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员侧正面安全气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37229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099685.0

    申请日:2012-04-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汽车驾驶员侧正面安全气囊设计方法,步骤:1.建立安全气囊解析模型:确定冲击块加速度与安全气囊内部压力、冲击块与安全气囊的接触面积和冲击块质量之间关系;确定泄气速率表达式;建立安全气囊的解析模型。2.安全气囊主要参数设计:确定安全气囊主要参数设计初始值;将主要参数设计初始值代入解析模型计算得冲击块加速度响应曲线;评价冲击块加速度响应曲线,确定主要参数设计值。3.安全气囊计算机仿真分析:确定其他的安全气囊参数设计初始值;利用MADYMO软件建立安全气囊的计算机仿真分析模型;得到冲击块加速度响应曲线;确定安全气囊参数设计值。4.试验测试;得到冲击块加速度响应曲线;验证安全气囊参数设计值。

    一种由模具型面变化驱动的曲面胀拉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80274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810016795.3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模具型面变化驱动的曲面胀拉成形方法,属于金属塑性加工领域;本发明以型面可实时控制的离散式模具及分布于模具四周的多个夹钳作为成形工具,通过模具型面由平面到曲面的连续变化来控制板料的成形过程,使包覆于模具型面且四周边夹持于夹钳的板料随着模具型面的变化逐渐产生胀拉变形,最终形成三维曲面零件;离散式模具由规则排列的基本体单元组成,对模具型面几何形状的控制通过改变各基本体的高度来实现;在胀拉成形过程中,模具型面的曲率连续、均匀变化,使板料变形的不均匀程度保持最小,从而避免成形缺陷产生,获得高质量的三维曲面零件。

    双曲度复合板曲面双向弯曲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46847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810030627.X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曲度复合板曲面双向弯曲成形方法,以一个上滚轮组及位于其下方两侧的两个下滚轮组作为成形工具,通过控制上、下滚轮组的轮廓曲线形状以及上滚轮组的压下量,使复合板板料在纵向及横向同时产生弯曲变形,形成双曲度的复合板曲面成形件;根据复合板曲面成形过程中回弹变形前后横、纵方向的曲率变化,构造出能够补偿横向回弹变形的上、下滚轮组轮廓曲线,并确定出纵向回弹变形的补偿曲率用于控制上滚轮组的压下量,进行复合板曲面的逐段双向弯曲成形,从而通过上、下滚轮组轮廓曲线形状预补偿以及上滚轮组压下量预补偿的方式,消除后续回弹变形造成的曲面形状误差,获得精确的双曲度复合板曲面。

    汽车驾驶员侧正面安全气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37229B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210099685.0

    申请日:2012-04-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汽车驾驶员侧正面安全气囊设计方法,步骤:1.建立安全气囊解析模型:确定冲击块加速度与安全气囊内部压力、冲击块与安全气囊的接触面积和冲击块质量之间关系;确定泄气速率表达式;建立安全气囊的解析模型。2.安全气囊主要参数设计:确定安全气囊主要参数设计初始值;将主要参数设计初始值代入解析模型计算得冲击块加速度响应曲线;评价冲击块加速度响应曲线,确定主要参数设计值。3.安全气囊计算机仿真分析:确定其他的安全气囊参数设计初始值;利用MADYMO软件建立安全气囊的计算机仿真分析模型;得到冲击块加速度响应曲线;确定安全气囊参数设计值。4.试验测试;得到冲击块加速度响应曲线;验证安全气囊参数设计值。

    双曲度复合板曲面双向弯曲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46847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030627.X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曲度复合板曲面双向弯曲成形方法,以一个上滚轮组及位于其下方两侧的两个下滚轮组作为成形工具,通过控制上、下滚轮组的轮廓曲线形状以及上滚轮组的压下量,使复合板板料在纵向及横向同时产生弯曲变形,形成双曲度的复合板曲面成形件;根据复合板曲面成形过程中回弹变形前后横、纵方向的曲率变化,构造出能够补偿横向回弹变形的上、下滚轮组轮廓曲线,并确定出纵向回弹变形的补偿曲率用于控制上滚轮组的压下量,进行复合板曲面的逐段双向弯曲成形,从而通过上、下滚轮组轮廓曲线形状预补偿以及上滚轮组压下量预补偿的方式,消除后续回弹变形造成的曲面形状误差,获得精确的双曲度复合板曲面。

    重型载货车驾驶室前悬置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02923199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57935.3

    申请日:2012-11-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载货车驾驶室前悬置支架,旨在克服传统的载货车撞击时前悬置支架发生断裂的问题。其由前悬置右支架、前悬置左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组成。前悬置右支架与前悬置左支架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的两端。前悬置右支架包括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后端配装并固定连接,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前端与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上端铰接,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下端、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的前端与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的一端螺栓连接,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的前端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的上端,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下端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右下底座上。

    一种由模具型面变化驱动的曲面胀拉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80274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810016795.3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模具型面变化驱动的曲面胀拉成形方法,属于金属塑性加工领域;本发明以型面可实时控制的离散式模具及分布于模具四周的多个夹钳作为成形工具,通过模具型面由平面到曲面的连续变化来控制板料的成形过程,使包覆于模具型面且四周边夹持于夹钳的板料随着模具型面的变化逐渐产生胀拉变形,最终形成三维曲面零件;离散式模具由规则排列的基本体单元组成,对模具型面几何形状的控制通过改变各基本体的高度来实现;在胀拉成形过程中,模具型面的曲率连续、均匀变化,使板料变形的不均匀程度保持最小,从而避免成形缺陷产生,获得高质量的三维曲面零件。

    重型载货车驾驶室前悬置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02923199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210457935.3

    申请日:2012-11-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载货车驾驶室前悬置支架,旨在克服传统的载货车撞击时前悬置支架发生断裂的问题。其由前悬置右支架、前悬置左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组成。前悬置右支架与前悬置左支架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的两端。前悬置右支架包括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后端配装并固定连接,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前端与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上端铰接,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下端、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的前端与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的一端螺栓连接,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的前端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的上端,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下端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右下底座上。

    重型载货车驾驶室前悬置支架

    公开(公告)号:CN202953057U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220600822.X

    申请日:2012-11-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重型载货车驾驶室前悬置支架,旨在克服传统的载货车撞击时前悬置支架发生断裂的问题。其由前悬置右支架、前悬置左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组成。前悬置右支架与前悬置左支架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的两端。前悬置右支架包括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后端配装并固定连接,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前端与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上端铰接,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下端、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的前端与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的一端螺栓连接,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的前端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的上端,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下端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右下底座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