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995973B
公开(公告)日:2010-04-07
申请号:CN200610117007.7
申请日:2006-10-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半导体激光器跳模特性的气体测量方法和使用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利用目标气体对激光器产生的特定波长激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气体浓度测量,也利用目标气体对同一激光器产生的相近特定波长激光的透过特性作为参比信号以抵消其他损耗和波动的影响。所使用的气体传感器的核心是一只具有稳定单模输出和跳模特性半导体激光器和一只光电探测器,适合于不同的气体光路,电路部分构成较简单,易于一体化、小型化和集成化。本发明所述的测量方法及使用的传感器是一种普适的采用半导体激光的气体传感器,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626061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910053519.5
申请日:2009-06-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4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发和筛选相变存储材料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在单一的基底上制备出至少2个成份的相变材料组份;(2)采用激光对数据进行处理、编程和数据读取,从而获得基底上的各种组份相变材料的性能;(3)通过得到的各种相变材料组份性能的比较,获得优化组份,并绘制相变材料精细相图。本发明提供表征相变存储材料材料芯片的方法,获得各个相变材料组份的相变速率和相变功耗,高效地开发、筛选高性能存储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0565955C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810032862.7
申请日:2008-01-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相变存储器的过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层位于相变材料和电极材料之间;过渡层材料的电阻率在10-6欧姆米和1016欧姆米之间,过渡层材料的热导率在0.01W/m·k到30W/m·k之间。过渡层的厚度<10nm,且与相变材料或电极材料间具有黏附力。所述的单层或多层结构的过渡层可有效阻地挡相变材料和电极间的相互扩散,提升电极的加热效率,同时减少了向电极和氧化物的扩散的热量,使更多的热量被用在相变材料加热上。不仅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降低了功耗,而且增加了相变存储器高、低阻间的差异;将相变材料中的最高温度区域向加热电极移动,有效将相变材料的熔化控制在电极周围,提升了器件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587830A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810037746.4
申请日:2008-05-21
Applicant: 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02 , H01L21/027 , H01L21/308 , B82B3/00 , G03F7/00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纳米线P-N结阵列制备和纳米加工方法,尤其是硅纳米线P-N结阵列(SiNW P-N junction array)的纳米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纳米压印技术制作纳米线P-N结阵列,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易于大面积制作、低成本和高产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为具有P-N结构的纳电子器件的构筑提供了一种简单的高效加工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0563041C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710040829.4
申请日:2007-05-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阻存储器的器件单元结构及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器件单元结构由顶电极、存储介质层、底电极接触,底电极、绝缘介质薄膜、金属导电层和衬底组成,其中:①制作在绝缘介质薄膜上的底电极接触是采用空心或实心的管状结构;②底电极接触与存储介质间有TiN薄膜钝化层作阻挡层;③顶电极通过钝化层上的顶电极引出孔与存储介质相连;④底电极与采用空心或实心管状的底电极接触的底部通过金属导电层相连;⑤金属导电层沉积在衬底上。本发明针对目前RRAM的发展现状,以减少电极接触面积降低功耗,提高可靠的电阻存储器器件单元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1572290A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910052406.3
申请日:2009-06-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柱状纳米加热电极的制备方法,首先在衬底上沉积一层厚度为100nm~300nm的TiN薄膜,利用亚微米CMOS标准工艺曝光技术在TiN薄膜上形成直径为200nm~300nm的光刻胶图形,接着利用反应离子刻蚀技术中O2气体修整光刻胶的形貌,将光刻胶图形尺寸缩小到直径为40nm~100nm左右,利用等离子刻蚀的技术刻蚀TiN薄膜,最后清洗光刻胶得到40nm~100nm的柱状纳米加热电极。本发明不仅避免了直接使用100nm以下曝光技术的困难,降低了制造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相变存储器的操作电流和功耗。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制备相变存储器的小尺寸纳米加热电极,同样适用于制备其他电子器件特别是纳电子器件所需的纳米电极,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0547396C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710040418.5
申请日:2007-05-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微质量检测的硅基压电薄膜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本发明特征是在(100)取向的硅片上,先后沉积具有λ/4(λ为波长)厚度的Bragg反射层;接着在Bragg反射层上沉积压电薄膜层和金电极层;采用相关电极图形化工艺,在其上制作与标准微波测量相匹配的电极结构;经相关退火温度得到硅基压电薄膜传感器;在硅基压电薄膜传感器上先后涂敷系列生物探针,结合清洗后,采用三明治夹心技术点样特异性结合生物体微量,可测出传感器谐振频率的相应变化。进而由相应公式换算得到待测生物体的微质量。这种多功能集成传感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可使微量生物测量的高通量、强特异性、高灵敏分析成为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00530739C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710043924.X
申请日:2007-07-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相变存储器器件单元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采用与加热电极和上电极相连的环形相变材料作为存储信息的载体。通过采用合适的薄膜制备技术和纳米加工技术,制备出环形相变材料,通过上下电极引出,并与开关和外围电路集成,制备出纳米尺度的相变存储器器件单元。由于环形相变材料的壁厚可以控制在很小的纳米尺度范围,相变材料的截面积可以很小,大大增加电流密度,提高相变材料有效相变区域的热效率,降低相变存储器器件单元的操作电流,减小功耗。
-
公开(公告)号:CN101504949A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810202824.1
申请日:2008-1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7/24 , H01L23/522 , H01L21/82 , H01L21/768 , G11C16/02 , G11C11/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电阻转换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电阻转换存储器包括:基底、逻辑电路、字线、位线、若干分立的存储单元、隔离单元;通过扩散效应,使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材料的部分原子扩散到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字线中,在接触界面形成对半导体字线的综合效应为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经存储材料原子扩散掺杂形成的第二导电类型区域与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字线之间形成二极管,该二极管作为选通单元对上方的存储单元进行选通。电阻转换存储器所采用的存储材料在器件中具有多种功能,既作为高、低电阻转换的媒介材料,同时也是杂质材料,能通过扩散效应对与其接触的半导体进行掺杂,从而用简便的方法形成二极管作为逻辑单元选通存储器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01488557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910046486.1
申请日:2009-0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用于相变存储器的Si-Sb-Se相变薄膜材料,其组分为SicSbaSeb,其中,48≤b≤60,20≤ a≤40,8≤c≤40,a+b+c=100;或 60≤b≤80,20≤ a≤40,3≤c≤20,a+b+c=1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Si-Sb-Se相变薄膜材料比常用的Ge2Sb2Te5材料具有更快的结晶速度,可以有更快的读写速度,有着更好的数据保持特性,有着比SbSe两元材料更好的热稳定性。同时该材料不含元素Te,是一种环境友好材料,与CMOS工艺兼容性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