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531306B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580078554.6

    申请日:2015-03-30

    Abstract: 一种鞍乘型车辆,具备:转向轴,其能够对前轮进行转向操纵;头管,其对上述转向轴进行轴支承;前部车身框架,其从上述头管向后方延伸,并具备左右分离的左右一对主框架;后部车身框架,其连接于上述前部车身框架,并向车身后方延伸;后轮,其配置于后部车身框架的下方;内燃机,其设于上述前部车身框架的下方;空气滤清器,其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上述主框架之间,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左右一对上述主框架构成为左右各一根且上下较宽,上述空气滤清器具备在车辆侧视时延伸至上述主框架下方的鼓出部,在上述鼓出部设有在俯视时以与上述主框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跨骑式车辆的蓄电池配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137112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580083433.0

    申请日:2015-09-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式车辆的蓄电池配置结构,通过在车身中心区域配置蓄电池,使得布线容易,并且使车身后方的布局的自由度提高。在跨骑式车辆(10)的蓄电池配置结构中,具有: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其从头管(18)向后方延伸;车座导轨(22L、22R),其固定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枢支框架(24),其接合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后方,向下方延伸;和内燃机(14),其配置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下方,固定于枢支框架(24),在侧视时,收纳蓄电池(82)的蓄电池盒(92)的至少局部于内燃机(14)的上方配置在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之间。

    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26250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480010895.5

    申请日:2014-02-24

    Abstract: 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有:前立管(21),其设置于车体框架(20)的前部,且将前轮(14)枢转支撑为能够被自由地转向操纵;前罩支柱(30),其设置于该前立管(21)且向车辆前方延伸;前罩(41),其设置于该前罩支柱(30)且覆盖所述前立管(21)的前方;操作件(18),其设置于所述前立管(21)的上方且操作所述前轮的制动装置(15);以及操作力传递部件(54),其配置于所述前罩(41)内,用于将所述操作件(18)的操作力传递给所述制动装置(15)。前罩支柱(30)具有以上部和下部开放的方式形成为筒状的筒状部(34),所述操作力传递部件(54)被布置为在该筒状部(34)内通过。

    车辆
    14.
    发明授权
    车辆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10809550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780092767.3

    申请日:2017-06-30

    Inventor: 川野直

    Abstract: 在机动二轮车(10)中,在左右一对的后框架(34L、34R)中的至少左侧的后框架(34L)上连结有悬架支承部(46),该悬架支承部(46)是未形成有突出接合部(86L、88L)的部分,并支承机动二轮车(10)的后缓冲器(48)。

    跨骑式车辆的蓄电池配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137112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580083433.0

    申请日:2015-09-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式车辆的蓄电池配置结构,通过在车身中心区域配置蓄电池,使得布线容易,并且使车身后方的布局的自由度提高。在跨骑式车辆(10)的蓄电池配置结构中,具有: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其从头管(18)向后方延伸;车座导轨(22L、22R),其固定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枢支框架(24),其接合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后方,向下方延伸;和内燃机(14),其配置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下方,固定于枢支框架(24),在侧视时,收纳蓄电池(82)的蓄电池盒(92)的至少局部于内燃机(14)的上方配置在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之间。

    车辆
    17.
    发明公开
    车辆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1080955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780092767.3

    申请日:2017-06-30

    Inventor: 川野直

    Abstract: 在机动二轮车(10)中,在左右一对的后框架(34L、34R)中的至少左侧的后框架(34L)上连结有悬架支承部(46),该悬架支承部(46)是未形成有突出接合部(86L、88L)的部分,并支承机动二轮车(10)的后缓冲器(48)。

    鞍乘型车辆的排气结构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63762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80046009.8

    申请日:2017-07-20

    Abstract: 在具备单元式摆动发动机的鞍乘型车辆的排气结构中,提高了催化剂装置的配置自由度,并且能够紧凑地配置催化剂装置。鞍乘型车辆具备:单元式摆动发动机(13),其借助连杆部件(38)被支承为能够摆动;排气管(36),其与单元式摆动发动机(13)连接;以及催化剂装置(60),其配置在排气管(36)的中途,连杆部件(38)配置在曲轴箱(34)的上方,侧视观察时,催化剂装置(6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气缸(35)靠下方处,并且位于假想线(L1)与假想线(L2)之间的区域,前一假想线(L1)连接将连杆部件(38)连结于车体框架(12)的枢轴(39)与曲轴箱(34)的前端(34a),后一假想线(L2)连接单元式摆动发动机(13)的同排气管(36)的端部连接的排气管连接部(35e)与枢轴(39)。

    车辆
    19.
    发明公开
    车辆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62805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80088329.5

    申请日:2016-08-08

    Inventor: 川野直

    Abstract: 一种二轮摩托车(10),其中,收纳箱(150)成一体地具有承受踏板(54)的载荷的承载部(170、182、183a、183b)和将该承载部(170、182、183a、183b)承受的载荷传递至框架(38)的载荷传递部(184、188、189a、189b、194)。

    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26250B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480010895.5

    申请日:2014-02-24

    Abstract: 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有:前立管(21),其设置于车体框架(20)的前部,且将前轮(14)枢转支撑为能够被自由地转向操纵;前罩支柱(30),其设置于该前立管(21)且向车辆前方延伸;前罩(41),其设置于该前罩支柱(30)且覆盖所述前立管(21)的前方;操作件(18),其设置于所述前立管(21)的上方且操作所述前轮的制动装置(15);以及操作力传递部件(54),其配置于所述前罩(41)内,用于将所述操作件(18)的操作力传递给所述制动装置(15)。前罩支柱(30)具有以上部和下部开放的方式形成为筒状的筒状部(34),所述操作力传递部件(54)被布置为在该筒状部(34)内通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