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上部构造
    1.
    发明公开
    车身上部构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89092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191239.0

    申请日:2023-0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由坯料下料机抓住车顶面板容易从周围的部件剥离的车身上部构造。车身上部构造(100)具有:设于车身上部(1a)的车宽方向端部的车顶侧梁(2);将车顶侧梁的车外侧面覆盖的侧外面板(3);和由与车顶侧梁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且设于车身上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车顶面板(4),左右一对的侧外面板以及车顶面板通过硬焊接合相互固定,在车顶面板的车辆前后方向的端部具有:将车顶侧梁、车顶面板和侧外面板结合的第1结合部(61);设于第1结合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切缺部(4a);和从切缺部的顶端部朝向侧外面板与车顶面板之间的硬焊接合部(7)延伸的脆弱部(4b)。

    车身上部构造及汽车车身的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9092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163082.0

    申请日:2023-02-24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接合的部位及接合工序少的车身上部构造。车身上部构造(1)具有:上边梁(2),其设置在车身上部(10a)的车宽方向端部;侧外板(3),其覆盖上边梁(2)的车外侧面(10b);以及车顶板(4),其设置在车身上部(10a)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由与上边梁(2)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左右一对侧外板(3)与车顶板(4)通过钎焊接合而相互固定。侧外板(3)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上边梁(2)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接合。侧外板(3)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未与上边梁(2)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接合。

    接合构造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3135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1431235.7

    申请日:2022-1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顾通过轻量化来改善油耗、和通过确保刚性来提高交通安全性的接合构造。本发明的接合构造(1)具备:凸缘接合部(21),其使由铁构成的前柱内构件(11)(内部件)凸缘(F1)与由铁构成的前柱加强件(12)(加强件)的凸缘(F3)彼此接合而形成;和异种材料接合部(25),其使前柱加强件(12)与前柱外构件(13)(铝外板)接合而形成,异种材料接合部(25)配置于从前柱加强件(12)与前柱内构件(11)之间的凸缘接合部(21)离开的相邻壁(28)。

    接合部件的制造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1883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0129389.4

    申请日:2022-02-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使第一金属部件及第二金属部件接合,由此制造接合部件,其中,在前述第二金属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以邻接的方式配置有前述第一金属部件的状态下,一边扫描热源,一边对前述第一金属部件的前述接合的一侧的端部进行照射使其熔融,对前述第一金属部件的前述接合的一侧的端部照射的热源具有:中央部;及,周边部,存在于前述中央部的周边,能量强度低于前述中央部;并且,前述周边部在前述热源的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比在与前述热源的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更长。

    接合部件及接合部件的制造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5116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0100711.0

    申请日:2022-0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合部件,其中,第一金属部件及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相对的第二金属部件经由接合部接合,并且,前述第一金属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面与前述接合部接触,前述第二金属部件的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相对的一侧的表面的一部分与前述接合部接触,在前述第二金属部件中,其材料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的材料不同,并且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相对的一侧的表面的没有与前述接合部接触的区域被锌覆盖,前述接合部的前述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的锌浓度高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锌浓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