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前纵梁抗撞性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25848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388342.0

    申请日:2013-08-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用车前纵梁抗撞性设计方法,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传统的“试错法”即设计汽车前纵梁时需要反复修改计算机仿真模型、反复进行试验测试等问题。所述的乘用车前纵梁抗撞性设计方法的步骤如下:1.推导多直角截面薄壁梁平均压溃反力表达式:式中:Pm为平均压溃反力,单位为kN;n为多直角截面薄壁梁截面直角个数;M0为单位长度塑性极限弯矩,单位为N·mm;l为多直角截面薄壁梁截面周长,单位为mm;h为多直角截面薄壁梁壁厚,单位为mm;2.设计前纵梁压溃变形部分截面;3.推导矩形截面薄壁梁平均弯矩表达式:Mm=(0.3~0.5)Mmax;式中:Mm为矩形截面薄壁梁的平均弯矩,单位为N·mm;4.设计前纵梁弯曲变形部分截面。

    汽车驾驶员侧正面安全气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37229B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210099685.0

    申请日:2012-04-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汽车驾驶员侧正面安全气囊设计方法,步骤:1.建立安全气囊解析模型:确定冲击块加速度与安全气囊内部压力、冲击块与安全气囊的接触面积和冲击块质量之间关系;确定泄气速率表达式;建立安全气囊的解析模型。2.安全气囊主要参数设计:确定安全气囊主要参数设计初始值;将主要参数设计初始值代入解析模型计算得冲击块加速度响应曲线;评价冲击块加速度响应曲线,确定主要参数设计值。3.安全气囊计算机仿真分析:确定其他的安全气囊参数设计初始值;利用MADYMO软件建立安全气囊的计算机仿真分析模型;得到冲击块加速度响应曲线;确定安全气囊参数设计值。4.试验测试;得到冲击块加速度响应曲线;验证安全气囊参数设计值。

    重型载货车驾驶室前悬置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02923199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57935.3

    申请日:2012-11-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载货车驾驶室前悬置支架,旨在克服传统的载货车撞击时前悬置支架发生断裂的问题。其由前悬置右支架、前悬置左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组成。前悬置右支架与前悬置左支架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的两端。前悬置右支架包括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后端配装并固定连接,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前端与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上端铰接,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下端、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的前端与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的一端螺栓连接,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的前端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的上端,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下端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右下底座上。

    乘用车前纵梁抗撞性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25848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88342.0

    申请日:2013-08-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用车前纵梁抗撞性设计方法,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传统的“试错法”即设计汽车前纵梁时需要反复修改计算机仿真模型、反复进行试验测试等问题。所述的乘用车前纵梁抗撞性设计方法的步骤如下:1.推导多直角截面薄壁梁平均压溃反力表达式:式中:Pm为平均压溃反力,单位为kN;n为多直角截面薄壁梁截面直角个数;M0为单位长度塑性极限弯矩,单位为N·mm;l.为多直角截面薄壁梁截面周长,单位为mm;h为多直角截面薄壁梁壁厚,单位为mm;2.设计前纵梁压溃变形部分截面;3.推导矩形截面薄壁梁平均弯矩表达式:Mm=(0.3~0.5)Mmax;式中:Mm为矩形截面薄壁梁的平均弯矩,单位为N·mm;4.设计前纵梁弯曲变形部分截面。

    汽车驾驶员侧正面安全气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37229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099685.0

    申请日:2012-04-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汽车驾驶员侧正面安全气囊设计方法,步骤:1.建立安全气囊解析模型:确定冲击块加速度与安全气囊内部压力、冲击块与安全气囊的接触面积和冲击块质量之间关系;确定泄气速率表达式;建立安全气囊的解析模型。2.安全气囊主要参数设计:确定安全气囊主要参数设计初始值;将主要参数设计初始值代入解析模型计算得冲击块加速度响应曲线;评价冲击块加速度响应曲线,确定主要参数设计值。3.安全气囊计算机仿真分析:确定其他的安全气囊参数设计初始值;利用MADYMO软件建立安全气囊的计算机仿真分析模型;得到冲击块加速度响应曲线;确定安全气囊参数设计值。4.试验测试;得到冲击块加速度响应曲线;验证安全气囊参数设计值。

    重型载货车驾驶室前悬置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02923199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210457935.3

    申请日:2012-11-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载货车驾驶室前悬置支架,旨在克服传统的载货车撞击时前悬置支架发生断裂的问题。其由前悬置右支架、前悬置左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组成。前悬置右支架与前悬置左支架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的两端。前悬置右支架包括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后端配装并固定连接,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前端与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上端铰接,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下端、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的前端与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的一端螺栓连接,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的前端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的上端,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下端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右下底座上。

    汽车座椅主动安全头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285325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284488.1

    申请日:2011-09-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主动安全头枕装置,包括头枕总成、联动总成与触发总成。头枕总成包括头枕主面板、头枕副面板、1号支架连杆、2号支架连杆、1号连杆套筒、2号连杆套筒、1号固定槽、2号固定槽、套筒连板、2号摇摆臂、蝴蝶弹簧自锁合页与1号摇摆臂。头枕主面板与头枕副面板通过蝴蝶弹簧自锁合页相连接,1号支架连杆与2号支架连杆的上端和头枕主面板固定连接,下端插入1号连杆套筒与2号连杆套筒中,中间固定有1号固定槽与2号固定槽。1号摇摆臂与2号摇摆臂的挂钩端和1号固定槽与2号固定槽上的摇摆臂卡扣配装,另一端与头枕副面板固定连接,由套筒连板固定连接的1号连杆套筒与2号连杆套筒竖直地安装在座椅靠背为滑动连接。

    汽车座椅追尾碰撞主动式安全头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032431U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320029368.1

    申请日:2013-01-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追尾碰撞主动式安全头枕装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响应时间较长的问题。所述的主动式头枕装置由头枕总成、触发总成与2根拉线组成,2根拉线的上端和2个金属块固定连接,2个金属块插入头枕箱盒上的2个金属块通孔内,2根拉线的下端和触发总成中的3号触发齿条与2号触发齿条顶端上的吊耳固定相连。头枕总成包括头枕阶梯轴、1号头枕齿轮、2号头枕齿轮、3号头枕齿轮、1号头枕齿条、2号头枕齿条、3号头枕齿条、头枕箱盒、金属块与头枕活动面板。触发总成包括触发阶梯轴,1号触发齿轮、2号触发齿轮、3号触发齿轮、1号触发齿条、2号触发齿条、3号触发齿条、压力板、横向导杆、1号固定侧板与触发锁止块。

    重型载货车驾驶室前悬置支架

    公开(公告)号:CN202953057U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220600822.X

    申请日:2012-11-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重型载货车驾驶室前悬置支架,旨在克服传统的载货车撞击时前悬置支架发生断裂的问题。其由前悬置右支架、前悬置左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组成。前悬置右支架与前悬置左支架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的两端。前悬置右支架包括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与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后端配装并固定连接,前悬置支架右上支架前端与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上端铰接,前悬置支架右减震器下端、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的前端与前悬置支架平衡杆的一端螺栓连接,前悬置支架右中支架的前端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的上端,前悬置支架右下支架下端固定在前悬置支架右下底座上。

    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901031U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1020648919.9

    申请日:2010-12-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旨在克服低档车缺少颈部防护设施的问题。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包括头枕支架总成、触发支架总成和联动机构总成。所述的头枕支架总成包括头枕内板、头枕内板支架、一对头枕摇杆、一对头枕连接部、头枕上横梁、一对a滑轴与一对b滑轴。所述的触发支架总成包括触发面板、一对触发板支臂、一对触发摇杆、摇杆连杆、连杆套、一对触发机构连接部与触发机构上横梁。所述的联动机构总成包括3个钢丝扣、3根钢丝绳与分线器。2个安装有钢丝绳的钢丝扣套装在头枕支架总成中的处于头枕连接部外侧的一对b滑轴的端部成过盈配合连接,第3个安装有钢丝绳的钢丝扣套装在触发支架总成中的摇杆连杆上成转动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