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前纵梁抗撞性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25848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388342.0

    申请日:2013-08-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用车前纵梁抗撞性设计方法,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传统的“试错法”即设计汽车前纵梁时需要反复修改计算机仿真模型、反复进行试验测试等问题。所述的乘用车前纵梁抗撞性设计方法的步骤如下:1.推导多直角截面薄壁梁平均压溃反力表达式:式中:Pm为平均压溃反力,单位为kN;n为多直角截面薄壁梁截面直角个数;M0为单位长度塑性极限弯矩,单位为N·mm;l为多直角截面薄壁梁截面周长,单位为mm;h为多直角截面薄壁梁壁厚,单位为mm;2.设计前纵梁压溃变形部分截面;3.推导矩形截面薄壁梁平均弯矩表达式:Mm=(0.3~0.5)Mmax;式中:Mm为矩形截面薄壁梁的平均弯矩,单位为N·mm;4.设计前纵梁弯曲变形部分截面。

    对称模式下两种常用钢矩形截面薄壁梁压溃力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9582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59712.0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称模式下两种常用钢矩形截面薄壁梁压溃力分析方法,第一步、推导对称变形模式下由同种材料、同种厚度的钢板构成的矩形截面薄壁梁的平均压溃反力表达式;第二步、推导由两种材料不同且厚度也不同的钢板、由两种材料不同但是厚度相同的钢板以及由两种材料相同但是厚度不同的钢板构成的矩形截面薄壁梁分别在两种混合形式下的平均压溃反力表达式;并且对第二步求得的三种情况的平均压溃力表达式进行工程化近似;本方法在仅有尺寸参数及材料特性条件下对两种常用钢混合矩形截面薄壁梁的压溃性能进行准确预测分析,可实现对薄壁梁结构的正向设计,大大减少仿真试错及实验次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设计成本。

    汽车正面25%重叠率碰撞的车身前端结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09151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059294.0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正面25%重叠率碰撞的车身前端结构设计方法,为解决目前汽车正面25%重叠率碰撞的车身前端构件优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设计盲目性及在优化设计过程中采用CAE技术手段时的反复建模和计算耗时长的问题,汽车正面25%重叠率碰撞的车身前端结构设计方法的步骤:1.建立车辆等效简化模型:1)提取刚度特性和惯性特性;2)将提取的刚度特性和惯性特性参数化;3)明确车身前端结构各构件等效简化模型模拟方式;4)简化前纵梁、前指梁和副车架;5)处理车体其他部件;6)验证车辆等效简化模型。2.获取车身前端结构抗撞性设计目标;3.设计前纵梁、前指梁及副车架;4.仿真验证优化设计后车身前端结构的正面抗撞性。

    一种套筒式形状记忆合金汽车碰撞吸能盒

    公开(公告)号:CN104999980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498647.6

    申请日:2015-08-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筒式形状记忆合金汽车碰撞吸能盒,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吸能盒内套筒和吸能盒外套筒相互套接组成吸能盒本体,内套筒前端与内套筒前端板固定连接,外套筒后端与外套筒后端板固定连接,外套筒后端板上固定连接导向螺柱,内套筒后端板与导向螺柱滑动连接,螺母与导向螺柱螺纹连接,形状记忆合金丝一端与外套筒前端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内套筒后端板固定连接。优点是结构新颖,能够有效提高吸能效果,降低维修成本,保证乘员舱内乘员安全。

    重型载货车驾驶室前悬置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02923199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210457935.3

    申请日:2012-11-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载货车驾驶室前悬置支架,旨在克服传统的载货车撞击时前悬置支架发生断裂的问题。其由前悬置右支架、前悬置左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组成。前悬置右支架与前悬置左支架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的两端。前悬置右支架包括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后端配装并固定连接,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前端与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上端铰接,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下端、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的前端与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的一端螺栓连接,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的前端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的上端,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下端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右下底座上。

    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参数化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63718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455798.2

    申请日:2017-06-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7/00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参数化评价方法,为克服目前汽车碰撞开发时采用传统的CAE法和试验法对碰撞波形进行评价时消耗大量计算安全性修改时间和费用的问题。其步骤:1)碰撞波形特征参数的定义:碰撞波形特征参数包括碰撞波形直接参数和等效双台阶波特征参数:(1)碰撞波形直接参数包括碰撞波形峰值Amax、回弹时刻tE及最大动态压溃量Dmax,(2)等效双台阶波特征参数包括第二台阶的高度G2与阶梯比i;2)乘员伤害评价指标的定义:汽车正面碰撞中乘员的头部和胸部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本技术方案中定义头胸部综合伤害概率Pcombined作为评价汽车碰撞时乘员伤害评价指标;3)碰撞波形参数化评价方法的建立。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汽车智能吸能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46489B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10932292.7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形状记忆合金汽车智能吸能结构,包括:防撞梁本体,其通过套筒式吸能盒与纵梁连接;前部缓冲吸能器,其通过形状记忆合金丝与所述防撞梁本体连接;防侧撞吸能器,其搭接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两端,所述防侧撞吸能器后端板与所述防撞梁本体端部之间通过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连接;微机控制系统,其能够控制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的加热温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形状记忆合金汽车智能吸能结构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具有在多种碰撞环境下进行多级可控碰撞吸能,最大限度保护乘员及车辆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