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08235C
公开(公告)日:2009-07-01
申请号:CN200410015743.2
申请日:2004-01-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变存储器单元器件的制备方法,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首先在衬底材料上沉积底电极材料,再沉积电介质材料,然后通过机械方法,用三棱锥,圆锥等多种形状和钻石,金刚石等不同材料的压头在薄膜上打出小孔,使小孔穿透电介质层,尖头部和底电极材料接触。接着,沉积薄薄一层相变材料,表面抛光。接着使用剥离技术,即涂上光刻胶,曝光显影使小孔露出来,然后沉积上电极材料,去胶制成。优点在于相变材料和底电极接触面很小,可达几百纳米,所以很小的电流就可以产生很大的热量,使相变材料在很短时间内就可发生相变。用本发明制备的器件具有较小的功耗,很短的响应时间,对于器件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101961A
公开(公告)日:2008-01-09
申请号:CN200710043924.X
申请日:2007-07-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相变存储器器件单元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采用与加热电极和上电极相连的环形相变材料作为存储信息的载体。通过采用合适的薄膜制备技术和纳米加工技术,制备出环形相变材料,通过上下电极引出,并与开关和外围电路集成,制备出纳米尺度的相变存储器器件单元。由于环形相变材料的壁厚可以控制在很小的纳米尺度范围,相变材料的截面积可以很小,大大增加电流密度,提高相变材料有效相变区域的热效率,降低相变存储器器件单元的操作电流,减小功耗。
-
公开(公告)号:CN100530739C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710043924.X
申请日:2007-07-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相变存储器器件单元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采用与加热电极和上电极相连的环形相变材料作为存储信息的载体。通过采用合适的薄膜制备技术和纳米加工技术,制备出环形相变材料,通过上下电极引出,并与开关和外围电路集成,制备出纳米尺度的相变存储器器件单元。由于环形相变材料的壁厚可以控制在很小的纳米尺度范围,相变材料的截面积可以很小,大大增加电流密度,提高相变材料有效相变区域的热效率,降低相变存储器器件单元的操作电流,减小功耗。
-
公开(公告)号:CN1314974C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申请号:CN200410053566.7
申请日:2004-08-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电子器件性能测试用的器件结构及制备方法。它是在硅衬底材料上先沉积底电极材料,然后沉积电介质材料,曝光,刻蚀成多孔状,孔径在50-200nm,间距2-5μm,接着向孔内沉积相变材料,化学机械抛光,覆盖掩膜板,沉积上电极。于是薄膜就被掩膜板分成很多小单元,而每个单元大小差不多,引线,简单封装,每个单元内的小器件处于并联状态,然后测试每个单元的性能。此外,可以通过改变掩模板的大小,把上电极做成各种尺寸,画出一次函数关系,通过外延法得出截距,从而得到纳米器件的本征性能。本发明解决了纳米器件测量引线难的问题。由于这些小器件是并联的,不会增加工作电压,准确的反映出器件本身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588106A
公开(公告)日:2005-03-02
申请号:CN200410053566.7
申请日:2004-08-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电子器件性能测试用的器件结构及制备方法。它是在硅衬底材料上先沉积底电极材料,然后沉积电介质材料,曝光,刻蚀成多孔状,孔径在50-200nm,间距2-5μm,接着向孔内沉积相变材料,化学机械抛光,覆盖掩膜板,沉积上电极。于是薄膜就被掩膜板分成很多小单元,而每个单元大小差不多,引线,简单封装,每个单元内的小器件处于并联状态,然后测试每个单元的性能。此外,可以通过改变掩模板的大小,把上电极做成各种尺寸,画出一次函数关系,通过外延法得出截距,从而得到纳米器件的本征性能。本发明解决了纳米器件测量引线难的问题。由于这些小器件是并联的,不会增加工作电压,准确的反映出器件本身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554987A
公开(公告)日:2004-12-15
申请号:CN200310122870.8
申请日:2003-1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最小尺寸可达纳米量级的图形的印刻法制备工艺,属于微电子领域。其特征在于先制备出“印”,“印”上刻有所需的凸起或凹进的图形。接着利用得到的印压在较为柔软的材料上,印上突起的部分就在该材料上印刻出了所需的图形。如印凹进则相反。目前微电子工业中制备纳米图形主要采用Spacer技术。Spacer技术的工艺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很多流程而且不易控制;而电子束曝光成本较高,不适合于大批量生产。而本发明提出的印刻方法成本低廉,只要制备出一个印,就能印刻出相同条件的很多样品,有很高的可重复性。
-
公开(公告)号:CN1556550A
公开(公告)日:2004-12-22
申请号:CN200410015743.2
申请日:2004-01-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变存储器单元器件的制备方法,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首先在衬底材料上沉积底电极材料,再沉积电介质材料,然后通过机械方法,用三棱锥,圆锥等多种形状和钻石,金刚石等不同材料的压头在薄膜上打出小孔,使小孔穿透电介质层,尖头部和底电极材料接触。接着,沉积薄薄一层相变材料,表面抛光。接着使用剥离技术,即涂上光刻胶,曝光显影使小孔露出来,然后沉积上电极材料,去胶制成。优点在于相变材料和底电极接触面很小,可达几百纳米,所以很小的电流就可以产生很大的热量,使相变材料在很短时间内就可发生相变。用本发明制备的器件具有较小的功耗,很短的响应时间,对于器件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241967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810034355.7
申请日:2008-03-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用于相变存储器的粘附层材料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附层材料为至少含W元素的粘附层材料。具体地说为WxTi1-x或WxSi1-x,式中x为元素的原子百分比,满足0<x<1;所述的制备方法为采用双靶磁控共溅射法、蒸发法、激光辅助沉积法、原子层沉积法、原子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和金属有机物热分解法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特点是利用W基粘附层材料的与W电极和二极管多晶硅材料粘附性好、界面电阻低等优点,所述的至少含W元素的粘附层材料的作用可改善器件的欧姆接触、改善1D1R相变存储器单元的1D与1R之间的界面粘附性等性能,从而降低1D与1R之间的串联电阻,提高器件的操作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0373259C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310122870.8
申请日:2003-1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最小尺寸可达纳米量级图形的印刻方法,属于微电子领域。其特征在于先制备出“印”,“印”上刻有所需的凸起或凹进的图形。接着利用得到的印压在较为柔软的材料上,印上突起的部分就在该材料上印刻出了所需的图形。如印凹进则相反。目前微电子工业中制备纳米图形主要采用Spacer技术。Spacer技术的工艺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很多流程而且不易控制;而电子束曝光成本较高,不适合于大批量生产。而本发明提出的印刻方法成本低廉,只要制备出一个印,就能印刻出相同条件的很多样品,有很高的可重复性。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