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025792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580083117.3

    申请日:2015-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L3/04 B62L3/08

    Abstract: 保持后摆臂附近的车宽较小,同时确保构件配置空间的容量,提高该空间内的构件布局自由度。将平衡器(68)分割成车宽方向外侧的第一平衡器(70)和车宽方向内侧的第二平衡器(72)。第一平衡器(70)的上端连结连动制动用主缸(52)的活塞杆(53),下端连结平衡器连结轴(67)的外侧端部。第二平衡器(72)的上端连结平衡器连结轴(67)的内侧端部,下端连结制动杆(48)的前端,制动杆的后端连结后制动器(46)。平衡器连结轴(67)支承于制动踏板(50)的从踏板枢转部(64)向上方延伸的踏力传递臂(66),在踏力传递臂(66)的外侧配置第一平衡器(70),在踏力传递臂的内侧配置第二平衡器(72)。

    收纳箱结构
    2.
    发明公开
    收纳箱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79973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259524.8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的收纳箱结构,在该收纳箱结构中,内箱(26)具备:具有向上方敞开的箱开口(27a)的箱主体(27);以及能够开闭地覆盖箱开口(27a)的盖(28),盖(28)具备:以从上方与箱开口(27a)对置的方式配置来闭塞箱开口(27a)的盖主体(31);以及以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铰链轴(33)为中心将盖主体(31)支承为能够转动的铰链(32),铰链(32)具备在盖主体(31)与铰链轴(33)之间的铰链臂(34),铰链臂(34)在沿着铰链轴(33)的轴向的箱前后方向上,整体配置在比箱开口(27a)靠前方的位置。

    鞍乘型车辆的排气结构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63762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780046009.8

    申请日:2017-07-20

    Abstract: 在具备单元式摆动发动机的鞍乘型车辆的排气结构中,提高了催化剂装置的配置自由度,并且能够紧凑地配置催化剂装置。鞍乘型车辆具备:单元式摆动发动机(13),其借助连杆部件(38)被支承为能够摆动;排气管(36),其与单元式摆动发动机(13)连接;以及催化剂装置(60),其配置在排气管(36)的中途,连杆部件(38)配置在曲轴箱(34)的上方,侧视观察时,催化剂装置(6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气缸(35)靠下方处,并且位于假想线(L1)与假想线(L2)之间的区域,前一假想线(L1)连接将连杆部件(38)连结于车体框架(12)的枢轴(39)与曲轴箱(34)的前端(34a),后一假想线(L2)连接单元式摆动发动机(13)的同排气管(36)的端部连接的排气管连接部(35e)与枢轴(39)。

    鞍乘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025792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580083117.3

    申请日:2015-09-30

    Abstract: 保持后摆臂附近的车宽较小,同时确保构件配置空间的容量,提高该空间内的构件布局自由度。将平衡器(68)分割成车宽方向外侧的第一平衡器(70)和车宽方向内侧的第二平衡器(72)。第一平衡器(70)的上端连结连动制动用主缸(52)的活塞杆(53),下端连结平衡器连结轴(67)的外侧端部。第二平衡器(72)的上端连结平衡器连结轴(67)的内侧端部,下端连结制动杆(48)的前端,制动杆的后端连结后制动器(46)。平衡器连结轴(67)支承于制动踏板(50)的从踏板枢转部(64)向上方延伸的踏力传递臂(66),在踏力传递臂(66)的外侧配置第一平衡器(70),在踏力传递臂的内侧配置第二平衡器(72)。

    车身后部结构
    5.
    发明公开
    车身后部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70568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325125.1

    申请日:2024-09-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该车身后部结构具备在车身(1A)的后车体(12)的后端部配置的尾灯单元(30)和将位于所述后车体(12)的下方的后轮(4)的外周覆盖的后挡泥板(45),所述后挡泥板(45)在后表面侧安装有车辆牌照(P),在所述尾灯单元(30)的下表面侧具备能够照射所述车辆牌照(P)的牌照照射部(38),所述尾灯单元(30)经由在所述尾灯单元(30)的下方通过的支架(50)而支承于所述后挡泥板(45),所述支架(50)具备使所述牌照照射部(38)向下方露出的开口形成部(54)。

    鞍乘型车辆的排气结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63762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80046009.8

    申请日:2017-07-20

    Abstract: 在具备单元式摆动发动机的鞍乘型车辆的排气结构中,提高了催化剂装置的配置自由度,并且能够紧凑地配置催化剂装置。鞍乘型车辆具备:单元式摆动发动机(13),其借助连杆部件(38)被支承为能够摆动;排气管(36),其与单元式摆动发动机(13)连接;以及催化剂装置(60),其配置在排气管(36)的中途,连杆部件(38)配置在曲轴箱(34)的上方,侧视观察时,催化剂装置(6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气缸(35)靠下方处,并且位于假想线(L1)与假想线(L2)之间的区域,前一假想线(L1)连接将连杆部件(38)连结于车体框架(12)的枢轴(39)与曲轴箱(34)的前端(34a),后一假想线(L2)连接单元式摆动发动机(13)的同排气管(36)的端部连接的排气管连接部(35e)与枢轴(39)。

    鞍乘型车辆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905214U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22491698.9

    申请日:2023-09-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能够使车体的设计锐利。鞍乘型车辆具有:框架,其左右设置为一对;第一控制单元(50),其控制ACG起动器(31);以及第二控制单元(70),其控制对发动机的燃料喷射,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0)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70)这两个控制单元中的一个控制单元安装于比左右一对所述框架靠车辆外侧的位置,另一个控制单元设置于左右一对所述框架之间。

    鞍乘型车辆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616019U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190001007.9

    申请日:2021-12-28

    Abstract: 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其能够在确保座椅底板的刚性和座椅的坐垫厚度的同时容易地抑制车高的增大,并且能够收纳工具。鞍乘型车辆具备座椅(13)、由座椅(13)能够开闭地封闭的行李箱(50)、以及收纳工具(101、102、103)的工具收纳部(70),其中,行李箱(50)具备底壁(51)和设置于底壁(51)的周围的周围壁(52),在行李箱(50)中,在周围壁(52)中的后部的周围壁(56)设置有工具收纳部(70),工具收纳部(70)具备第一收纳部(71)和第二收纳部(72),所述第一收纳部(71)将具有长条形状的第一工具(101)以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状态进行收纳,所述第二收纳部(72)将具有长条形状的第二工具(102、103)以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状态进行收纳。

    跨骑式车辆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904616U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20466839.9

    申请日:2023-03-13

    Abstract: 一种摩托车,包括:车身框架(20),其具有左右一对后架前部分(24a),当从侧面观察时,左右一对后架前部分(24a)向后且向上延伸;车身侧支架(50),其包括从后架前部分(24a)向后突出的左右一对侧板部(51);枢轴(80),其由车身侧支架(50)支撑并且在左右一对侧板部(51)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连杆(70),其经由枢轴(80)由车身侧支架(50)可摆动地支撑;以及动力单元,其包括在动力单元的上端处连接到连杆(70)的连接段。在车身侧支架(50)上形成有开口部(60),连杆(70)穿过该开口部(60)插入。开口部(60)从位于枢轴(80)后方的部分延续到一对侧板部(51)的上端。

    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472501U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20542837.X

    申请日:2013-09-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在电池(40)被收纳在了电池箱(41)中的收纳状态下,电池箱(41)的开口部(42)的、与形成被设置了具有正极侧的接线柱(44L)的左侧凹部(43L)的电池(40)的角落部的电池(40)上的2个面接近或抵接的角落部的高度,被设定在比左侧凹部(43L)低的位置;在电池箱(41)的开口部(42)的、与形成被设置了左侧凹部(43L)及右侧凹部(43R)的电池(40)的角落部的电池(40)上的2个面不接近或抵接的角落部,设置向上方延伸的凸部(64)。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