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41538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080062618.0
申请日:2010-02-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冈田吉弘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5/112 , F01M11/08 , F01M13/00 , F02B37/00 , F02M35/10052 , F02M35/10157 , F02M35/10281 , Y02T10/14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难以发生伴随着机油流入的异常燃烧的内燃机。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内燃机具备:多个气缸,上述多个气缸沿着冷却水的流向配置;以及浪涌调整槽,该浪涌调整槽具有与各气缸相连的多个空气出口,浪涌调整槽被形成为在与位于冷却水流向的上游侧的气缸相连的空气出口的附近积存有相对多的机油,在与位于冷却水流向的下游侧的气缸相连的空气出口的附近机油的积存量相对少。
-
公开(公告)号:CN102187068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0880130534.9
申请日:2008-12-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冈田吉弘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37/18 , F01N3/2053 , F01N13/009 , F01N13/107 , F01N2240/36 , F01N2260/06 , F01N2260/14 , F02D41/0007 , F02D41/025 , F02D2200/0406 , Y02T10/144 , Y02T1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增压器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其能够兼顾防止背压的过度升高以及确保废气的排放性能。其具有涡轮增压器16a,该涡轮增压器16a在排气通路14上具有通过内燃机10的排气能量而动作的涡轮16a。在排气通路14上,从上游侧按顺序具有第1前端催化剂18和第2前段催化剂20。且具有迂回绕过涡轮16a的第1排气旁通通路24和迂回绕过涡轮16a和第1前段催化剂18的第2排气旁通通路26。还具备分别承担对所述第1排气旁通通路及第2排气旁通通路26进行开闭的作用的第1废气旁通阀28及第二废气旁通阀。
-
公开(公告)号:CN11877508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225692.3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氢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具备缸内压传感器以及空燃比传感器的氢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具备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构成为进行以下处理:基于缸内压传感器的输出来计算燃烧压的变动量;及基于所述变动量来计算校正量,该校正量用于校正由排气中的未燃氢引起的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的浓偏移。
-
公开(公告)号:CN107524536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710436801.6
申请日:2017-06-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D4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燃机及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内燃机的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控制燃料喷射阀并根据需要控制火花塞,使燃料进行预混合压缩自着火燃烧或火焰传播燃烧。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未发生切换故障时,在火花点火运转区域内实施通过火花塞对在燃烧室内均匀地扩散的燃料进行点火而使其进行火焰传播燃烧的均质燃烧。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在发生了所述切换故障时,在第2运转区域内实施通过火花塞对燃料喷射路径上的燃料进行点火而使其进行火焰传播燃烧的喷雾引导分层燃烧。
-
公开(公告)号:CN102099557B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0980127452.3
申请日:2009-07-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冈田吉弘
IPC: F02D1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13/0261 , F02B29/0406 , F02D13/0246 , F02D13/0257 , F02D35/003 , F02D41/0007 , F02D41/1441 , F02D41/40 , F02D2041/001 , F02D2041/1418 , F02M26/01 , F02M26/05 , F02M26/42 , Y02T10/144 , Y02T10/18
Abstract: 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的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排气门(30A),其打开/关闭与涡轮(24b)相连通的第一排气通道(32);第二排气门(30B),其打开/关闭旁通涡轮的第二排气通道(34);第二排气门的关闭正时被控制成使得在高发动机负荷下第二排气门的打开时段与进气门(11)的打开时段重叠。第二排气门的打开特性和燃料喷射量被控制成使得在高发动机负荷下气缸中填充的气体的空燃比(缸内A/F)接近输出空燃比,并使流入三元催化剂(38)——其布置在接合后排气通道(36)中——的气体的空燃比(总A/F)接近理论空燃比。
-
公开(公告)号:CN102265020B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080001581.0
申请日:2010-03-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冈田吉弘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37/16 , F02B29/0406 , F02D23/00 , F02M26/05 , F02M26/06 , F02M26/10 , F02M26/35 , Y02T10/1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抑制随着进气旁通通道的开放而生成过多的高EGR率的气体并其被吸入的弊端。在内燃机主体(10)的进气通道(26)上设有具有压缩机(6)的增压器。设有EGR通道(50)及EGR阀(54)。进气旁通通道(66)使进气通道(26)上的压缩机(62)上游和进气通道(26)上的压缩机(62)的下游连通。在进气旁通通道(66)上设有旁通空气阀(ABV64)。ABV(64)动作的同时关闭EGR阀(54)。
-
公开(公告)号:CN101925731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0980103235.0
申请日:2009-03-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0065 , F02D2200/0802 , F02M26/28 , F02M26/33 , F02M26/35 , F02M26/47 , Y02T10/47
Abstract: 一种内燃发动机(1)的排气再循环装置(50),包括:连接所述内燃发动机的排气通道(6)和进气通道(3)的排气再循环通道(51);在关闭时阻塞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的排气再循环阀(54);设置在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中的与所述排气通道(6)相连的连接部与所述排气再循环阀的安装位置之间并对在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中流动的排气进行净化的排气再循环催化剂(52)。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执行排气再循环控制,通过所述排气再循环控制,打开排气再循环阀并使在排气通道中流动的排气经由排气再循环通道再循环到进气通道。所述排气再循环催化剂布置在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中的所述连接部(55)附近。
-
公开(公告)号:CN102187068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0880130534.9
申请日:2008-12-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冈田吉弘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37/18 , F01N3/2053 , F01N13/009 , F01N13/107 , F01N2240/36 , F01N2260/06 , F01N2260/14 , F02D41/0007 , F02D41/025 , F02D2200/0406 , Y02T10/144 , Y02T1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增压器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其能够兼顾防止背压的过度升高以及确保废气的排放性能。其具有涡轮增压器16a,该涡轮增压器16a在排气通路14上具有通过内燃机10的排气能量而动作的涡轮16a。在排气通路14上,从上游侧按顺序具有第1前端催化剂18和第2前段催化剂20。且具有迂回绕过涡轮16a的第1排气旁通通路24和迂回绕过涡轮16a和第1前段催化剂18的第2排气旁通通路26。还具备分别承担对所述第1排气旁通通路及第2排气旁通通路26进行开闭的作用的第1废气旁通阀28及第二废气旁通阀。
-
公开(公告)号:CN102216584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0980125220.4
申请日:2009-11-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冈田吉弘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3/12 , F01N3/043 , F01N13/102 , F01P3/02 , F01P3/14 , F01P7/16 , F01P2003/024 , F02B37/18 , F02D13/0257 , F02F1/40 , Y02T10/144 , Y02T10/18 , Y02T1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其目的在于,在汽缸盖形成有与涡轮增压器的涡轮的入口连通的排气口和不与涡轮的入口连通的排气口,使两排气口的各自的冷却量最佳化。本发明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具有形成于内燃机的汽缸盖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一排气口与涡轮增压器的涡轮的入口连通。第二排气口不与涡轮的入口连通。在内燃机的各汽缸设置有与第一排气口连通的第一排气门和与第二排气口连通的第二排气门。在汽缸盖形成有供用于冷却第一排气口的冷却水通过的第一冷却水通路,和供用于冷却第二排气口的冷却水通过的第二冷却水通路。
-
公开(公告)号:CN102137994A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980134189.0
申请日:2009-04-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15/04 , F02B37/18 , F02B37/24 , F02B75/041 , F02D13/0226 , F02D15/02 , F02D23/00 , F02D41/0007 , F02D2041/001 , Y02T10/144 , Y02T10/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火花点火式内燃机具备能够变更机械压缩比的可变压缩比机构(A)、能够控制进气门的关闭时期的可变气门正时机构(B)及增压器(15)。在发动机低负荷运转时与发动机高负荷运转时相比使机械压缩比提高。在发动机中负荷运转时,与发动机低负荷运转时相比,通过利用增压器的增压作用使进气管内的压力上升而使向燃烧室(5)内供给的吸入空气量增大,并且通过降低机械压缩比使实际压缩比降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