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花诱导剂以及该发花诱导剂的应用与发花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863404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47590.0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花诱导剂以及该发花诱导剂的应用与发花工艺。该发花诱导剂包括芽孢杆菌属的菌株、乳杆菌属的菌株、微杆菌属的菌株、乳球菌属的菌株以及双歧杆菌属的菌株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使用该发花诱导剂的茶叶发花工艺步骤为:茶叶原料灭菌处理;添加冠突散囊菌以及发花诱导剂:将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液以及发花诱导剂的菌悬液添加到茶原料中;茶叶发花。本发明发花诱导剂可以解决茯茶及其他发花型茶产品加工过程发花周期长、发花品质不稳定以及可能出现有害杂菌等问题,本发明既可以提高发花效率、增强发花效果,又有明确的微生物安全保证,可以提供包含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的高品质益生茯茶以及其他发花型益生茶产品。

    一种发花诱导剂以及该发花诱导剂的应用与发花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8634047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1810447590.0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花诱导剂以及该发花诱导剂的应用与发花工艺。该发花诱导剂包括芽孢杆菌属的菌株、乳杆菌属的菌株、微杆菌属的菌株、乳球菌属的菌株以及双歧杆菌属的菌株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使用该发花诱导剂的茶叶发花工艺步骤为:茶叶原料灭菌处理;添加冠突散囊菌以及发花诱导剂:将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液以及发花诱导剂的菌悬液添加到茶原料中;茶叶发花。本发明发花诱导剂可以解决茯茶及其他发花型茶产品加工过程发花周期长、发花品质不稳定以及可能出现有害杂菌等问题,本发明既可以提高发花效率、增强发花效果,又有明确的微生物安全保证,可以提供包含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的高品质益生茯茶以及其他发花型益生茶产品。

    茶多酚或EGCG与β-CD包合物及制备富含茶多酚或EGCG的通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62845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734222.0

    申请日:2015-10-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多酚或EGCG与β-CD包合物及其用于制备富含茶多酚或EGCG的适合真菌培养的通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通用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如下:按茶多酚或EGCG与β-CD的摩尔比例为1:1称取茶多酚或EGCG,将茶多酚或EGCG溶于无水乙醇中,将所得第一次混合溶液逐滴加入到β-CD饱和溶液中,再将所得第二次混合溶液在60℃条件下搅拌,然后4℃静置过夜,并冷冻干燥,制得包合物粗品;用甲醇冲洗包合物粗品粉末并蒸干,即可制得CDTP或CDTE;最后将CDTP或CDTE配置成通用固体培养基。本发明成功地利用β-CD疏水空腔的包合性,制备得到了富含茶多酚或EGCG的固体培养基,为后期研究微生物对茶多酚的代谢的研究和生产奠定了基础,本发明还为有效开发利用茯砖茶以及其他茶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一种抗热应激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92553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34674.1

    申请日:2025-01-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热应激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一种抗热应激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份:藿香6‑12,土茯苓4‑8,芦根4‑8,银花藤4‑8,荆芥1‑5,败酱草1‑5,白茅根1‑5,淡竹叶1‑5,龙胆草1‑5,陈皮1‑5,石膏1‑5,知母1‑5,葎草1‑5,石菖蒲1‑5。本发明的抗热应激中药组合物,辛凉解表,清热燥湿,宣通肺气,护心保肝,醒神开窍,可以有效缓解热应激反应,改善肉牛在热应激的条件下的生理生化指标。

    茶多酚或EGCG与β-CD包合物及制备富含茶多酚或EGCG的通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62845B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510734222.0

    申请日:2015-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多酚或EGCG与β‑CD包合物及其用于制备富含茶多酚或EGCG的适合真菌培养的通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通用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如下:按茶多酚或EGCG与β‑CD的摩尔比例为1:1称取茶多酚或EGCG,将茶多酚或EGCG溶于无水乙醇中,将所得第一次混合溶液逐滴加入到β‑CD饱和溶液中,再将所得第二次混合溶液在60℃条件下搅拌,然后4℃静置过夜,并冷冻干燥,制得包合物粗品;用甲醇冲洗包合物粗品粉末并蒸干,即可制得CDTP或CDTE;最后将CDTP或CDTE配置成通用固体培养基。本发明成功地利用β‑CD疏水空腔的包合性,制备得到了富含茶多酚或EGCG的固体培养基,为后期研究微生物对茶多酚的代谢的研究和生产奠定了基础,本发明还为有效开发利用茯砖茶以及其他茶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