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上部构造
    12.
    发明公开
    车身上部构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89092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191239.0

    申请日:2023-0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由坯料下料机抓住车顶面板容易从周围的部件剥离的车身上部构造。车身上部构造(100)具有:设于车身上部(1a)的车宽方向端部的车顶侧梁(2);将车顶侧梁的车外侧面覆盖的侧外面板(3);和由与车顶侧梁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且设于车身上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车顶面板(4),左右一对的侧外面板以及车顶面板通过硬焊接合相互固定,在车顶面板的车辆前后方向的端部具有:将车顶侧梁、车顶面板和侧外面板结合的第1结合部(61);设于第1结合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切缺部(4a);和从切缺部的顶端部朝向侧外面板与车顶面板之间的硬焊接合部(7)延伸的脆弱部(4b)。

    车身上部构造及汽车车身的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9092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163082.0

    申请日:2023-02-24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接合的部位及接合工序少的车身上部构造。车身上部构造(1)具有:上边梁(2),其设置在车身上部(10a)的车宽方向端部;侧外板(3),其覆盖上边梁(2)的车外侧面(10b);以及车顶板(4),其设置在车身上部(10a)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由与上边梁(2)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左右一对侧外板(3)与车顶板(4)通过钎焊接合而相互固定。侧外板(3)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上边梁(2)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接合。侧外板(3)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未与上边梁(2)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接合。

    汽车的车身前部构造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91874A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280008510.2

    申请日:2012-0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5 B62D25/082

    Abstract: 一种汽车的车身前部构造,通过由在正面观察时呈直角三角形的板材构成的连结板(26)使隔板侧部件(24)和侧车架角撑板(20)在与前后方向轴正交的T面内结合,其中,隔板侧部件(24)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车架(11)的前部结合并沿上下方向延伸,侧车架角撑板(20)将前侧车架(11)及车轮罩上构件(12)的前部连接起来,因此,当作用有使前侧车架(11)的前部、侧车架角撑板(20)及车轮罩上构件(12)的前部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相对移动的载荷时,通过配置在T面内的连结板(26)的剪应力支承该载荷,由此,能够在将重量的增加抑制在最小限度的同时提高车身前部的刚性。

    汽车的前侧车架构造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28312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280006270.2

    申请日:2012-01-27

    Inventor: 太田佳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前侧车架构造。在由具有恒定截面的管状中空部件构成的前侧车架(31)的动力单元安装部(36)的后方的第一、第二折曲部(38、39)中的后侧的第二折曲部(39)的附近设有第一脆弱部(41),并且,在所述动力单元安装部(36)中向车宽方向外侧折曲为凸状的第三折曲部(40)的附近设有第二脆弱部(42),因此,在汽车的正面碰撞时,由管状中空部件构成的强度较高的前侧车架(31)不仅能够使第一脆弱部(41)而且使第二脆弱部(42)折曲,能够增加冲击吸收行程而提高碰撞能量的吸收效果。

    车身侧部构造
    1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396382U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22413815.6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其与以往比较使电池组的容量增加。在各下纵梁(12)的下部(44)的下方设置支承电池组(16)的电池组支承部件(30),在上部(42)的内部配置吸收侧碰撞载荷的载荷吸收部件(50),在下部(44)的内壁外侧配置支承侧碰撞载荷的载荷支承部(26),在电池组(16)的内部配置能够将输入至载荷支承部(26)的侧碰撞载荷沿车宽方向传递的电池组横梁(24),电池组支持部件(30)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至电池组横梁(24)的下表面,并且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中空体(80),多个中空体(80)在沿着车宽方向的截面中在车宽方向上邻接。

    车辆前部结构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023874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2817906.X

    申请日:2023-10-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具有高刚性。车辆前部结构包括:上部模块,具有左右一对、沿着车长方向延伸的下构件,所述下构件设置有发动机罩的安装构件;以及下部模块,支撑动力单元并具有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侧框架,所述上部模块具有从所述下构件延伸至所述侧框架的上表面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紧固部,所述第一紧固部从车高方向紧固至所述侧框架的上表面侧,所述下部模块具有从所述侧框架延伸至所述下构件的下表面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紧固部,所述第二紧固部从车高方向紧固至下构件的下表面侧。

    车辆底部结构
    1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233458U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22468422.9

    申请日:2023-09-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底部结构,能够良好地保护配管。车辆底部结构包括:电池壳体,设置有收容电池的电池收容部;高压电缆,连接于驱动单元;以及制动配管,连接于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电池壳体在车宽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高压电缆以及所述制动配管,所述电池壳体的所述车宽方向的侧缘设置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壁,且所述侧壁设置有插通部,所述高压电缆以及所述制动配管从所述电池壳体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中央侧朝向外侧配线并穿过所述插通部的延伸,且在所述车宽方向的观看视角下,所述高压电缆以及所述制动配管与所述侧壁形成为重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