有很强的实用性,市场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6343093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974331.4
申请日:2016-11-0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23F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糖黄大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预处理:取黄大茶原料,粉碎后,进行提香处理;(2)浸提:将经过预处理的黄大茶原料加入到水中进行浸提处理,得到提取混合液;(3)过滤:对提取混合液进行过滤处理,然后对过滤所得的滤液进行离心处理,得到净化茶浸提液;(4)调配:向净化茶浸提液中加入茶氨酸、VC、NaHCO3和水,混匀后,得到所述无糖黄大茶饮料。本发明制得的无糖黄大茶饮料色泽黄亮,澄清透明,滋味醇厚甘爽,有明显的焦糖香和锅巴香,较好地保留了原茶的风味特点,且货架期内品质稳定。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容易实施,对原料中的有效成分的破坏小,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