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57194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080019989.4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35/00
Abstract: 鞍乘型车辆(11)具备:燃料箱(44),其被车架(12)支承,且具有供油口(44a);车身罩(13),其至少局部覆盖燃料箱(44),在与供油口(44a)对置的位置区划开口(47);盖(48),其开闭开口(47);燃料帽(55),其与盖(48)分体地设置,堵塞供油口(44a)。燃料帽(55)在打开供油口(44a)的开启位置、及堵塞供油口(44a)的关闭位置之间绕轴线(56)摆动,在燃料帽(55)及盖(48)上连结使燃料盖(55)的摆动和盖(48)的开闭动作连动的连杆部件(66)。由此,提供能够确保良好的外观设计性,并且在供油时实现良好的作业性的鞍乘型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13544051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80019992.6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35/00
Abstract: 鞍乘型车辆(11)具备:燃料帽(55),其绕轴线(56)沿着轨道位移自如地装配于燃料箱(44),在关闭位置堵塞供油口(44a);限制体(111),其偏离燃料帽的轨道而配置,并与燃料箱结合;锁定爪(102a),其被燃料帽支承,在将燃料帽保持在从燃料帽的外周向外方突出而与限制体卡合的关闭位置的第一位置(Pf)、及从第一位置后退并脱离限制体的第二位置(Ps)之间进行位移;操作部件(113),其被与燃料箱结合的支承体支承,并与锁定爪连接,生成从与限制体的卡合中释放锁定爪的驱动力。由此,提供能够防止在锁定爪的解除前向开启方向对燃料帽施加操作力的鞍乘型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13544051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080019992.6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35/00
Abstract: 鞍乘型车辆(11)具备:燃料帽(55),其绕轴线(56)沿着轨道位移自如地装配于燃料箱(44),在关闭位置堵塞供油口(44a);限制体(111),其偏离燃料帽的轨道而配置,并与燃料箱结合;锁定爪(102a),其被燃料帽支承,在将燃料帽保持在从燃料帽的外周向外方突出而与限制体卡合的关闭位置的第一位置(Pf)、及从第一位置后退并脱离限制体的第二位置(Ps)之间进行位移;操作部件(113),其被与燃料箱结合的支承体支承,并与锁定爪连接,生成从与限制体的卡合中释放锁定爪的驱动力。由此,提供能够防止在锁定爪的解除前向开启方向对燃料帽施加操作力的鞍乘型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10461700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880020857.6
申请日:2018-03-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该跨骑型车辆的悬架结构具备:车架(11);动力单元(10),其包括发动机(30)并且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车架(11);以及连杆构件(60),其一端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车架(11)侧,并且另一端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动力单元(10)侧,在所述发动机(30)的曲轴箱(34)设置有限制所述动力单元(10)的摆动的摆动限制部(80)。
-
公开(公告)号:CN105275680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299936.3
申请日:2015-06-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M35/024 , F02M3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5/162 , F02B61/02 , F02M35/0203 , F02M35/0205 , F02M35/02416 , F02M35/0245 , F02M35/02491 , F02M35/048 , F02M35/088 , F02M35/10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课题在于,在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中,抑制水或异物等进入未净化室,且提高外观性。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30)包括:空气滤清器壳体(40),内部通过空气滤清器部件(42)划分为未净化室(44)和净化室(46);吸气管(50),安装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0),使得与未净化室(44)连通,且形成指向前方的空气导入口(52),以及罩部件(60),在与空气滤清器壳体(40)之间形成吸气通道(62),且覆盖空气导入口(52);罩部件(60)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使得前后方向尺寸比上下方向尺寸长,空气导入口(52)位于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后方向中央的前方,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后方向中央的后方,且罩部件(60)的后部,形成通向吸气通道(62)的空气入口(70)。
-
公开(公告)号:CN119218353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0774609.8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动车辆,提供在座椅的下方配置电池的电动车辆中确保收容部的收容空间且难以产生对乘员的乘坐性的影响的电池的配置结构。电动车辆在座椅(17)的下方具有电池(34)和收容部(33),具备车架(20),该车架(20)具备从前立管(21)延伸的下行架(22)、从下行架(22)延伸的中央架(23)、从中央架(23)延伸的后架(24),收容部(33)配置在左右一对后架(24)之间,其中,左右一对后架(24)具有向后上方延伸的倾斜部(50)和从倾斜部(50)延伸的水平部(51),电池(34)位于比倾斜部(50)靠后方且比水平部(51)靠下方的位置,沿着倾斜部(50)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9774849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811358077.0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跨骑式车辆(1),包括:车身架(2)、可摆动的动力单元(3)、排气管(6)和催化装置(7)。可摆动的动力单元设置有汽缸(42),该汽缸具有向前倾斜成大致水平的汽缸轴线(X),并且可摆动的动力单元通过连杆构件(24)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撑在车身架上。排气管连接到可摆动的动力单元。催化装置插设在排气管中,并且保护板(8)附接在曲轴箱(30)的下方。催化装置的下端(7b)相对于保护板的最下端(8b)向上取位。上述布置即使当大直径的催化装置插设在排气管中时也确保地面高度,并保护曲轴箱的底面。即使没有单独设置排气管保护板,车辆也可以保护排气管和催化装置免受诸如飞石和道路上的台阶或路肩的外部损害因素。
-
公开(公告)号:CN11355719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80019989.4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35/00
Abstract: 鞍乘型车辆(11)具备:燃料箱(44),其被车架(12)支承,且具有供油口(44a);车身罩(13),其至少局部覆盖燃料箱(44),在与供油口(44a)对置的位置区划开口(47);盖(48),其开闭开口(47);燃料帽(55),其与盖(48)分体地设置,堵塞供油口(44a)。燃料帽(55)在打开供油口(44a)的开启位置、及堵塞供油口(44a)的关闭位置之间绕轴线(56)摆动,在燃料帽(55)及盖(48)上连结使燃料盖(55)的摆动和盖(48)的开闭动作连动的连杆部件(66)。由此,提供能够确保良好的外观设计性,并且在供油时实现良好的作业性的鞍乘型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10461700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880020857.6
申请日:2018-03-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该跨骑型车辆的悬架结构具备:车架(11);动力单元(10),其包括发动机(30)并且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车架(11);以及连杆构件(60),其一端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车架(11)侧,并且另一端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动力单元(10)侧,在所述发动机(30)的曲轴箱(34)设置有限制所述动力单元(10)的摆动的摆动限制部(80)。
-
公开(公告)号:CN109774849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11358077.0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跨骑式车辆(1),包括:车身架(2)、可摆动的动力单元(3)、排气管(6)和催化装置(7)。可摆动的动力单元设置有汽缸(42),该汽缸具有向前倾斜成大致水平的汽缸轴线(X),并且可摆动的动力单元通过连杆构件(24)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撑在车身架上。排气管连接到可摆动的动力单元。催化装置插设在排气管中,并且保护板(8)附接在曲轴箱(30)的下方。催化装置的下端(7b)相对于保护板的最下端(8b)向上取位。上述布置即使当大直径的催化装置插设在排气管中时也确保地面高度,并保护曲轴箱的底面。即使没有单独设置排气管保护板,车辆也可以保护排气管和催化装置免受诸如飞石和道路上的台阶或路肩的外部损害因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