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13386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208436.2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产茶氨酸的茶树内生菌及其应用,该茶树内生菌分类命名为罗丹诺杆菌科藤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aceae Luteibacter sp.)CsE7,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816,保藏地址为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本发明产L-茶氨酸的菌株,为首次从茶树中分离的产茶氨酸内生菌罗丹诺杆菌科藤黄杆菌属CsE7。该菌株CsE7在添加了谷氨酰胺和乙胺的LB培养基上能够合成L-茶氨酸,且合成的茶氨酸能够快速分泌到胞外,分泌效率达90%以上,本发明利用该CsE7菌株以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制备L-茶氨酸,操作方法简单,茶氨酸生产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913386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910208436.2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产茶氨酸的茶树内生菌及其应用,该茶树内生菌分类命名为罗丹诺杆菌科藤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aceae Luteibacter sp.)CsE7,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816,保藏地址为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本发明产L‑茶氨酸的菌株,为首次从茶树中分离的产茶氨酸内生菌罗丹诺杆菌科藤黄杆菌属CsE7。该菌株CsE7在添加了谷氨酰胺和乙胺的LB培养基上能够合成L‑茶氨酸,且合成的茶氨酸能够快速分泌到胞外,分泌效率达90%以上,本发明利用该CsE7菌株以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制备L‑茶氨酸,操作方法简单,茶氨酸生产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797122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207335.3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生产L-茶氨酸的菌群及其应用,该菌群为从茶树无菌组织培养苗中分离到的茶树内生菌,属于罗丹诺杆菌科藤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aceae Luteibacter sp.)。本发明的生产L-茶氨酸的菌群,为首次从茶树中分离的内生菌,在LB培养基上生长良好,28℃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向培养基中添加谷氨酰胺和乙胺后继续培养7天,实验组较对照组能够检测到L-茶氨酸的合成,且合成的茶氨酸能够快速分泌到胞外,分泌效率达90%以上,能够高效合成分泌茶氨酸。本发明的生产L-茶氨酸方法,以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操作方法简单,茶氨酸生产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43959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545381.6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生产L-茶氨酸的菌群及其应用,该菌群为从茶树无菌组织培养苗中分离到的茶树内生菌,属于黄单胞菌科藤黄杆菌属。本发明的生产L-茶氨酸的菌群,为首次从茶树中分离的内生菌,在LB培养基上生长良好,28℃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向培养基中添加谷氨酰胺和乙胺后继续培养2-3天,实验组较对照组能够检测到L-茶氨酸的合成,且合成的茶氨酸能够快速分泌到胞外,分泌效率达90%以上,能够高效合成分泌茶氨酸。本发明的生产L-茶氨酸方法,以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操作方法简单,茶氨酸生产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40202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545890.9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产茶氨酸的茶树内生菌及其应用,该茶树内生菌分类命名为黄单胞菌科藤黄杆菌属(Xanthomonadaceae Luteibacter sp.)CsE7,保藏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保藏号CCTCC NO:M 2018816,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本发明产L-茶氨酸的菌株,为首次从茶树中分离的产茶氨酸内生菌黄单胞菌科藤黄杆菌属CsE7。该菌株CsE7在添加了谷氨酰胺和乙胺的LB培养基上能够合成L-茶氨酸,且合成的茶氨酸能够快速分泌到胞外,分泌效率达90%以上,本发明利用该CsE7菌株以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制备L-茶氨酸,操作方法简单,茶氨酸生产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