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25409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410449628.X

    申请日:2014-09-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该技术能够将半导体装置小型化,并且提高封套的加工性。该半导体装置具有:半导体元件(1);基板(2),其上表面搭载有半导体元件(1);冷却片(3),其配置在基板(2)的下表面;封套(4),其将在基板(2)的下表面的冷却片(3)围绕而进行密闭配置;以及封头分隔壁(7),其独立于封套(4)形成,固定在封套(4)内的冷却片(3)的下侧的封套(4)上,形成用于向冷却片(3)流动冷媒的封头(5)以及流路(6)。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844936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1680090273.7

    申请日:2016-10-24

    Abstract: 在半导体芯片(9)的上表面设有相互分离的第1以及第2发射极电极(12、13)。配线部件(15)具有与第1发射极电极(12)接合的第1接合部(15a)、以及与第2发射极电极(13)接合的第2接合部(15b)。树脂(2)对半导体芯片(9)、第1以及第2发射极电极(12、13)、以及配线部件(15)进行封装。在第1接合部(15a)和第2接合部(15b)之间,设有将配线部件(15)上下贯穿的孔(18)。

    功率模块、电力变换装置以及功率模块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74159B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1880026475.4

    申请日:2018-04-27

    Abstract: 目的在于获得密封树脂的密合性充分且可靠性高的功率模块。具备:在陶瓷板上形成有导体层(13)的图案的绝缘基板(11);配置于绝缘基板(11)上的功率半导体元件(21、22);从功率半导体元件(21、22)的电极连接到螺纹紧固端子部(611、612)的板状的引线框(611a、612a);以及密封功率半导体元件(21、22)与引线框(611a、612a)的连接部以及周边的密封树脂部(7),在引线框(611a、612a)中,在俯视时至少一部分与绝缘基板11的未形成有导体层13的部分重叠的位置设置有开口部(611b、612b)。

    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1684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1880100430.7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具有:第1半导体芯片;第2半导体芯片;第1金属板,其设置于第1半导体芯片的上表面;第2金属板,其设置于第2半导体芯片的上表面;以及封装树脂,其将第1半导体芯片、第2半导体芯片、第1金属板以及第2金属板覆盖,在封装树脂处,在第1金属板与第2金属板之间形成从封装树脂的上表面朝向下方延伸的槽,第1金属板在与第2金属板相对的端部具有从形成槽的封装树脂的侧面露出的第1露出部,第2金属板在与第1金属板相对的端部具有从形成槽的封装树脂的侧面露出的第2露出部。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44936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680090273.7

    申请日:2016-10-24

    Abstract: 在半导体芯片(9)的上表面设有相互分离的第1以及第2发射极电极(12、13)。配线部件(15)具有与第1发射极电极(12)接合的第1接合部(15a)、以及与第2发射极电极(13)接合的第2接合部(15b)。树脂(2)对半导体芯片(9)、第1以及第2发射极电极(12、13)、以及配线部件(15)进行封装。在第1接合部(15a)和第2接合部(15b)之间,设有将配线部件(15)上下贯穿的孔(18)。

    半导体装置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496249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680079904.5

    申请日:2016-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5/07 H01L25/18

    Abstract: 具有:基板;多个半导体芯片,它们固定于该基板;绝缘板,其形成有贯穿孔;第1下部导体,其具有下部主体和下部凸出部,该下部主体形成于该绝缘板的下表面,与该多个半导体芯片中的任意者焊接,该下部凸出部与该下部主体相连,在俯视观察时该下部凸出部延伸至该绝缘板之外;第2下部导体,其形成于该绝缘板的下表面,与该多个半导体芯片中的任意者焊接;上部导体,其具有上部主体和上部凸出部,该上部主体形成于该绝缘板的上表面,该上部凸出部与该上部主体相连,在俯视观察时该上部凸出部延伸至该绝缘板之外;连接部,其设置于该贯穿孔,将该上部主体和该第2下部导体连接;第1外部电极,其与该下部凸出部连接;以及第2外部电极,其与该上部凸出部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