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半导体装置组及电力变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27622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0709562.2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即使在需要变更传递模塑型功率模块的形状的情况下,也通过使功率模块的电极端子与电极分离,将分离后的电极端子高精度地后安装于电极,从而使模块的电极位置的变更变得容易。半导体装置具有:半导体芯片;模塑树脂(2),将半导体芯片包在内部;电极(3),与半导体芯片电连接,在设置于模塑树脂(2)的开口部(5)露出;以及电极端子(4),具有将电极(3)覆盖且与电极电接触的接触部(9)、以将接触部(9)包围的方式形成且设置于开口部(5)的侧面(13)与接触部(9)之间的多个凸起(7、8),该电极端子具有存在接触部(9)的接触端部(11)和与接触端部(11)不同的端部即开放端部(12)。还涉及半导体装置组及电力变换装置。

    电力用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63420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480078993.2

    申请日:2014-05-12

    Abstract: 准备引线框,在其芯片焊盘(3)之上固接电力用半导体元件(5)。在芯片焊盘(3)的下表面隔着绝缘膜(9)而固接金属板(8)。在下模具(12a)与上模具(12b)之间的腔室(13)内配置内部引线(1a)、芯片焊盘(3)、电力用半导体元件(5)、绝缘膜(9)以及金属板(8),利用封装树脂(10)进行封装。下模具(12a)在内部引线(1a)的下方具有设置于腔室(13)的底面的台阶部(14)。台阶部(14)的上表面的高度比在腔室(13)内配置的电力用半导体元件(5)的上表面的高度高。在将封装树脂(10)注入至腔室(13)内时,金属板(8)的下表面与腔室(13)的底面相接触,使封装树脂(10)从台阶部(14)的上方朝向电力用半导体元件(5)的上表面而流动至下方。

    电力用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04578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680081114.0

    申请日:2016-02-09

    Abstract: 引线框(4)具有内部引线(5)、电力用芯片焊盘(7)以及与内部引线(5)连接的外部引线(2)。电力用半导体元件(9)接合于电力用芯片焊盘(7)之上。第1金属细线(11)将内部引线(5)和电力用半导体元件(9)进行电连接。封装树脂(1)对内部引线(5)、电力用芯片焊盘(7)、电力用半导体元件(9)以及第1金属细线(11)进行封装。封装树脂(1)在电力用芯片焊盘(7)的正下方具有绝缘部(15)。绝缘部(15)的厚度是封装树脂(1)内的无机物颗粒的最大粒径的1~4倍。在封装树脂(1)的上表面,在电力用芯片焊盘(7)的正上方,在不存在第1金属细线(11)以及电力用半导体元件(9)的区域设置有第1凹部(14)。

    电力用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63420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480078993.2

    申请日:2014-05-12

    Abstract: 准备引线框,在其芯片焊盘(3)之上固接电力用半导体元件(5)。在芯片焊盘(3)的下表面隔着绝缘膜(9)而固接金属板(8)。在下模具(12a)与上模具(12b)之间的腔室(13)内配置内部引线(1a)、芯片焊盘(3)、电力用半导体元件(5)、绝缘膜(9)以及金属板(8),利用封装树脂(10)进行封装。下模具(12a)在内部引线(1a)的下方具有设置于腔室(13)的底面的台阶部(14)。台阶部(14)的上表面的高度比在腔室(13)内配置的电力用半导体元件(5)的上表面的高度高。在将封装树脂(10)注入至腔室(13)内时,金属板(8)的下表面与腔室(13)的底面相接触,使封装树脂(10)从台阶部(14)的上方朝向电力用半导体元件(5)的上表面而流动至下方。

    引线框、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96931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480082449.5

    申请日:2014-10-03

    Abstract: 特征在于,具有:第1引线端子;第2引线端子,其设置为与该第1引线端子平行;以及连接杆,其将该第1引线端子和该第2引线端子连接,该连接杆具有:第1窄部,其与该第1引线端子接触;第2窄部,其与该第2引线端子接触;以及宽部,其宽度大于该第1窄部和该第2窄部,将该第1窄部和该第2窄部连接,在该宽部中的位于该第1窄部和该第2窄部之间的部分形成了通孔。

    电力用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78127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480083227.5

    申请日:2014-11-07

    Abstract: 具有:电力用半导体元件;控制元件;第1及第2引线框,它们分别保持电力用半导体元件和控制元件;第1金属配线,其将电力用半导体元件和第1引线框电连接;第2金属配线,其将电力用半导体元件和控制元件电连接;以及封装体,其对它们进行覆盖,第1引线框包含有:芯片焊盘,其具有搭载有电力用半导体元件的搭载面;以及第1内部引线,其具有与第1金属配线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面,在封装体的表面中的与沿搭载面的方向相交叉的侧面,在第1及第2引线框没有从此处凸出的侧面部分,形成有与其他区域相比表面粗糙度大的树脂注入口痕迹,树脂注入口痕迹在从沿搭载面的方向观察时,相对于连接面而形成在第1金属配线所在侧的相反侧。

    引线框、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9693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480082449.5

    申请日:2014-10-03

    Abstract: 特征在于,具有:第1引线端子;第2引线端子,其设置为与该第1引线端子平行;以及连接杆,其将该第1引线端子和该第2引线端子连接,该连接杆具有:第1窄部,其与该第1引线端子接触;第2窄部,其与该第2引线端子接触;以及宽部,其宽度大于该第1窄部和该第2窄部,将该第1窄部和该第2窄部连接,在该宽部中的位于该第1窄部和该第2窄部之间的部分形成了通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