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花诱导剂以及该发花诱导剂的应用与发花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863404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47590.0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花诱导剂以及该发花诱导剂的应用与发花工艺。该发花诱导剂包括芽孢杆菌属的菌株、乳杆菌属的菌株、微杆菌属的菌株、乳球菌属的菌株以及双歧杆菌属的菌株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使用该发花诱导剂的茶叶发花工艺步骤为:茶叶原料灭菌处理;添加冠突散囊菌以及发花诱导剂:将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液以及发花诱导剂的菌悬液添加到茶原料中;茶叶发花。本发明发花诱导剂可以解决茯茶及其他发花型茶产品加工过程发花周期长、发花品质不稳定以及可能出现有害杂菌等问题,本发明既可以提高发花效率、增强发花效果,又有明确的微生物安全保证,可以提供包含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的高品质益生茯茶以及其他发花型益生茶产品。

    一种名为油茶皂苷C4和C5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18722B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510779731.5

    申请日:2015-11-12

    Abstract: 一种名为油茶皂苷C4、C5和C6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制备上述化合物时,首先取油茶籽饼粕,并将其粉碎;然后用有机溶剂提取粉碎后的油茶籽饼粕,提取液经过减压浓缩制得膏状提取物;再将所述膏状提取物分离纯化得到油茶皂苷C4、油茶皂苷C5和油茶皂苷C6。通过实验证实,本发明油茶皂苷C4、油茶皂苷C5和油茶皂苷C6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可用于制备抗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低分化前胃癌细胞(BGC‑823)、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白血病细胞(HL‑60)和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等抗癌药物。对农业和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有效开发利用油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一种名为油茶皂苷C1和油茶皂苷C2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311623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676245.6

    申请日:2014-11-21

    Abstract: 一种名为油茶皂苷C1和油茶皂苷C2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制备上述名为油茶皂苷C1和油茶皂苷C2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时,首先取油茶籽饼粕,并将其粉碎;然后用有机溶剂提取粉碎后的油茶籽饼粕,提取液经过减压浓缩制得膏状提取物;再将所述膏状提取物分离纯化得到油茶皂苷C1和油茶皂苷C2。本发明提供了两种上述名为油茶皂苷C1和油茶皂苷C2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抗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低分化前胃癌细胞(BGC-823)、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白血病细胞(HL60)和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药物方面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两个具有生物活性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对农业和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有效开发利用油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

    一种橙红色色素的制备及其应用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4355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85339.6

    申请日:2023-10-07

    Inventor: 张梁 龙飘飘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橙红色色素的制备及其应用。通过将四种茶黄素单体或其混合物与L‑茶氨酸等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物进行共加热反应,反应产物溶液稀释后检测a值上升,b值下降,反应液成释后整体呈现橙红色,随着稀释程度增加逐渐变为蜜桃粉色。本发明使用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风味物质,简单快捷合成食品级的蜜桃粉色至橙红色的溶液,能够作为一种食品、饮料增色增味添加剂使用,并具有一定的健康功效,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一种酯型儿茶素-茶氨酸加合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15806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210007589.2

    申请日:2022-0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酯型儿茶素‑茶氨酸加合物的制备方法,属于天然产物制备和分离纯化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茶氨酸为底物,将茶氨酸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在湿热条件进行亲核反应,EGCG中A环6位上的C或8位上的C与茶氨酸的Strecker降解产物结合,形成加合产物,将所述加合产物依次通过萃取和分离纯化后得到酯型儿茶素‑茶氨酸加合物EPSFs。本发明通过体外化学合成并分离纯化制备酯型儿茶素‑茶氨酸加合物,合成方法和纯化技术操作简单,容易实施,成本较低,且所得酯型儿茶素‑茶氨酸加合物具有降糖、降脂等生物活性,能够推进EPSFs类物质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开发应用。

    一种去除茶饮料中咖啡碱且保留原茶风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5850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11868.4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除茶饮料中咖啡碱且保留原茶饮料风味的方法,属于茶饮料深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将茶饮料置于阴离子交换树脂中,以乙醇水溶液洗脱以除去咖啡碱,再用氯化钙溶液进行洗脱,洗脱完成后通入二氧化碳沉淀钙盐并过滤除杂,可最大程度的不引入新杂质,排除杂质对茶饮风味的影响,最终获得除去大量咖啡碱后的茶饮。检测结果显示,本发明方法中咖啡碱的去除效果明显,且去除咖啡碱后茶饮的苦味显著减弱,而其他风味基本保持不变。本方法有效去除了茶饮中的咖啡碱,大幅度降低了茶饮中的咖啡碱含量,减轻了饮品的苦味,提高了饮品的口感,且可获得高纯度的咖啡碱。该方法操作简单,清洁环保,适合工业化生产推广。

    一种茶叶发酵制备果味红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3702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201372.6

    申请日:2023-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发酵制备果味红茶的方法:茶树鲜叶经热风萎凋2h,向萎凋茶叶喷洒5%~20%的梨匀浆浓缩液,随后置于茶叶揉捻机中揉捻1h,揉捻后对揉捻叶进行解块;解块后的揉捻叶复喷一次梨匀浆浓缩液,后置于控温控湿通氧的发酵室中进行复合发酵,期间翻拌一次茶堆;将发酵叶置于滚筒杀青机中烘制,然后置于电烘箱中以干燥,得到初制果味红茶;初制果味红茶经风选、拼配、补火等精制流程后制得果味红茶产品。本发明制得的红茶果香浓郁,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甜。梨匀浆催化发酵制得的红茶中的酯型儿茶素及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显著降低,茶黄素及茶红素的含量显著升高。此外,所制得的果味红茶中的可溶性糖及氨基酸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一种发花诱导剂以及该发花诱导剂的应用与发花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8634047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1810447590.0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花诱导剂以及该发花诱导剂的应用与发花工艺。该发花诱导剂包括芽孢杆菌属的菌株、乳杆菌属的菌株、微杆菌属的菌株、乳球菌属的菌株以及双歧杆菌属的菌株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使用该发花诱导剂的茶叶发花工艺步骤为:茶叶原料灭菌处理;添加冠突散囊菌以及发花诱导剂:将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液以及发花诱导剂的菌悬液添加到茶原料中;茶叶发花。本发明发花诱导剂可以解决茯茶及其他发花型茶产品加工过程发花周期长、发花品质不稳定以及可能出现有害杂菌等问题,本发明既可以提高发花效率、增强发花效果,又有明确的微生物安全保证,可以提供包含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的高品质益生茯茶以及其他发花型益生茶产品。

    一种提高茶叶叶片氨基酸含量的提取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46224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66476.4

    申请日:2024-10-21

    Inventor: 张梁 柳旭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取物,提取物来自于扁枝槲寄生,所述提取物能够提高茶树生长过程叶片中氨基酸的含量;本发明还公开该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扁枝槲寄生鲜样进行真空冷冻干燥,75%乙醇超声波提取,得到粗提取液;将粗提取液冻干成粉末,得到粗提取粉;将粗提取粉复溶,倒入至中压色谱分离凝胶中,以除去粗提取粉中的脂溶性物质,得到洗脱液;将洗脱液减压浓缩、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提高茶叶叶片氨基酸含量的提取物。发明提出的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的步骤简单,使用方法便捷,将其喷洒于茶叶表面后可增加其氨基酸含量,提高率达35%以上,针对性地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