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真空助力器最大助力压力整车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3747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023986.3

    申请日:2023-04-25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制动真空助力器最大助力压力整车测试方法。包括:一、确定试验车辆发动机正常、管路正常、整车真空度传感器、主缸压力传感器及CAN总线信号正常;二、连接CAN总线信号采集设备,启动发动机,观察真空度传感器信号变化,待真空度信号再次稳定后,启动设备记录CAN信号,并准备开始试验;三、当踩下制动踏板时真空度逐渐变小,松开制动踏板的过程中真空度逐渐变大,继续松开制动踏板真空度会突然变小,记录这一时刻的真空度最低水平和对应的主缸压力水平。本发明可以在不外接额外的踏板力传感器、制动压力传感器的前提下,利用车辆上已有的CAN总线信号,在整车上测量真空助力器最大助力压力,提高测试效率。

    一种制动钳拖滞力矩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41085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105096.2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测量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制动钳拖滞力矩测量方法,包括:在基本性能试验台上测量制动钳在常温下的拖滞力矩;在惯量试验台上测量制动钳在常温下的拖滞力矩;在惯量试验台上测量将制动钳由常温拖曳升温至设定温度时的拖滞力矩;在制动钳升温至设定温度后,测量制动钳由设定温度下降至常温时的拖滞力矩。在基本性能试验台上测量制动钳在常温下的拖滞力矩,在惯量试验台上测量制动钳在常温、升温及降温情况下的拖滞力矩,将各拖滞力矩的测量值进行比较,以优化制动钳性能。惯量试验台能够模拟制动钳的拖磨制动工况,以将制动钳拖拽升温,实现在早期无样车阶段,通过台架试验测量不同温度下的制动钳的拖滞力矩,以指导制动钳的性能开发。

    一种电子驻车夹紧力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12063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668028.9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驻车夹紧力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其属于电子驻车技术领域,电子驻车夹紧力的确定方法包括:根据车辆驻车法规确定初级驻坡需求;确定车辆制动器的多个驻车工况;根据制动器的温度及所述初级驻坡需求确定实际驻坡需求;根据制动器温度、实际驻坡需求、车辆重量、车轮滚动半径、坡度及制动器有效制动半径及不同温度下的摩擦系数计算各所述驻车工况对应的需求夹紧力;将多个需求夹紧力中最大值确定为电子驻车夹紧力。本发明电子驻车夹紧力的确定方法及装置针对极端工况定义及计算思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降低了发生驻车失败的几率,保证了车辆的使用安全和车外的公共安全。

    一种汽车制动距离测试及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57827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40849.1

    申请日:2021-0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距离测试及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给定初始参数,包括各制动器的建压时间、车辆后轮制动力值以及车辆前轮制动力值;计算车辆后轮最大纵向力;计算车辆前轮最大纵向力;制定后轮的ABS限压策略;制定前轮的ABS限压策略;计算前后制动力的合力;计算车辆减速度;计算车辆速度;计算制动距离。本发明利用制动器及助力器的试验建压曲线,以及不同载荷下轮胎的试验峰值附着系数做为输入,采用基于门限值的ABS控制方法计算制动距离。说明了需要哪些参数,以及如何使用这些参数进行计算。在给定制动距离工程目标后,也可以通过本方法,给出制动器、助力器以及轮胎的零件级工程目标。

    一种考虑主动制动功能的制动系统匹配分析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2388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688985.7

    申请日:2020-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主动制动功能的制动系统匹配分析方法和系统,根据整车在一定减速度下的动态轴荷转移,来计算前后轴抱死所需制动力矩,通过制动器参数,从而计算得到抱死压力,完成整车制动抱死压力评估;在Amesim中搭建制动系统液压模型,通过电机转速、偏心轮和柱塞位移来计算泵的流量;通过计算电磁阀两端压差和制动管路的长度来计算获取进入到制动器内制动液体积来计算制动器轮缸压力;通过制动器轮缸压力迭代计算获得TTL的仿真曲线:将上一步长通过步骤S3计算的制动器轮缸压力作为下一步长的压力差输入,通过不断迭代计算获得TTL的仿真曲线,用于制动系统的匹配分析。

    前轮压力调节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039585B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211444954.2

    申请日:2022-11-1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前轮压力调节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前轮压力调节方法包括:获取制动踏板行程信号;根据制动踏板行程信号,确定前轮压力状态;根据前轮压力状态,调节前轮进液阀开度或保持前轮进液阀开度,以控制前轮增压速率。本方案可以通过调节前轮进液阀开度,减小前轮的增压速率,避免前轮压力迅速到达抱死临界点,使前轮不会迅速进入抱死状态,从而减小了制动距离,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车辆制动的安全性。另外,通过调节前轮进液阀开度减小前轮增压速率,还可以阻止车辆的动力总成悬置撞击限位,避免车辆内部发出碰撞噪声和碰撞震动,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了车辆的舒适性。

    车辆制动踏板比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87161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310013243.8

    申请日:2023-0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制动踏板比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车辆的制动系统包括:制动踏板、踏板推杆、制动助力器和制动主缸。该方法包括:将制动助力器置为失效状态,并获取制动助力器在失效状态下的始动力;对制动踏板施加踏板制动力,并获取制动踏板的踏板输入力及踏板输入力对应的踏板行程;获取制动主缸的主缸输入力;根据主缸输入力、始动力及踏板输入力确定制动踏板比。本发明通过在制动系统中采集踏板行程、主缸输入力、制动助力器始动力及踏板输入力,计算实际制动踏板比,简化了制动踏板比的计算方式,同时提高了制动踏板比的准确性。

    一种制动盘厚度测试装置及周向厚度差增长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6207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378137.4

    申请日:2024-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动盘厚度测试装置及周向厚度差增长测试方法,制动盘厚度测试装置包括试验台架、测量器和施载组件;试验台架包括转动座以及旋转驱动器;测量器用于测量制动盘的厚度;施载组件包括载荷盘、垂向载荷加载器和侧向载荷加载器,载荷盘设于转动座,垂向载荷加载器用于对载荷盘施加垂向载荷,侧向载荷加载器用于对载荷盘施加侧向载荷。周向厚度差增长测试方法应用于制动盘厚度测试装置。使用制动盘厚度测试装置对制动盘周向厚度差增长进行测试,无需进行实车测试,较为简便;而且,通过进行载荷测试模拟实际运行中路面对制动盘的影响,对制动盘周向厚度差增长进行测试的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更高。

    制动衬块消音片粘结耐久性台架试验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96905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07250.1

    申请日:2024-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动衬块消音片粘结耐久性台架试验方法及系统,具体步骤为:记录摩擦片总成上消音片粘结的情况以得到消音片粘结初始状态;将装有带消音片的摩擦片总成安装好;控制制动盘的初始温度、制动初速、制动终速、制动压力进行制动试验同时记录摩擦片总成上消音片粘结的情况以得到消音片粘结试验状态;将所述消音片粘结试验状态与所述消音片粘结初始状态进行对比,本发明可对摩擦片总成中的消音片的粘结耐久性进行评价,解决了针对摩擦片总成的消音片没有粘结耐久性试验的问题,使产品开发验证更加充分。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电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63912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713093.1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电子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响应于驾驶用户对于目标车辆的制动踏板的触发操作,获取目标车辆对应的挡位切换信息和坡度信息;基于挡位切换信息和坡度信息对目标车辆进行扭矩释放控制,得到目标控制结果,其中,目标控制结果用于确定目标驱动扭矩;响应于驾驶用户对于目标车辆的动力踏板的触发操作,基于目标控制结果控制目标车辆由静止状态切换至运动状态。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车辆控制方法导致的整车稳定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